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歌评论
为热爱的人间写下颂歌
——读葛筱强诗集《秋风来信》


  导读:翻阅,复读,沉浸。仿佛有一种力量渗入心灵,读着读着就被生活中的美好洗去了一天的疲惫,读着读着就遇到了乡音、遇到了走失的灵魂。

 

  入伏不久,北方似乎也进入了梅雨季。7月14日,一场雨从夜里直落向清晨,缠缠绵绵,由着性子蔓向黄昏。

  也就是在这样的天气里,我有幸得到了吉林省著名诗人葛筱强老师的新诗集《秋风来信》。《秋风来信》共分四辑,每一集都饱含着诗人对生命的咏叹。“为热爱的人间写下颂歌”,封面上的这个句子,也许就是一个诗人坚持对诗的忠诚与责任吧。

  “爱与诗歌,血脉相连,呼吸与共。”没有热爱,没有情感,那整个世界都会荒芜的,又何谈诗歌呢?葛老师的视界是宽泛的,情感也非常细腻。“从一颗草开始的寂静”是第一辑的主题。诗人爱那些宏大的事物,当然也倾心生命里的微小——鸟鸣、麻雀、村庄、羊群、柴门……这些微小的事物,如草一般寂静地固守在原地,又悄然行走于诗人的笔端。很多美好都在这份寂静中被赋予了清新浪漫的情感。在《一些鸟鸣》中,诗人这样写道:“在树下走得久了/总会有一些鸟鸣落下来/落在我的肩头,还会飞/还会调皮地打个滚儿/大笑着,说出野花和青草/在黑夜里的秘密”。当这一行行文字跃入我的眼帘时,一股浓郁的田园之情便扑面而来。行走文字间,我仿佛看到一个哲人,不,应该是一个充满好奇与童趣的诗人,在和大自然对话。而那些自然的景物,恰恰是诗歌永恒的源泉,是诗人灵感的来源。

  “落在地上的,直接生了根/长出一丛丛荒芜的晨光/在我的脚掌上晃来晃去/让我觉得,自己的身体也是/有一些鸟鸣构成的,在/微风的吹拂下,也拥有了/生长和飞翔的快乐”。由此及彼,诗人在巧妙的移觉中,表述着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欣喜于生活回赠的的乐趣。

  葛老师的诗歌里,既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浪漫的情趣,也有对生命的认识和接纳。如《河流》这首诗:“一生中总会有无数沉默的事物/被一条村庄外的河流无声地带走/就像在人世无数生长与行走的骨头/被每天必然造访的黎明与黄昏/一块块悄悄取出,然后埋掉/”。读着这些诗句,我的心微微一颤。它们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无情流逝的时间,想到了那些离我而去我的亲人,忽的潸然泪下。那一刻,我似乎跟随着作者一同跌进回忆里:“七岁那年,我曾亲眼看见一只野鸭/早晨还在河流的上空自由飞翔/到了黄昏,竟然成为河流之上一团/令人惊讶的漂浮之物/而它锋利依旧的趾爪与未竟的心事/刚好落进了河底的满天星光”。一行行行走,一步步跨越,走着走着,那悲伤就变成了希望,变成了新生,因为那河底已落尽了满天星光,因为诗人的内心充满了美好与豁达。

  雨中,那些绿色的生命越发繁茂、葳蕤。在葛老师的这部“颂歌里”,“蒿草”有情,“金百合”孤独,“三叶草”温情,“鸢尾花”依旧……“植物颂”这一辑,犹如一个诗意盎然的百草园,句逗交欢间,可以邂逅四时风景,可以走近西布莉圣母玛利亚,可以遇见屈子陶潜,也可以徜徉诗经忘情庭院……“我遇见过那个名叫樱桃的/女子,她厌倦了优雅/优雅却暖进了她的骨头/关于她,我的记忆醒得太早/想失眠的雾”。非常喜欢《樱桃之歌》中的这些诗语,轻灵干净,一个“雾”字将那份轻柔而模糊的记忆花一般呈现出来,不但给读者带来无尽的美好想象,也会让读者在尽可能地想象里自由地为这朵“雾”任意着色。那“雾”“,或许是彩虹的味道,又或许爱情韵脚,总之,那个“雾”字蕴含着无法言说的曼妙。现在,坐在落雨的/院子里,我再次看到樱桃/终于相信,乌云淹没不了/布谷鸟的轻啼,如雪的/樱花脱掉了舞鞋,就是/几近完美的红宝石/而她的从前,仍是一个谜”,“救赎”也好,“渡劫”也罢,本是生活中常见的樱桃,却成了诗人心中一个特有的意向,“谜”一样吸引着读者的目光。

  鲁迅先生曾说过:“诗须有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但格式不要太严。要有韵,但不必依旧诗韵,只要顺口就行。”对于诗歌,我读的不多,也没做过什么研究,只是始终喜欢,因此也时常在诗人们的朋友圈做个默默的欣赏者。可是葛老师的诗,生活化的意境和质朴亲切的语言,都深深地打动着我。在葛老师的诗里,尘世的万般事物,都是写诗的素材。喝一杯咖啡、路过一条马路,逛一次书店,听一场蛙鸣……那些美好的事物,以及信手拈来的诗情,都化作了诗人笔下最美丽的文字和逗点。东方树曾说:“诗必兼才、学、识三者。”葛老师阅读广泛,知识贮备丰富,尤其是第三辑“星空下”的诗篇里,涉及了很多古今中外的名人大家。在诗行里,他们同喜同乐,共同思索着千载星光,思索着尘世的悲伤,歌颂着人间的繁华。葛老师的诗悲而不哀,歌而有度,情感饱满真诚,言语积极却毫不晦涩。

  “壮烈风景”一辑,九首长诗占据了诗集近三分之一的版面。目光走到这里,必须停下来喘息,因为我们需要有足够的精力和耐心,才能碰触到诗人宽广的思维的跨度。从《科尔沁草原组曲》到《戊戌早春怀李义山》再到《查干湖散章》,我一边在诗歌里汲取营养,一边在自己粗浅的认知里跋涉。寥廓草原、浩瀚的查干湖,壮烈的何止是风景?壮烈的又何尝不是情怀!“那源自我们身体内部的大雪,必将在长久沉默之后的/问答与咏唱中成为永不完成的风景,它必将获得值得纪念的壮烈圣明。”这独特的“风景”,美得大气、豪放,读起来让人心潮澎湃。《中年之豹》是一首50节的长诗,是这本书最后一座伟岸的诗山。据说,这首诗是葛老师住在“同和书店”,利用一周时间“登顶”的。那是怎样的一方书案呢?竟容得下罗兰·巴特、《古兰经》、绿茶咖啡、波德莱尔等诸多美好的故事;那又是怎样的一种构思呢?从李杜东坡的才情到一只鸟的飞鸣,从维特根斯坦到博尔赫斯的词语迷宫,诗人就是“在无字句处击壤,在日出与日落间往返于灯火幻灭的书店……”且不必说书店的万千经典那一盏台灯给了诗人的纵情驰骋,更不必说是诗人胸藏万壑,囚禁了万世光阴,但是那50个小节铺排,就足以是一场忘了晨昏、拼了耐力、不断补给精神营养的文字马拉松。“……我自当/在时代与城市的拐角/解除历史,现在/与未来的囚禁”。止笔、起身,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诗人的如释重负、一脸释然。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诗歌,我始终站在门外仰望。我只是一直喜欢,偶尔拣几行名家的诗句,装点平常的日子。在是两个的领域里,我觉得葛老师就像一个虔诚的朝圣者,一步一步走向诗歌的殿堂。《秋风来信》是一本用文字记录的诗集,而葛老师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部抒怀情志,讴歌生命的无字诗集呢!

  翻阅,复读,沉浸。仿佛有一种力量渗入心灵,读着读着就被生活中的美好洗去了一天的疲惫,读着读着就遇到了乡音、遇到了走失的灵魂。如果说《秋风来信》是一封请柬,那么,我觉得,这诗意的雨就是一张张邀请函——邀你我入诗、入梦、进入一个崭新的诗的国度。

  很喜欢诗集《跋》的最后一句话“这一盏盏灯火,就是生命中所熟悉的农事、亲人、自然万物、庋架间漂泊的楮叶与沉思,划过心底的一道道柔软的伤口,譬如此时,地无言而大美,诗歌迷人切继续荒芜。”譬如此时,诗歌是爱、是歌、是雨雾、是星光,更是生活。

写于2023年7月14日晚21:34

责任编辑: 叶青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