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歌评论
一只翱翔于蓝天下的鹰——评李少君先生的组诗《雪的怀念》


  导读:诗归自然,诗贵自然。这两点少君先生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是诗人的主题、主体创作观自始至终在大自然中提炼意象,以大自然为轴心发现问题。
        夜半,我一气读了两遍少君先生的组诗《雪的怀念》。立即被这组诗的十四个章节感染了。从头至尾,哪一首独立成章的诗,无不是诗人在歌颂大自然之美,歌颂我们的父亲和母亲之勤劳?诗是缪斯,需像大自然那样崇尚,像怀念父亲、母亲那样永远思念,把每一缕乡愁,把对祖国山河的敬仰,倾注在自己的笔端。
        诗归自然,诗贵自然。这两点少君先生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是诗人的主题、主体创作观自始至终在大自然中提炼意象,以大自然为轴心发现问题。比如《热带雨林》。诗人明确指出“没有雨,如何能称之为热带雨林呢?”既然有了雨,就该有雨和林的特色。于是诗人的笔下“雨幕一拉,就有了热带雨林的气息/细枝绿叶也舒展开来,显得浓郁茂盛/雨水不停地滴下,一条小径通向密林/再加上氤氲的气象,朦胧且深不可测//”。这里诗人寥寥几笔,通过“氤氲、不停地滴下、朦胧且深不可测”几个词语瞬间刻画出热带雨林的特色。最后,诗的结尾立刻平中见奇:“雨点,是最深刻的一种寂静的怀乡方式”。诗人把大自然和乡愁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亲密的整体,达到了“茫茫天宇,八万里云驰飙作,逐日以迎霞光”的大情志、大抒怀。
        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归大自然。大自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素材库。诗人的自然、轻盈、灵性的笔法,长时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创作定位。因此,诗人的诗歌我们常常可以读到通透的那一面。如《夜宿喇叭沟》。“露水打湿过的星空更加晶莹剔透/镶在高高白桦林后面的小山头上空/山下,由清泉汇成的小溪蜿蜒流淌在花草中/每当晨曦初现,梅花鹿会穿越丛林来此低头饮水/因为这里的溪水比别处香甜/马蹄响起时,孤独由远而近,自幽邃的寂静里急驰而出///”诗人的第一组意象“星空、白桦林、小山头、清泉、晨曦、梅花鹿”简直就是一气呵成的一幅山水大写意!完成这一组意向,诗人在下半首里首先画龙点睛了一个“甜”字,这个甜,神来之笔,直扣我们今天大自然的主题。梅花鹿在霞光初绽的晨曦悠闲地聚集一起在溪边晨饮,这是静!马蹄响起时,是动!一静一动,神灵的诗神就在于此,“五行之秀气”拿捏得惟妙惟肖。
      《西部的旧公路》:“从高速疾驰而来的东部人/难以适应这里的荒芜和慢节奏//夕阳西下,人烟稀疏/公路前头慢吞吞行走的牛群/它们从不理睬你的喇叭和喊叫/任你费尽力气吆喝驱赶也不让路//这些牲畜们就是要用这种态度告诉你:/它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如果不注意,读者会以为《西部的旧公路》即是“即兴而已”!其实,诗人仅仅通过这八行言简意赅的文字,意在指出自然有自然之道,一切都回归自然。什么“喇叭、喊叫”都是大自然一直屏蔽、拒绝的东西。因此,要恢复“路”的前生今世。这就像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尽管老子的道,与诗人笔下的道不属于同类,但是,道和道是相通的,也具有灵性规矩。自然法则,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之道常常就在生活的脚下。
       《雪的怀念》这组诗里的《春祭》和《父亲的身影未出现》是诗人的回乡偶感。《春祭》起笔就切入主题,特别亲切。“回到山坳里,回到祖居老家/就知道祖先还在,祖先与青山共在//站在树下,清风就会吹来/祖先就在你耳边低语/走到田野间,细小的虫鸣声中/祖先就沉默下来,乡村异常安静//桃树李树杨树桂花树/整整齐齐围护祖居/代替你们陪伴祖先、照料院子/麻雀燕子青蛙仍旧居住四周//子孙们举牌捧碑敲锣打鼓排列而上/放鞭炮,烧纸钱,齐头跪拜/纸扎的高楼大厦顷刻灰飞烟灭/祖先在远处注视这一切//仪式热热闹闹,乡间红白皆喜事/但青山不动,祖先不语//人间春如旧,柳色年年新/子孙一茬一茬出生成长/祖先在山岗上,守护着此地///
        回乡祭祖,就是寻根。根在乡愁里就是“先祖”。祭祖本来就是一件庄重肃穆的事。由于是“春祭”,所以诗人通过一棵树作统领开篇。然后用一个动词“回”做向导,把纪念先祖的事,都放到春天的画框里。最后一个扇子面式的场景瞬间收到“青山不动,祖先不语//人间春如旧,柳色年年新/子孙一茬一茬出生成长/祖先在山岗上,守护着此地”这个至高无上的结尾上。“子孙一茬一茬出生成长/祖先在山岗上,守护着此地”祖先在山岗上守着,就是你盼着的根和老家,就是你在他乡的乡愁。
        这和《父亲的身影未出现》有异曲同工之妙。
        直视大自然,倾注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是诗人少君先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一大特点。他的诗注重唯美,描写与刻画质朴、清新、甜脆,口感好没有娇柔做作之感。是众多读者多年来一直喜欢的内核。他的诗绝不是“含哺而无釡甑,结绳不见文字”的那种“以成草木之长”、“以成鸟兽之长”的恣意妄为的无为之作。
        “其文之明,由其德之立;其德之立,宏深而正大,则其见于言,自然光明而俊伟,此上焉者之事也。”宋代的大哲学家朱熹在诗学上一直推崇的这个观点,恰恰适用于诗人少君先生。因为少君先生的诗,无论是单元诗,组诗、还是诗集《海天集》等等都把崇尚大自然为第一要务。他一直在大自然中汲取营养,膜拜灵性。
       《雪的怀念》就是典型的代表作之一。“雪,已成为都市人群的乡愁/雪,俨然已被这个时代放逐/人们已习惯堵车和流行病/雪隐匿不见,污染恶化加剧//雪,曾是纯洁空气的象征/雪,是四季正常轮回的前提/超市里商品琳琳满目,应有尽有/但人们制造不出雪,也买不到雪//雪国,对于我来说就是故国/灯笼、炉火和鞭炮构成的故乡/我竖起衣领,踩着咯吱作响的雪泥/一直走到冰凌闪烁的你家的窗下//小提琴响起,天空飘来一点碎雪/再接着,溅起一大堆雪/再接着,是一场鹅毛大雪/最后,漫天飞雪,以及我浑身颤栗的激动!///”
        雪是纯洁的象征,是冬天地标式的天赐杰作。雪景也是大自然中人们最可崇尚的景观之一。雪一直和人类密不可分。无论是南方和北方,无论是长白山、大小兴安岭、祁连山还是喜马拉雅、珠穆朗玛峰,雪是神灵和诗与鹰一样永远张开翅膀,潇潇洒洒、徜徉在诗人的意象里,永世不朽。
        诗人说雪是乡愁,特指城市。无疑在告诉人们城市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里的雪已经人为的患上了癌症,离死亡越来越近,只能在遥远的记忆里怀念“她”的圣洁。“雪国,对于我来说就是故国/灯笼、炉火和鞭炮构成的故乡”因此诗人把自己还原到“我竖起衣领,踩着咯吱作响的雪泥/一直走到冰凌闪烁的你家的窗下//听“小提琴响起”,看“天空飘来一点碎雪/再接着,溅起一大堆雪/再接着,是一场鹅毛大雪/最后,漫天飞雪,以及我浑身颤栗的激动!”
        但是,这些雪国里的这些美好的记忆,甚至金山银山,都是在记忆中的笔下完成的。尽管是一首好诗,遗憾的是“雪已经成为都市人群的乡愁”啊!
即便是诗人的《秋忆》《自述》,诗人也一直把握天道。自己设身处地的把自己幻化成为一只苍鹰翱翔于蓝天之下,白云之上。他的诗短而不乏哲理,长而不忘有根。总在大自然这根线上,放着手中乡愁的这只风筝。
        做一只雄鹰,是一只雄鹰,蓝天、大海都是你的。我相信在大自然中,诗人会贴近神灵,崇尚缪斯,放飞自己!
(2019年10月4日星期五于锡林郭勒)
责任编辑: 马文秀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