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人 > 罗唐生
一部颇具蕴含的文化史诗
——序罗唐生长诗《闽江,仰或是一种飞翔的姿态》


  导读: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长诗,在这部长诗中,有效地表现了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冲突,现代元素充满其中。这也是一部浪漫主义抒情长诗……这是一部以“即兴曲”“随想曲”“小夜曲” “变幻曲” “变奏曲” “狂想曲”“月光奏鸣曲”“协奏曲” “田园交响曲” “摇篮曲”组成的现代诗歌交响乐,是一部以热血书写的生命乐章。
 
  罗唐生,是我在2004年初涉网络诗歌论坛,在“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上认识的一位福建诗人朋友。记得当年,罗唐生在诗歌论坛上意气风发,常将他的一些抒情味很浓的诗歌作品发到论坛上,我每每读之,均留下只言半语,或评或赞。在2005年7月,我写带有一定诗学性质的评论文章《第三条道路:构建和谐的诗歌氛围》时,就选取了罗唐生的两组力作《音乐、花之影及其六重奏》《音乐、舞之影及其六重奏》,作为第三条道路优秀诗人的诗歌文本作了分析与评论,觉得他的这两组诗作,是第三条道路流派诗学观念和创作实力的最好体现之一,是第三条道路写作诗歌作品中把悲剧色彩与浪漫主义结合得最完美的诗歌文本。①时隔十多年之后,我与罗唐生重逢于微信诗群,几番往来交流之后,他邀我给他近年来创作并准备出版的长诗《闽江,仰或是一种飞翔的姿势》作序。
  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认真读完这首长诗,才惊讶地发现上面两首音乐诗,在《星星》诗刊文本内外栏目发表,竟然是长诗《闽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况且从四十岁开始写诗以来,罗唐生就在有意识地围绕《闽江》布局---布生态诗歌与艺术之棋局,直到十八年后完美收官:长诗《闽江》给我的第一个感觉便是,这是一部大体量、颇具艺术质地的抒情长诗,也体现了罗唐生在诗歌创作方面不断创新的艺术追求。全诗2200多行,共分五章:一、从严峰山北麓往金溪水到闽北东越之血脉;二、从闽江源头汇入三江源注入东海之血脉;三、向西的一都鹤山西洲溪水到大樟溪闽江之血脉;四、三江源到闽江汇入海之血脉;五、题外:闽江流域拾遗。全诗洋洋洒洒,诗人罗唐生试图通过诗歌的宏大叙事与宏大抒情,来对福建的母亲河——闽江,作一次文化之旅和诗意的探源,有效地将历史与自然、现实、人文以及自身心灵(以“个我”心灵代表“众我”心灵)融和起来,将人们在浮躁的当下追寻灵魂的故乡——实即精神还乡,作了一次诗意的艺术呈现。可以说,罗唐生的这首长诗,是一部颇具蕴含的文化史诗,为中国当代诗坛提供了一份粗犷辽阔、恣意汪洋、大气磅礴的独特的诗歌抒情文本,自有其存在的历史、现实与文化价值。
  万物皆有其源头,包括我们的生命,我们赖以生存的江河。只有通过溯源,我们才自知道万物的来处,我们生命特别是精神的来处;当然,也只有通过放眼远处,才知道世事的走向,我们自身即民族、国家甚至全人类命运的走向;只有通过溯源和放眼世界与未来,我们才能走得更自信更潇洒,走得更长远更开阔。因此,从这部长诗的建构我们就可以看出,罗唐生对闽江的抒写心愿是十分宏大的。他从闽江源头开始探寻闽江流域文化的源头和闽越族人的开宗与繁衍:
 
黄金做成的金溪水,两岸始终青山如黛
汇入建溪,与富屯溪、沙溪倒映成天空的三只孤雁
被闽江雄浑宽阔的水域牵手飞翔,又如三条细细的白练
如从光泽一带的空中鸟瞰,有条巨石沟
“好似凝固的铁流,让你看到一条褐色的 ‘龙脊’或者‘ 飘带’
就局部而言,其壮观程度也许不亚于长城(平僧)”
与左则的八闽最高峰---建宁金绕山成为两翼
 
我的祖先从中原被逐流落到闽西北一带繁衍生息。有诗为证:
穿过时间遥远的隧道,在唐古瓷窑遗址伫足,我依稀看见
曾经漫游星光的野性之血,色泽斑斓的鸟,太阳的碎片
以及火中抱紧的灵魂,都落在古瓷的掌心
多少个悲欢世纪都过去了,天空依旧是唐朝的天空
高山流水依旧映衬出我,我依旧在这片深邃的天空下伫足
 
  在长诗的第一章第一节里,诗人就想尝试以诗歌的形式,绘画出一广阔地域的文化图像或曰文化壮景。他从一先哲所预言的五百年后的当生大贤、至今还在流行的陨星之兆的传说、杨龟山墓、程门立雪的典故、600年前的证觉古寺,以及历史文化名人、宗教信仰(包括儒、佛、道)等方面的追溯,来抒写他对闽江流域历史文化源头的洞察和思考,来表达他对自身来处的自信:闽江流域是闽越族人的世居地;来表现他浪漫赤子情怀中的悲悯:“春山鸟空啼,我在时光深处舔着伤口”。人类的发展充满着悲剧色彩,即使是闽越族人也不可避免地常受到大自然的摧残,因而,悲剧色彩常在这部大气象的诗中不断呈现,如:
 
蛇也在蛇道上寻找自己丢失的翅膀 
月亮潜行的夜晚,黑暗覆盖着大地。想想最初被天堂的惩罚 
心里就产生罪恶的念头;美又那么能激起快感 
她以冷酷的心,贪婪的欲望,悄然无声地吞噬来自天堂的美丽 
在乡村,平地里酝酿的风暴,把美写成悲剧

  因此,洪水这一自然现象的经常发生与人们对自然灾害也即对命运抗争的意识就常纠缠在一起,成为一种共生互存的宿命。故而,诗人就代表着古往今来的族人,“在痛苦的夜晚,持着一把心中的灯盏”,治愈隐居者的暗影。而这隐居者,应是不时发生的灾难的象征与隐喻。在诗中,诗人的英雄主义,亦即坚韧与包容、悲悯与担当的情怀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洪水,洪水,你只有快快退去,暴雨过后成“汪洋泽国”,
人们将重振旗鼓。我将乘着时光的马车
驶过在闽西北大地辽阔的襟怀
举起精神的灯盏,抚慰那些死亡的灵魂
我感受着这其中的痛楚,并时时洗礼自己的灵魂
雨过天晴,草莓丛中闪烁的光芒,唤醒人们营造理想的居地
幸福的灯盏将丰盈我一生的旅程
 
  诗是生命哲学最有效的表现形式,也是诗人试图通过诗性语言去揭示和解读生命奥秘的一条最佳的艺术途径:“我们说,生命是那么难以解读/其实它就像一条河,天天在流动/以至于你在不经意中诠释了生命的奥秘”。在诗中,诗人常以诗性的,既结实又充满张力的语言,去忠实地表现“个我”的心灵经验,来达到“众我”对个人生存、社会存在、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因此,祖辈的苦难,诗人的苦难,大地的苦难,现实的苦难,人类生存的悲悯情怀以及揭示与批判,已经成为这部长诗吟唱的重要主题之一。在长诗的第二章,诗人通过对亲人的怀念,通过对卑微、草根人物生命历程,特别是自身家族命运史的诗意回忆、描述,来展现在历史长河中的中国人坎坷、曲折的命运,从中折射出历史的真实面目。尽管“与死亡接吻,是你最大的安慰”,“剩余的野菜稻草,注定救活不了穷人的命根子”,但是,穷途的尽头,必有一种与命运抗争,在各种矛盾的困囿中突围的强大力量的产生,而这种强大力量产生的源头就是闽江流域所孕育的文化精神:
 
我沿途横向纵向探源,发现土墙筑成的民居不会被土崩瓦解
他们曾经受过的风雨苍桑, 所凝聚的闽越人的精神
像一束光照耀长夜,默默在天穹下,撑着臂膀
显示出惊人的强大精神动力
 
  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长诗。在这部长诗中,有效地表现了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冲突,现代元素充满其中。生于乡村、长于乡村,耕作和挣扎于乡野,而后通过自身不懈的追求工作于城市生活于城市,又自觉醒悟后提倡、引领回归丛林的诗人能深刻感受到这种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在时代发展中的冲突,以及在这种冲突中互相影响、互相兼容,进而日渐趋同,这也就是闽江最终奔流入海的诗意体现。但是,在这种互相影响、互相兼容,进而日渐趋同的进程中,因从事着肃本清源工作,身心充满着各种矛盾和伤痛。作为一名现实主义诗人,他并没有过多地去唱赞时代的进步,而是以一颗赤子之心,去揭示和批判表现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的真实境相和农民(工)生活的真相:“这个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孤独,春天的峡谷包含我全部的语言:/铁锤的铿锵,疲惫的身影夜夜惊魂的梦……/被扁担挑到日头落入的山后,寂寞时,我倾听着时间的心跳/大美无言,一万民工大军的走动,踩出了高高低低峡谷的背影”——这峡谷的背影,其实就是时代的背影;“在溪水洲头,那年弟弟种植了一片蚕桑。我说/年年种稻增产不增收,还不如尝试一下养桑蚕/从此,我在城里天天就想着他若是挣了钱/我也可以减轻负担或许那间旧瓦房也该翻新了/想着想着就睡着了,梦里见他养的蚕,毛绒绒的爬上我心坎//好怕人的哟  就像弯弯的月亮,勾住我的鼻梁淡淡的月光下/蚕桑漫延的寂寞大地淌着一片忧伤……/我是不是太自私了一个月后他养的桑蚕一片片死亡,一片片死亡”;以及一些社会存在之恶即不合理现象的真相:“我无法述说斧子是怎样用冷漠的表情一次次将人们砍倒/疯狂的人们又是如何举起斧子,戳出天空一个个大窟窿? /远远地追上山冈的孩子,你是否目睹了/沟壑上高高站立的云朵,正在吐着火焰向你逼进”。金钱的斧子与农民的林木的对峙,资本与土地的对峙,似乎已成为工业化时代的一种硬伤,正如诗人在诗中所描述的七个“城市瞬间”中,大多数从农村而来生活在城市的人们的无奈与艰难。而作为世俗中人,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只有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但在精神上,却常想采取一种隐逸的态度,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寻找可让内心诗意栖居的现代丛林:“做一位回归丛林的诗人,漫步于梭罗湖畔/只为了珍惜眼前这位叫诗的女子,她提着一盏灯,在画里画外/照亮我在溪洲,度过淡泊如秋雪的余年”。但是,诗人也在诗中明确表示,这其实也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虚幻,因此,“我不能迷醉其间,我的身体还要承担更多春天的责任”。《诗经》码头只能虚建于我们的内心。
  但从终极意义上说,诗歌又是人类精神的家园,甚至可以说,诗歌就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最虔诚信仰的宗教。在二元对立的现实矛盾中,诗歌成为超自然世界的理想天国,因而,在困顿中的人们最需要以诗歌来疗治内心的伤痛,而作为诗人,通过驱动语言将内心燃烧之火,化为黑夜中的明灯——精神之光,来照亮人们艰难前行的路途,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正如诗人在诗中写道:“我要你醒来,诗歌不能一直哭泣”;“让诗歌作为事件来阅读,撕破洪水的虚假,呈现时间神圣的酒杯/吸纳虚无的力量,砸碎一切模式。因为我坚信我是铁最坚硬的部分”;“我说过诗是镇静药,能治忧郁、痛楚和啜泣/良心驱使我写作”。在罗唐生的这部长诗中,多次出现“黑夜中的明灯”这一意象,而这一意象,其实就是诗的化身(这也体现了诗人对诗歌有着十分强烈的宗教崇拜情结),就是闽江文化精神的象征或者隐喻。
  这是一部融地理文化、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于一炉的区域性文化史诗。区域文化除了地理和自然环境之外,还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罗唐生这部长诗中,闽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风貌,属于物质文化,如泰宁大金湖、将乐龙栖山、玉华洞、武夷山的天游峰、玉女峰、隐屏峰、一线天,建瓯建盏、政和牡丹园、一都鹤山、西洲溪水、大樟溪、南安山城、鹤山丛林等等,以及属于精神文化的风俗、道德、理学、美学、宗教、心理、意识、植物、中药、音乐、建筑等等,均有诗意的表现与涉猎。正如艾略特所说的:“诗歌比散文与乡土风情有着更紧密的联系。”②这部长诗有效地通过描绘闽江流域的历史风貌、自然物象、现实生活,将各种文化空间因素融于诗歌意象、意境的创制与营造之中,让其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充满诗意的文化氛围。在这部抒情长诗中,寻找和表现闽江流域历史与现实的价值,已进一步表现为诗人对这一流域文化作诗意的追根探源,以及对苦难现实的抒写与歌哭。“从闽江注入的一滴水上升到一定高度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过程/一滴水上升到一定高度结合其他的水就能演奏一部史诗”——可以说,这是一部文化史亦即情感史与诗结合的文学精品。
  闽江文化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长诗的写作,有着诗人纵深的历史、文化的洞察与思索。长诗所抒写的四大“血脉”,其实汇总起来就是闽越族人的精神血脉,实即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诗人在精神上的一次追根溯源之旅,也是诗人面向未来所作的真情吟唱。只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会知道往哪里去;只有以更广阔的胸怀走向世界,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更阔——这就是这部长诗要告诉人们的一个充满疼痛感、真实和真诚的声音。
  这也是部浪漫主义抒情长诗。在这部忽而历史、忽而现实(当下)、忽而未来,忽而悲、忽而喜,气韵传统、精神现代的抒情长诗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二千多年前行吟泽畔的屈原的影子,这其实是屈原精神在坚持良知写作的诗人罗唐生身上的传承,只不过,罗唐生在忧伤的抒情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对未来乐观的情态。他的抒情从不凭空蹈虚,而是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展开浪漫主义的想象翅膀,让其现实想象力和历史想象力得到超常发挥,其抒情基调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最佳结合。从这部长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罗唐生毕生致力于学养的提高,儒、佛、道等宗教与易经知识以及哲学、美学、音乐、书画、法学、中药学、建筑学等知识均有涉及,陨石科学运用、资本股票市场与区块链经济等学科领域也亲力亲为,他除了是诗人之外,还是散文家、小说家,评论家。创作各类作品十二部。他对社会的观察、洞察能力颇强,而单从文学诗歌创作方面看,就知道他除了深受屈原、陶渊明、苏东坡、李白、杜甫、李清照、白居易、陆游、徐志摩、鲁迅等中国古代与近代诗人的人格与诗风的影响之外,还深受德国诗人海涅、歌德,俄罗斯诗人普斯金,法国诗人波特莱尔、纪伯伦,英国诗人雪莱、拜伦、王尔德和戏剧家莎士比亚,印度诗人泰戈尔,智利诗人聂鲁达,美国诗人惠特曼等名人的影响,特别是其抒情长句的运用,就明显地受到屈原的《离骚》、但丁的《神曲》、艾略特的《荒原》和荷马史诗的影响。
  这是一部以“即兴曲”“随想曲”“小夜曲” “变幻曲” “变奏曲” “狂想曲”“月光奏鸣曲协奏曲” “田园交响曲” “摇篮曲”组成的现代诗歌交响乐,是一部以热血书写的生命乐章。这是一部比一些获大奖的长诗还要好的长诗!
  诗长序不应长,就此打住。
  是为序。
                                              2019.11.13
 
 
:①见《第三条道路:构建和谐的诗歌氛围》一文。此文曾发表于“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共鸣),并收录于野松著, 2012年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歌评论集《神州诗意的灯辉》。
②艾略特:《诗歌的社会功能》,见三联书店1984年出版的《美国作家论文学》,187页。(节选)

注:见《第三条道路:构建和谐的诗歌氛围》一文。此文曾发表于“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共鸣),并收录于野松著, 2012年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歌评论集《神州诗意的灯辉》。
艾略特:《诗歌的社会功能》,见三联书店1984年出版的《美国作家论文学》,187页。 
 
  作者简介:野松,原名杨志明,诗人,诗歌评论家,系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有大量诗歌作品与评论文章发表于海内外各种刊物、报纸和选本,曾出版诗集《爱的弦音》《歌唱和自白》《大地行吟》《裸袒的灵魂》和诗歌评论集《神州诗意的灯辉》。
 
闽江(节选)
罗唐生
 
二、从闽江源头汇入三江源注入东海之血脉
1、让历史惊慌、城里的祖母、漂泊之树过溪源、耕作及其隐含的痛(组诗)作证、雾中红狐、季节的叙述
 
船,箭似地飞,江中之水与船上的火,终将成为兄弟 
寄予春天的信笺,记述了家史的隐秘,闽江之水在落日
房屋和鸟的眼里,永远是没有归宿的家 

从闽江源穿过沿海山脉,起伏绵延,下游的尤溪、古田溪、大樟溪
背影里有多少诱惑在等待,盗采的船,夜半三更
在平静的江面开始逐渐喧腾

七月十五鬼上岸,专找谁家不幸的新娘。纵横交错的水域 
有人哭泣,有人悲伤
只有芦苇向你吐露衷肠 

腊月无雪的日子,你清癯的脸庞,让胆怯的我也敢与你嬉戏
裸露的胸膛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看那位野心家想把你的心血吸干
掬一捧水,浇灌稻穗飞扬 
水族里的前辈,他们奔跑的速度,让历史一次次惊慌
 
我的梦中总想起祖母是城里的祖母时,寂寞的山村还是一片荒芜
民国的芦苇爬得天那么高,我垫起脚尖也抓不到      
后来祖母成了村里的祖母,我才不会妒忌这样称呼   

我懂得好奇地瞧着她抽水烟斗时,天空仿佛缭绕着蓝色的雾
鱼在小河的天底游来游去;惊险的事总让她担忧       
我就不敢相信自己能独自沿着河水穿过茂密的丛林

此刻,故去十载的她仍将守候着那片林地,以山为家
说起她的时候,好像是在轻风细雨的空旷午后
细细的雨丝轻轻飘落,密密地渗透我的思念和骨骼

我静静地沉思于村庄的石子路上,时间在空中停了很久
我听到乡亲仍亲切地唤她“依姆”;他们不当她离去
他们只当她是云朵,去陪伴那片茂盛生长的稻谷

而村庄不远,隔着猪圈眺望池潭里雀跃的鲤鱼
还能看见她正背着木柴下山,艰难地涉水而过
她亲近土地的弯腰姿态,让我时时刻刻感到惭愧 

还有曾经与她相依为命的祖父也埋在了另一片林地(因工业园,我们将墓移到祖父之墓同一座山)
他们遥遥相望;生与死,只是隔着菜园里的一道栅栏 
我看见他们种菜种地,等到夜色很浓的时候,才肯回家

多少年来我努力在山间、田野寻找他们遗落的足迹
和我不一样,他们把爱和所有的秘密都埋得很深   
小心地把梦轻轻叠起,耐心地等待鸽笼里飞出鸽群 

几十年过去了,他们只等到隐隐的伤痛和情感的失落 
几十年前的雨丝,踩着高高低低的坎坷
淅淅沥沥地落到了今天,渐渐地模糊了我的视线

如果命运是一根草,祖母就是洪水里漂泊的草根
从我懂事起,我就知道她不轻易让梦破碎
尽管那梦还是像镜子一样一次次被打碎了——

还有在城里时做资本家小姐的梦也碎了       
她还是不肯放弃;婚姻,抗争,死与不死。我还听说  
四十年代初的炮火,逼她逃亡——她无法不在悲伤中逃亡

是那个遥远的小山村收留了她;她说命中注定的,无法更改
像一只无处栖身的鸽子,她终于落在了阳光的枝头
小小的山村哟,是你提供了她心灵的避难所

日本战败的后几年里,城里的家人多次找她,要她回城
可此时的祖父得了疯癫。她只是平静地说,她不能背叛他
——鸽子要在偏僻的笼子里静静做她的窝呢

从此没有女儿的祖母,领养了女儿——我们有了母亲
从此没有儿子的祖母,招赘了儿子——我们有了父亲
从此城里的祖母因了这份情缘,幸福地成了山村的祖母

我敢说桃花。桔花。杏花与荷花。她们的美比不过她
风车。水车。旋转的天。还有桥下的流水可以作证
四十年前的春天并不比现在短,而路却越走越艰难

如今行走于虚无之上的祖母,透过柳杉的姿影,望穿秋水  
在我的梦中,她时常不停地喊我的乳名。秋天过了
秋天寂静的渡口,还有我在等待迎接您的背影?

此刻,我静静沉思于村庄的石子路口,时间正在耳语:
请阳光给予亲人以抚慰,请经典的歌,歌唱小草的灵魂
然后是我伫立于小溪旁,让流水轻轻拍着这些潮湿的诗行
 
同样在人生的途中,七岁的父亲从浙江丽水逃向建溪
路过古廊桥,面对百山祖,冷杉和华南虎,有如漂泊之树
一路颠沛流离(徒步七天,六次遭遇土匪)。凛冽的暴风雪
总想将他们撕得粉碎

他们经过了谁家抬高的门坎,那些幽暗的灯,以及黑色的诱惑
总想在别人的城市,将他们搬到它的胃里
——阴森森的鬼脸掩埋他们的脚步
 
漂泊是今生的闽江流水,树影也将倒映其中随波逐流
他们的思维、理念都将受人控制,就像穿过一座城市的大街
那些泛滥而过的车流,总想将他们撞得粉身碎骨
 
这些漂泊之树,用坚强的毅力挺过了一次次灾难
并且还将血液溶入闽西被这片土地,秋天的果实是他们想获得的
这是种树者最初的祈盼和理由
 
于是我们下地耕作,有农事札记:耕作及其隐含的痛(组诗)作证:
              
篾匠猴哥在简单重复三十前的活计,三十年了,除了没有成家立业
手和脚仍是那么利索原先活泼的脸庞,如今添加了一道道山岭的沟痕蓬乱的头发、弯曲的腰身同、低落的神情,愣在一旁不敢认我
时光镂刻出他滞呆的雕像,空气也凝固了,死一般沉寂
只有篾片仍在他心口快乐舞蹈
 
大风,这孤独的行者,一夜之间就吹开了河滩,吹裂了人们的掌纹
只有雨声悄悄经过裸露石子的河床,在阡陌,春风掀开了灵魂的页码
亲爱的父亲,说你在《诗经》中耕种为何皱纹还爬满古老的沟垄
而犁铧翻开的一页页生命之书从你黑色柔软的皮肤下,渗透出
比泥土更黑的血涌动在我的额畔。春寒里
你体温的快速下降,来自我对土地的冷落和秋后谷物跌价所隐含的痛
 
几代人耕作的田地可以这样荒芜?你抬头看了看高悬的太阳和云朵
感觉他们背后也隐含着一种无形的痛。“咳!都走了,就剩下我
真的这一夜大风吹乱了世界?”看来只有我还不能背叛这片土地 
于上,豌豆花开时我就上路,这是多年前在水库挖渠的习惯,隔着雾
奔跑的峡谷拖出的背影,常常露出我的血迹,还有苍凉和悲壮
远远的,我看见低沉的风从裸露的脊背带出的牛羊
渲染着原野;没有鹰,没有青草的泪,只有一位苍桑的老人鞭打辽远
 
这个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孤独,春天的峡谷包含我全部的语言:
铁锤的铿锵,疲惫的身影夜夜惊魂的梦……
被扁担挑到日头落入的山后,寂寞时,我倾听着时间的心跳
大美无言,一万民工大军的走动,踩出了高高低低峡谷的背影
 
而犁铧无羁绊,从脊梁用目光洞穿四季冷暖,划破心灵的一道道伤痕
与佛邂逅在迷茫的山间,我尽管满腹经纶,也抵不过
它胸中隐藏记忆的痛楚和无限的苍茫
 
畅想走过书页的迷蒙和寂寞,履历上是否记下森林生命的意义
犁铧翻动日子闪现的斑斑锈迹,渗透出农人激情与节制的思绪
与斧子刀锋相对,渐渐隐去了山中的林子和叙事诗一样长大的心事
脱下衣裳,露出树皮的色彩……
 
我无法述说斧子是怎样用冷漠的表情一次次将人们砍倒
疯狂的人们又是如何举起斧子,戳出天空一个个大窟窿?
远远地追上山冈的孩子,你是否目睹了
沟壑上高高站立的云朵,正在吐着火焰向你逼进
 
在溪水洲头,那年弟弟种植了一片蚕桑。我说
年年种稻增产不增收,还不如尝试一下养桑蚕
从此,我在城里天天就想着他若是挣了钱
我也可以减轻负担或许那间旧瓦房也该翻新了
想着想着就睡着了,梦里见他养的蚕,毛绒绒的爬上我心坎
 
好怕人的哟  就像弯弯的月亮,勾住我的鼻梁淡淡的月光下
蚕桑漫延的寂寞大地淌着一片忧伤……
我是不是太自私了一个月后他养的桑蚕
一片片死亡,一片片死亡
 
而雾中红狐也不会让你有太多的张望,在潮湿的闽水三江
昨日的阳光还未醒,今夜的浓雾就要裹你匆匆上路
为这贪婪的爱情,他会在街头露出狰狞面孔
警钟一再鸣响,红狐还是要去闻腻味。在小城,在山涧
在田野,她暗送秋波,一垅垅的梯田抄袭去年的旧情
她的妩媚,巧言,精明,红衣少女般撩拨你,让你的性情迷醉
 
——当猛兽将要劈你的头颅,你可能会成为叛徒
手足积怨或亲情相残。这些手势,很久以前就消隐在深山老林
如今红狐再度需要你误入迷途,危险的事叩问你的心弦
制造的事端,多年以后还会暗伤水底的石头
 
就这么痛,就这么撕裂大地的肌肤,长风的刀,跨过季节
深深刻入你的容颜,在春天抚摸金色的油菜花;她凋零
她这面黄肌瘦的女子,临风哭泣风吹树林,这些生长的孩子
漫延荒凉的山冈,呼吸在时光与生命之中
 
雨停了,随羊群奔跑过来的云彩
隔开一片田野;拍拍风声,闻到的是烟草异味
她麻醉我的神经
 
有时她敏感,走到季节前叙述,在黑暗中晃动;偶尔有一群鸽子
掠过我的心空,那是看见,高高的谷地连绵出群山
那里有高人,有孩子,也有我的亲人;那些窒息
风中的婴儿,听候季节的安排
 
我说:让我举起镰刀,重新审视黑暗中的农具,黑色的漩涡
方格上的语言不慌不忙从秋风沉下来
田野变得抒展而严肃,打开家谱,家族的血液溶于斯
那些蓝,开出的花,在空中生长花园的美丽
当雪花渐渐飘来,我就要走了,去找回童年的伙伴
栅栏的这边,我无法通过缄默寻回季节的叙述
(大雁时空连线:故去的人,仍在守候着这里的环境和后来的人们,那是因为活着的人,通过死亡和痛苦的角度,反倒看到了大自然的美,这种美是坚定的,是生生不息的,是人和物、生和死不断研磨的结果。)

2、兰花谷、时光的筛选、叙述、坐在演艺厅、完美的悲剧、触摸爱情、完美的悲剧、暗影
一滴滴幽静,从冬天第一缕曙光出发,一直孤寂地滴到炎炎的夏日
如此在时光中煎熬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
我无法走出邵武这音符般轻柔的幽静,沿兰花谷上上下下呼吸
鸟把空寂吵醒了,还一码码地丈量峡谷的高度
音乐从树阴漏下,一款款迈着阳光步履
 
守门的女子对着天空煮茶,煮着山间的空与兰
一只小狗好奇地仰望,兰花谷越来越散发着幽静
这样的幽静无意间被音乐逮住了
鸟却把这种幽静,嵌在千仞之上,这种情景勾去了我的魂
我当把它种植在梦里,然后带一缕玉蕾到溪边
 
此时,车前草也无奈地歇息,酷热逼着她一脸的慵倦
也不会理睬,头顶的山坡上,一列火车呼啸而过
远处,羊群散落在,暧暧芳草地像一团团冲天的火焰。
我在武夷山顶遥想:喜马拉雅顶峰的雪光,正被一头犀牛慢慢移动
  
向光泽走去,在与江西交界的止马镇我认定:蚂蚁迁徙
肯定是为了获取一些地面上的食物,释放一些身上的热量
像我“沿着祖国的黄昏走了三千里”,忍痛背上世界最后一具腐尸
而古人,向西不断向西——沿丝绸古路迁徙
是为了迎面的风沙和泪水,还是为了扩大疆域
 
这么向西想着:那梦中呈现的马蹄,踩出的沙子
不正是和平古镇河边铁匠铺里溅落河面的一粒粒红日……
 而武夷山脉下最后一道幽谷,是否通往地狱的一条必经之路?
 
随后,我在幽谷里随处走走,目光惊羡于画面上的石匠
他在乱石丛中,凿着的石棺也向西躺着
他说,时光筛选过的,就是神遗落的
凿石声混合着他的独语,持续在幽谷回荡
 
确实并非横空出世。曾经从月光的废墟,出走的音乐
现在携着建阳谁家后院的风,优美地撩拨院内的土豆
然后漫过我的头顶,其实这种如爱情的力量
掀起的空虚,从天空重重砸下来
砸出了空洞,破坏了建瓯阳泽小河上无人行走的木桥
 
而酷热的七月,廊桥下沙滩上的白鹭孤影露出了一脸的疲惫与慵倦
这是卑微者的心事、琐事消解了音乐的美 
午后。我小心叠着心事,耐心在屋檐下纳凉、审思
一不小心就窥见音乐带出的时光之砂
正在穿透大片覆盖它的云层,露出了金属的重量
 
我触摸爱情,触摸这让人欢悦而又让人感到残忍的带刺玫瑰
她让我喝着大碗酒、面对地狱之门也无怨无愧 
鸟在万木林的高枝鸣叫。树在水中倒影
花之影慢慢由暗淡转亮。音域开阔
小狐狸爬上了流水之木,跳着古典浪漫之舞
 
我不想知道有多少花之影消解于静静的建溪流水之中
但我心里明白,远处的政和澄源香炉尖的森林也明白
是她唤醒了我对所有植物如此深深的恋情
也因她的爱,她的体内细密的河流
让我对人间有了足够活下去的理由
 
不远处音乐响起,音乐踩着溪源仙境的脊梁骨响起
它再次将我们引入森林这空阔的演艺厅
神说,你们来啦
你们听听,音乐在星光下碎裂的声音
比人间带来更疯狂的痛苦和美丽
 
于是,没人敢说出泥沙卷走了悲剧的河流
失重的天体下还会生长出一片碧绿的草坡
而我就喜欢音乐带来的痛苦与美丽
虽然身处空阔的演艺厅,心思早已随你,穿越遥远的冰山一角
 和忽明忽暗的时光隧道
感受那些悸动的星星,闪烁的冷艳
以及倾听音乐在星光下碎裂的声音 
 
是谁叙述了时间深处茫荡山之音乐之树
之花之影之宁谧的隐秘——
大幕徐徐拉开。谁让金属的重量垂下来
又是谁叙述了那些似红马群又似乌云圈养的
从高音区坠入低音区
淋漓尽致而又充满磁性的倾盆大雨
 
十只手指按在这山峦之间弹出的琴声
以及它们自由弯曲了疼痛的闪电
竟然被远处的乌鸦抢先叙述 
多年以后。山那边巨口村的女人
隐忍叙述她被强烈的光撕裂出的痛楚与暗影
 
村庄不远。河道上游滚滚的泥沙顺势而下
桥下的情人,叙述着再也无法承受的
这音乐带出的时光之砂的深度摧残
手牵着手,铁一般幽暗的花之影,从爱的殿堂
高高的拱顶跳下来,那些红的、黑的精血、热血
那些金石为开的音符、乐章
 
在武夷深山。在溪涧。在魔鬼的溶洞,它们背负着世界辽阔的阴影
它们献身、繁殖;它们迷恋、超脱,它们从窗台走向人间的花坛
这些音乐的小精灵,它们的姿势有一种落花流水的温柔
它们有直面悲剧的勇气,它们走过人流如潮的广场
带着那些空中飞舞的铁质的碎片,它们沿着音乐的半径
迈着重复、单调的舞步,走完艰难的行程
 
这种过程及其简单火光之上。花瓣之下
仍然是一些炼狱的蚂蚁,震惊这节乐章有说不尽的完美的悲剧
从风雨解构的塔尖,从神的睡姿,我细看花之碎片闪烁的暗影
从时间剥离出苦涩内心的微语,我听到了落花悄然回家的静谧声音
我听到,我看到覆盖在绿荫下的果实也发出了坠地的声音
这铿锵的声音。这双乳峰如铁的柔软部分,这神的体内失重的多余暗影
被爱触摸着,身体渐渐归于自然和真实
(节选) 
 
  作者简介:罗唐生,祖籍浙江庆元,1962年11月出生于福建将乐文曲村,笔名罗初、罗云,作家、诗人、书画评家、丛林诗倡导与积极推行者、无党派知名人士、中国艺术家基金会福建联络处主任。2000年5月开始写作,在《星星》诗刊、《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中国诗人》、《作品》、福建文学》、《绿风诗刊》、《山西文学》、《福建日报》、《海峡》双月刊、《美国新大陆》、《美国常青藤》、《中西诗歌》等三十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300多篇(首)四十几万字,从2002年起连续多年入选《星星》诗刊青年诗人十二家栏目,曾入选《星星》诗刊文本内外及下半月刊主页诗人栏目及甲申风暴·21世纪诗歌大展》;<<2004中国诗歌年选》《中国诗歌2013年度诗选》《星星诗刊四十五年、五十年选》《福建文艺、文学六十年》《世界现当代经典诗选》亚洲版等100多种选本;词条收入福建省文艺家和世界汉诗年鉴2005-2006年。著有诗集《乡村:1968—1978》、《在江南》、《露天吧文丛》《丛林七子诗集》《罗唐生长诗集》;长篇小说《小精灵》《穿越》,中篇系列小说《审计报告》及短篇小说《车祸》;长篇纪实文学《琥珀之恋》等十一部作品。2002年11月接触网络,曾为《一刀文学网》《第三条道路》《万松蒲书院论坛》《伊人文学网》等多家诗歌论坛版主,民刊《伊人文学》、《中国当代诗歌》副主编《美国常青藤》编委,现为《中国诗歌地理》特约编辑、《文化中国》网刊编辑。
简介
罗唐生,祖籍浙江庆元,1962年11月出生于福建将乐文曲村,笔名罗初、罗云,作家、诗人、书画评家、丛林诗倡导与积极推行者、无党派知名人士、中国艺术家基金会福建联络处主任。2000年5月开始写作,从2002年起连续多年入选《星星》诗刊青年诗人十二家栏目,曾入选《星星》诗刊文本内外及下半月刊主页诗人栏目及甲申风暴·21世纪诗歌大展》;《2004中国诗歌年选》《中国诗歌2013年度诗选》《星星诗刊四十五年、五十年选》《福建文艺、文学六十年》等。著有诗集《乡村:1968—1978》、《在江南》、《露天吧文丛》《丛林七子诗集》《罗唐生长诗集》;长篇小说《小精灵》《穿越》,中篇系列小说《审计报告》及短篇小说《车祸》;长篇纪实文学《琥珀之恋》等十一部作品。
责任编辑: 西江月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