首页 > 中诗头条
2016武汉诗歌节完美落幕 文化创新重现诗歌“黄金时代”


  导读:在阅读碎片化、浮浅化的今天,如何擦亮“江城亦是诗城”的城市文化名片,高雅文化如何拥抱民间,重新赢得市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造文化强省?武汉诗歌节的成功举办,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

   28日,一场数百人参与的中华诗词少儿吟诵会,为2016武汉诗歌节画上完美句号。4天里,99位中外诗人谈诗论诗,1万多名观众赏诗诵诗,3000多本诗集销售一空,武汉俨然成为一座读诗之城,再度擦亮“江城亦是诗城”的千古美名。

  武汉诗歌节,成为今夏全国诗坛瞩目、影响面甚广的一场文化盛事。我省文化界专家认为,诗歌节唤醒武汉的诗性基因,读诗热情、阅读热情成为一个城市的宝贵财富。

  “烟雨茫苍苍,龟蛇锁大江”,“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在武汉这颗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与南来北往的人们说起江城,很多人会脱口而出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水调歌头·游泳》这两首词作。

  江城亦是诗城。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词中,千百年来许多历史名人文人墨客为武汉留下传世佳作,给这座城市积淀了厚重的记忆,孕育了诱人的神韵。

  在阅读碎片化、浮浅化的今天,如何擦亮“江城亦是诗城”的城市文化名片,高雅文化如何拥抱民间,重新赢得市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造文化强省?武汉诗歌节的成功举办,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


  一家书店办“火”一场诗歌节

  李白的一首七律为武汉赢得“江城”雅号: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古往今来吟诵武汉的诗文甚丰,前人诗词脍炙人口、深入人心,当代诗歌更需要进一步走进读者心灵。

  卓尔书店创办人、武汉诗歌节策划人阎志介绍,诗歌节的提出和连续举办,得益于武汉“文化五城”建设战略的指引。建设读诗之城,是读书之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让读诗成为习惯,有助于发掘武汉千年绵延的诗歌文化资源,提升城市品位。

  文化建设需要氛围适宜的载体和平台。2016年诗歌节主会场设在卓尔书店。这座汉口最大的实体书店,每天读者数量近万人。良好的阅读氛围,因势利导,成为群众性诗歌文化的生发地、升华地。

  书店的开放空间,带来更亲切平等的视角。诗歌节的15场活动,全部对读者免费开放。多场活动就在书店的楼梯间举办,普通读者受到感染,纷纷从书架内登上讲台,拿起话筒,大声吟诵,群众成为诗歌节的主角。

  著名诗歌评论家吴思敏说,这次诗歌节是由书店组织的一个民间活动,民间方式更体现自由精神,这也是今后诗歌交流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文化创新重现诗歌“黄金时代”

  高品质的诗歌文化,如何拨开网络世界的纷繁浮躁,唤起更多普通民众的心灵共鸣?

  图为:99位中外诗人谈诗论诗,万名观众赏诗诵诗,再度擦亮“江城亦是诗城”的美名。

 

  不同于一般诗歌活动,武汉诗歌节的专业性、国际性带来观众的深度参与。

  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其实人们对情感纯洁、能打动人心的诗作,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中国诗坛标志性诗人北岛以及吉狄马加、叶延滨、李少君等著名诗人,和普通读者面对面,唤起人们蛰存于心的精神需求,激发强烈的情感共鸣,诗人们也受到明星般的追捧。

  美国诗人梅丹理等十位外国诗人跨文化的思考,从另一个陌生的角度看中国诗歌,为诗歌文化注入了新鲜度,也吸引了不少粉丝。一场“诗漫江城”诗歌音乐会,以诗为魂,融朗诵、声乐、民谣、歌舞于一体,创新综合诗歌艺术形式,为观众喜闻乐见,被称为难得一见的高品质艺术盛会。

  武汉诗歌节不仅是诗人的节日,更是诗歌爱好者的盛会。外来农民诗人鲍成达为参加诗歌节拾荒度日,获赠诗集并受邀出席诗歌音乐会。84岁的白发老人主动上台吟诗并称要“潇洒再活二十年”,童稚学子集体朗诵唐宋经典……

  在飞扬的诗意中,展现了一个城市的温度与风度。

  武汉诗歌节随性而至、无处不在的诗意,恰如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开幕式所言:“诗歌又回到公共生活空间,诗歌的生命力依然存在。她正在唤醒我们的灵魂。”著名诗人李少君感慨地说,本届武汉诗歌节让诗人们仿佛回到30年前,“重现了诗歌的黄金年代”。

  诗歌节余音绕梁,结下硕果。据悉,武汉诗歌节将以10种语言出版百首中国新诗选,成为武汉加强国际交流的新媒介。诗人北岛也已与武汉约定,明年的香港国际诗歌之夜将在武汉设分会场。 (别鸣 江身军)

 

责任编辑: 周楠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