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歌评论
招小波《当代诗人诗列传》赞记


  导读:黛琪,作家、诗人,出版有解读红楼梦的《红楼本事》、解读诗经国风的《爱情就在桑间濮上:黛琪解读十五国风》、小说《陌生人之天亮》、诗集《哑巴花的子夜歌》、等多部文学、诗歌及评论作品。现居广州,整理国故。
  中国是诗歌的大国,也是诗人的国度,在遥远的《诗经》时代,“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尹吉甫的诗歌令人如坐春风;“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大名鼎鼎的许穆夫人更是动辄驱驰,以诗抒怀。在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诗歌属于主流审美。古希腊的诗人与英雄和国王齐名,因为英雄和国王需要诗人才能获得壮烈不朽的名声。在东方,传奇属于诗人和英雄人物,伟大的记录者和歌咏者全属于诗人,所以有“无韵之离骚”。至于屈宋之间相隔数百年的唱随,李杜的盛会,元白的交谊,其中多少故事,多少深情,令无数诗人竞折腰。
 
  往事越千年,中国依然是诗歌大国,是诗人的国度。当代中国,恐怕有不少于百万数的诗人,潜藏在各个行业,各个地域,暗自酬唱风雅。如果你是一个诗人,在很多地方,当你报出名头,总是会有风趣雅致的邀约等着你。诗酒风流,只有酒没有诗是谈不上风流的,而且很可能会被目为下流;但是如果有诗呢,便连农家腊酒果蔬,也足以称得上雅集诗会了。在诗人的心目中,每一首诗都记叙了不止一个传奇;诗人汲取并记载世间的传奇,诗人是传奇的叠buff,每个诗人都有无数个关于自我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无限庞杂的传奇梦,“此系生前身后事,倩谁记取作传奇”?其实诗人也很关心是谁;是如何记载了自己的传奇。
 
  当代就有这么一位诗人,招小波,尽心尽力,兢兢业业,在做诗人的史记,还做了不止一本,仅最新的《当代诗人诗列传》,就刻画了六百多位诗人,而且还将继续做下去。这些诗人全是招小波见过的,有的只见过一二面,有的是相熟老友,小波与众诗人以诗订交,相契相知。诗人殿堂,是小波的耕耘之地,小波似有一种神奇的阅人能力,在片刻之间,洞穿诗人的灵魂心神,从这些诗人庞杂百变的身影中,勾取电光石火的刹那,以诗画魂,让每位诗人留驻众神之殿,在一刹那间成永恒。
  小波其貌高古,行状颇有古风,在温和之下,隐约着昂扬侠气。小波以为诗人立传为事业,谈到其中种种细致处,有趣,有情,又令人起敬。
 
“很多优秀诗人
都散落在民间
犹如青山上的兰芝
……
我仰望高山
也垂注芳草
这是我
为诗人写诗的宗旨
而董眉就是一株兰芝
不以无人而不香
 
——《董眉》”


  这首小诗,是小波为四川广安诗人董眉作的小传,同时也是小波自己心声的写照。小波为诗人立传,不仅“仰望高山”,名家巨擘在册;也“垂注芳草”,寂寂无名的空谷幽兰也清供高阁。这些诗人,不仅有好的诗歌作品,还有优美的品性,“不以无人而不香”,这真是从《诗经》到《楚辞》,从《古诗》到李杜,从苏陆一直到今天,流芳不绝的名士风流,诗人品质。
 
  小波的神殿中,还有这个时代这个民族的英雄诗人。
 
“……宇宙像个草原
很多星星在等着放牧
 
傅大为是天书的翻译家
是宇宙的牧星人
他还是个太空诗人
出版了航天诗集《献给太空的金碑》
 
他献出了诗
自己却藏在深空
繁星如雪
覆盖着他的踪迹
 
他为航天事业隐姓埋名
是个真正的隐者
是守护中国的暗物质

——《太空诗人傅大为》”

 
  这诗短小简洁,却气象磅礴,境界浩大,与这位太空诗人、深空隐者相比,“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都不算什么了,那“牧星者”,是“守护中国的暗物质”,这高远又朴实的理想,神奇又写实的境界,惊人却得体的比喻,令人瞬间感受到宇宙的广博与力道,感受到两位诗人精神交汇的瞬间所创造出来的宏大精神力。
 
  小波保持着伟大的人民性,这是诗歌重要的元气精神。

“我写过一首诗
如果把诗砌起来
诗世界到处是高楼
写到这里时
我想起新疆诗人大徐
 
他是在脚手架上写诗的人
像一只挂在天上的风筝
他深知他砌的每块砖
都背负着一座城市的重量
 
他同时也用诗歌
砌着玫瑰色的梦想
就像我用一首首诗
砌起我的人物诗建筑群
《小雅》《七弦》
《诗列传》《提灯》一样
——《大徐用诗歌砌着玫瑰梦——徐一心》”
 

  还有:

“农民诗人梁雯
出生在兰花花的故乡
在延安种地为生
 
陕西厚厚的黄土层
深藏着中华文化的底蕴
每把泥土都可以捏出一个诗人
——《农民诗人梁雯》”


  像大徐、梁雯这样的诗人,在小波笔下还有许多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生活细节,精到细腻的诗句,有条不紊地构成了巨幅诗卷《诗列传》中,热烈纷繁而又清晰明确的动人图景。
 
“我至今仍未写过
关姓诗人
只能指着山海关
把它写成诗人
 
因为它是
海子化虹之地
——《指关为姓——致海子》”


  对于逝者,“诗人中的诗人”昌耀,小波赞叹“他是中国的知音寡人”,“令我深切地感受到,孤独才是王的影子——《有人跋山涉水朝圣昌耀》”。在山海关,小波吊唁了早逝的年轻诗人海子,生者对于逝者的如此纪念,也只有诗人和诗,才能承担这“指关为姓”的豪情万丈。
  小波爱诗人,为诗人做的,不仅仅是立传而已,也为诗人开辟新天地。
 
“商丘女子诗社
是商丘最美的名片
它有九个湖
栖息着很多天鹅
 
……
她们美丽的羽毛
惊艳了香港
她们是商丘九湖的天鹅
 
我期待她们
每年都飞临《流派部落》
在我们的杂志过冬
我已为她们挖了一个湖
——《冬雁是只美丽的天鹅》”


  小波赞赏诗人,赞赏诗人的栖息地,小波还引领着诗人们飞到香港亮出羽毛惊艳香港;诗人为异地的诗朋“天鹅们”,在香港挖了一个湖。小波也赞叹那些同为天鹅挖湖的诗人。像《花雨文学》主编余昌凤:
“……
她办起了《花雨诗苑》
《花雨文学》
《鄂州文学》
殚精竭虑
 
她为诗坛洒下一把花雨
留下宗教奉献般的优美仪式
留下自己的芬芳
留下永恒的回眸
和花雨一样美的诗
——《花瓣雨——余昌凤》”

 
  像《网络经典诗歌》主编陈立强:

“他是诗帆的纤夫
拉着自己的帆
《网络经典诗歌》
上面写满别人的名字
 
他的诗不比别人差
比如《大雾》
‘一些佛开始走动
有的走成石头
有的走成大树
有的走成泥土’
完全是神来之笔
 
他与我同道
我把他的诗
印到《流派》诗页上
那也是一张帆
我也是拉纤人
——《诗帆纤夫陈立强》”

 
  这里有着巨大的互相认同,互相加持。所谓惺惺相惜,莫过于此。自古以来,诗人们难以排遣的寂寥孤独,是“恨无知音赏”;“作诗无知音,作不如不作”,是诗人们的共同感叹,“知音不可遇,才子向天涯”,是诗人们的共同经验。但是今天的诗人们还是有福的。我们幸而有招小波这个共同的朋友,不管是失意孤独,还是狂兴勃发,我们总还是有个知音朋友招小波,他孜孜不倦地读我们的诗,写我们的心魂,为我们画像立传。
 
“我历七年之痒
开出了六百多朵花
挂了六百多个果
绽放出六百多位
当代诗人的脸
 
有人说,《当代诗人诗列传》
是诗歌版的《水浒传》
我所奉甚少
但已倾尽全部
 
——《代序》”


  《当代诗人诗列传》与《水浒传》,同为儿女英雄传,也是千古读书人,共掬一抔知己情。“慷慨知音在,谁能泪堕巾”!小波不辞劳苦,有此巨获,诗神悦纳,天人欢喜。小波在《代序》中自谦说,“我所奉甚少”,同时又接着说,“但已倾尽全部”。是的,作为诗人,我们知道,确实如此。诗人们奉献出有限的生命服从于诗歌女神的差遣,共同赴身于漫长永恒的时间之河,成就艺术的神殿。诗歌让我们永在,小波让诗人和诗永在。
 
2024年5月9日,于广州缀锦阁
   招小波, 香港先锋诗歌协会会长,《 中国流派 》诗刊社创刊社长,“ 诗坛人物诗 ”系列撰写人。近年用诗歌为中国当代600多位诗人立传, 出版了《小雅》《七弦》《诗列传》《提灯》《星图》《当代诗人诗列传》共六部专著。至今已著有诗集十六部。
简介
责任编辑: 西江月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