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人 > 蓝帆
《落雪有声》后记


  导读:
  读者朋友您好!非常感谢您注视《落雪有声》 一、
  首先,我要感谢为我写序作评的尊敬的学者、诗人、评论家;感谢多年关注我创作、生活、工作、健康的好友和邀约发表我诗歌的那些主编、编辑朋友;感谢四川文艺出版


  读者朋友您好!非常感谢您注视《落雪有声》

一、
  首先,我要感谢为我写序作评的尊敬的学者、诗人、评论家;感谢多年关注我创作、生活、工作、健康的好友和邀约发表我诗歌的那些主编、编辑朋友;感谢四川文艺出版社的各位领导和编辑的支持;感谢通过各种方式真诚好评的新老朋友们,是你们在前方呼唤着我,让我重新找回自信;是你们负责任的评价佐证我的诗益几何。人在西南,故土情深;今天,东北之情从未油离于心?
  还要感谢上世纪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等单位及辽宁等地举办的各种重大文学评奖活动,感谢那些评审专家,因为你们,我获得很多奖项:两届分别获得中国大地之光报告文学征文一二等奖;因为你们,我曾在同一次的海内外纪实文学评奖活动中两篇作品同时获得一等奖分别为:《中国好汉世界雄杰》、《为光明的天使》,这些获奖作品的主人公都是辽宁的精英群体中的成员,在人民大会堂我得到王光英等领导同志对获奖作家的接见并合影留念。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唯物主义研究院等单位的评奖,我的作品《来自社会的报告——苍穹下的阴云》曾获得全国征文二等奖,这些深思熟虑的重笔之作不知我冒着危险在辽沈大地洒下多少汗水和泪水。感谢辽宁日报、辽宁新闻界对我的认可和成就,使我的执著和坚定化作独到优势,以“新闻文学两栖人”的特质成就着新闻学术能力和文学创作特色,在激烈角逐中一而再、再而三地破格晋升,进而成为当时省级党报最年轻的高级记者。感谢辽宁省报告文学学会、作家协会、社会科学院等评奖,我的新诗集《梦雨情丝》获得建国以来辽宁省新诗专集一等奖;报告文学专集《青山遮不住》获得1989——1999十年优秀报告文学专集二等奖;感谢本世纪我出席的《中国诗人》25周年诗会;第三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第四届中国诗歌节;感谢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天佑德杯?中国梦”全国诗歌大赛,我创作的组诗《我痴迷在梦幻中穿越》获得了全国诗歌征文大赛二等奖;感谢第三届中国校园诗歌大赛;感谢《大河》诗歌诸多专家的评奖;感谢同时出席这些活动的诗友们:交流、讨论、学习、借鉴、支持让我得到提升,收获友谊。尤其要感谢我的亲人,他们承担了很多,对我关照了很多,血缘之爱情爱友爱是生命的源泉。

二、
  之于诗歌创作,我有这样一种期待:当您打开我的诗集《落雪有声》,能有一种鲜明的时代感扑入眼帘,它会让你顿悟身处何时,心在何方;时空在怎样的交汇处发生过哪些重大社会事件;情感际遇及诗人关注社会的血性在怎样突奔;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在我眼中有着怎样的伟大、可爱……
  我是出生于大中国的一介苍生小民,我每天被她的阳光爱抚,被她的气息拥抱,被她的前行激励,我不会对这个被全世界关注的国度那起承转合、抑扬顿错、光华美艳以及丑陋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因此,我要感谢词语,不仅仅是主语谓宾语,还有那些无可或缺的补语定语状语,包括有时被诗歌草率遗弃的标点符号以及化作声音的文字家族。人类该怎么表达情感?用眼神等肢体语言吗?不,它无以承载!没有你们,我灵魂的鲜活,思维的灵动,精气神的波澜都会暗淡无光,索然无味儿。
  中国汉字饱蘸我的诗意,它们在轻重缓急中敏感着,温热着,深遂着,坦荡而光明;通过《落雪有声》您可以看到时代挺进的身影,听到中国摧枯拉朽的大吕黄钟,看到我们民族的丑陋伤疤,看到我期待的唯美挚爱的温暖,渴望的目光,无奈的叹息。《落雪有声》的语言文字很有道义感,它们重视让读者朋友从中发现今夕何夕,世事变化;它们真诚地敞开胸襟,呈现我诗歌创作的价值取向和一位饱经风雨的作家诗人世界观、价值观、苦乐观……
  我不想让我的心我的情死水微澜,锈迹斑斑;更不想让这些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中国文字仿佛被作旧一般死气沉沉,遗失了时代的脉象。我不敢保证我的诗被所有人喜欢,因为我无权左右人的主观审美,没有一呼百应的风火台和发号施令的身份,更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于是,之于诗集问世及以后存在的姿态,我平心静气,任云卷云舒。

三、
  我匍匐在中国的大地上感受赤橙黄绿,我仰望浩瀚的天空澄澈内心事物;也许我羸弱得如一个气泡,渺小得如一粒尘埃,但我组合的词语如宫殿般神圣而庄严,我没有油离于时代去卖弄意念、玄虚技巧、强奸文字;我永远不会强扭它们去造作词语;我永远不会无视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去玩世不恭地嘻哈作乐游戏诗歌!何故?请看〈〈诗人之辈〉〉、《我的羽毛》……
  我脚踏实地,因我行走在天地间,汶川5?12特大地震我不但在山摇地动中坚持本职工作——当时正在担任值班阅评员(那届竞聘,高级记者有资格竞聘业务职务——四川日报报业集团阅评员,于是,我从首席记者岗位竞聘上岗阅评员),阅评《四川日报》包括整个报业集团的报刊质量,重点报道的看点、特色、报道力度、延伸角度、社会价值等。经历过那场大灾的人都会记得主震之后数日不断的余震多么频繁而猛烈。但就在那种威胁生命的剧烈摇晃中我创作出多首体现人民群众不屈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的诗歌(其后,又应四川作家协会和四川电力系统之邀,前往重灾区,采写出报告文学和纪实散文并已经出书:一套四种体裁四本书。参与采写的百余位作家,我是唯一分别写出报告文学、纪实散文和诗歌的。我创作的激励歌颂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抗震救灾精神的诗歌《祖国母亲大爱无疆》抒情诗被四川省委汇集的诗歌专集收入并出版,它们为四川抗震救灾那可歌可泣的大事件留下浓墨重彩。当时全社会井喷般的诗歌纷纷问世无处不在,一夜间如奔腾的海洋沸腾激荡漫延并烫热了华夏大地。我应邀参加辽宁的诗歌创作朗诵会、大学诗歌朗诵会以及在四川举办的“这里是四川”——同来自北京的影视工作者同台朗诵;应邀在成都广播电视台配乐朗诵创作的组诗,应点播多次播出。
  在那段天灾肆虐、危机四伏、余震不断的日子里,我在办公大楼的剧烈摇晃中,坚定地忙碌在阅读评论的工作岗位上,点评当天报道,鼓舞同仁士气,提示新闻向纵深开掘的路径,我做完评论工作后便忙于创作诗歌,筹备创立四川省诵读艺术学会并起草章程,以一篇5000多字的述评《因势力导  引领大潮》诉说创立四川省诵读艺术学会的社会意义;应邀监听广播电视节目等。那段时间,我冒着酷暑高温跑四川省文联、四川省民政厅、面见多家媒体有关领导、到诗歌朗诵现场朗诵创作诗歌、寻找提供召开成立大会的场所、安排成立大会所有议程。可喜的是,我们的成立大会因为每位同仁同道同心协力,在四川省文联、四川省民政厅、《人力资源报》的扶持下,在四川省、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及四川省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我的同仁们热情参与中完成了重要工作;我被推举为四川省诵读艺术学会会长,成立大会开得独特而精彩;五位副会长、副秘书长和我一起示范朗诵演讲;其后的日子,我多次在省内外组织参与不同形式的朗诵及点评示范。我曾应邀在中央电视台一大型节目在北京的现场朗诵自已创作的诗歌,我曾参与组织并同来自北京的多位知名文艺工作者同台表演诗歌朗诵。

四、
  由北到南。入川15年来,我先后在四川、辽宁有些行业和单位承担了推广培训说普通话、现场创作朗读朗诵工作;担任四川广播电视台、西藏广播电视台、成都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播音主持和新闻专题策划播报等业务指导;为多家媒体讲授新闻策划、深度拓展报道思路等;为四川省多个系统担任了大型专题活动的评委和点评专家,完成了有关部门和期刊媒体需要我协助完成的相关工作。
  非常荣幸,我与时代息息相通;天灾来临我顺应大潮,不但为灾区捐出力所能及的钱物,而且奉献出赢得好评的诗歌、散文、报告文学。
  时光如泻,转眼间那场可怕的天灾已退却七年,被我保留的何止四川境内的活动记载,我曾倾心从业的《辽宁日报》及《辽沈晚报》刊登我的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我都珍藏着;辽宁诗友写我的评论寄来的书信都是我珍惜的财富。
  我的心合着时代的脉博起伏律动,这是内在的敏感、思维的惯性,也是主观的严苛自律。2014年春节,我全家曾一起到赛班岛旅游。那里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近70年岁月流逝,时光倏然,不知国恨的季节勃发着鲜花,装饰着曾经的血污,但它掩不住侵略战争的血腥和残酷。回望广州三元里人民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史迹,我的心潮无法平静:中华儿女顽强战胜了自海入侵的八国联军强盗,英雄过往让我诗心难平,于是我诗之;看着今天从殖民地手掌回到祖国的怀抱、风情安祥的广州沙面,同样让我激动不已,于是我诗之。从广州到赛班岛那一行我写出了多首诗,借以表达对强盗的憎恨,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义愤,联想到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情怀切切。
  思归的钓鱼岛,在离群索居的痛苦中日夜诉说着哀伤。于是,《日本:我不得不说的话》跃然心中,一首几百行的长诗催我昼夜修改,进而呈现诗集,力透纸背,它们为我澎湃诗的血性和正义的问罪。
  当我投入深层思考、面对天灾人祸有动于衷恣意行诗时,兴许诗(狭义概念)偶有某些不足,但我觉得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不会在灾难来临之际对那些放射真理光芒和真情大义的诗歌断章取义吹毛求疵,攻其一点不及其余,那样的诗人容易让人怀疑是不是中国人。诗歌感事而发,有情乃大,反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五、
  当今在文物收藏界有一种共性造假手段:假东西作旧,那是有意为之,意在崩得好价钱。创作诗歌,当然也能“作旧”,未毕是那诗者故意而为,却是诗观所致……可我不想把一个鲜活而铿镪向前的时代“作旧”,更不想用今天的文字把诗歌“作旧”;我担忧我写的诗总体缺失时代痕迹,难觅当代社会气象、重大事物;我不会通过指尖暴力绑架词语。我觉得一首诗如果没有灵魂,词语再刁钻也不会有感染力,审美共鸣更无从谈起。
  数十年我有个习惯至今未改:关注新闻,关注时政;这更是我身边亲人的特点。童年我就听到收音机广播说,某年某月某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元子弹(那天是我生日)。汶川5?12特大地震,我是第一个在办公楼意识到地震的,当即我竭尽生命中能够制造的分贝强度,大声呼喊楼里所有同仁赶紧下楼躲避地震;而我,瞬间锁好抽屉关上电脑揣上手机,招呼同事们快速有序下楼。其后我还不止一次地从新闻中听到某地发生地震,并第一时间告诉某相关媒体立即组织采访报道、策划系列报道。这是生理性敏感,它是思维敏感的保障,更是我有意保持和自我培养的基本素质。(正如有位评论家所说,这种特点应该是记者与作家诗人都有的特质),我觉得人不能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诗人不能无视社会大事件;如果说身可以缺席,心应当在位……
  当然,新闻与文学体裁(狭义概念)是并行的,除布局谋篇推敲精美和深度,都力求被读者喜爱之外,还各有其规律及特点,这一点无人置疑。
  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以当时仅有的三本诗集和报告文学集申请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那时早已是省作协会员。“中国作家协会”这个带有中国政府职能的机构和社团,更令我深感敬畏)。上报之后我担心不会被批准,令我愉悦的是我第一次被报上去就如愿以偿,后来我得知那三本个人专著得到的评价是:上报的三部专著都是很有品位的文学作品。

六、
  由此,我想起前几天看一家文学期刊发表的著名评论家吴思敬先生的一篇文章,内容如下:
  艾略特说过:“我们必须记着,一部作品是不是文学,只能用文学的标准来认定,但是文学的‘伟大性’却不能仅仅用文学的标准来认定。”(《宗教与文学》)
  每位诗人都渴望写出伟大的诗篇,但是什么样的诗篇才称得上是伟大的,艾利略的说法很能给我们以启示。在我看来,能够写出伟大诗篇的诗人,不仅仅是掌握了诗歌技能、技法的诗人,而且应该是有自由的心灵,有高尚的品格,有博大的爱情,有大胸怀、大视野、大承担的诗人。他的灵中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的是向上的,要向那崇高的灵魂的境界飞驰,一个层面是向下的,要执着地固守着大地,这二者力的方向相反,但在他的诗歌中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概括起来,那便是仰望天空的与扎根大地的统一。
  当商品经济大潮和大众化的红尘滚滚而来的时候,也许低俗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所有人都去低俗,而应当有中流砥柱来抵制低俗。也就是说,有陷落红尘的人,就应有仰望天空的人。正如黑格尔所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毫无疑问,诗人应当是一个民族中关注天空的人。固然,天空是美的,如哥白尼所说:“有什么东西能够跟天空相媲美,能够比无美不臻的天空更美呢!”不过,我们这里说的对天空的关注,不单是迷醉于天空的美,而是指天空所能给我们的启发与想象。实际上,对天空的关注,更是把个人存在与宇宙融合起来的那样一种人生境界的关注。
  ……
  在物价横流,道德沦丧,世俗的红尘遮蔽了人性的诗意本质的时代,不能不让人思考海德格尔提出的一个有名的命题:“在一个贫乏的时代里,诗人何为?(《诗?语?言?思》)”要任何一个时代,诗人都把自己等同于芸芸众生。他不仅要忠实地抒写自己真实的心灵,还要透过自己所创造的扎根于大地而又向天空敞开的诗的世界,展开自觉的人性探求,坚持诗的独立品格,召唤自由的心灵,昭示人们返回存在的家园。

七、
  说到这儿,我想起高中学习古代文学史和诗人代表作时学习的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代表作《三吏》、《三别》;特别是《石壕吏》,看到这三个字,我仿佛看见一个瘦削老头奋笔疾书:“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那字字血声声泪一般呈现的“安史之乱”时期老百姓痛苦生活的场景;我想起中唐时期著名诗人白居易《与元九书》一文中表达的感悟:“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种明晰深刻的文学主张,这种经典文脉的传承,会给今天仰视文化传统的诗人以深刻启迪和教益。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变革,诗人应该在场。
  中国如此,盛产文学巨匠的俄国同样如此。小说不提,仅说诗歌。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投身气势磅礴工人运动,满怀痛恨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血腥暴行。其后,他热情歌颂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的丑恶,抨击机会主义者,戳穿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带着强烈激愤成就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诗的寓意及影响存于今天,诗人的血性感人肺腑,这和中国唐代诗圣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情感无异。
  我欣赏别人蓬勃昂扬的气质,好评诗友的优雅大气的诗歌;我不为自己的缺失和力不从心遗憾;无心炫耀力所能为的曾经;我只想写有人性、血性、诗性的诗作,我愿意为此努力。假如有一天我无缚字之力和构思之能,灵感与坚守合伙离我而去,亲爱的文字,我不会怪罪你们,更不会歇斯底里,只能认可自己真的老矣!
  能力所限,不足难免,敬请读诗的朋友指正。

2015年6月18日子夜。成都。

简介
蓝帆: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传媒学院教授,中国文化促进会语艺委专家顾问、中国当代文艺工作委员会指导专家、国测员。作品见《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星星》等。已出版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六部,数十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特等、一等奖。作品被收入《当代诗人大辞典》《当代作家大辞典》《中国诗歌代表作》等百余部典籍。
责任编辑: 周占林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