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人 > 张公善
张公善新诗集《植物生活》序言


  导读:张公善的第二部诗集《植物生活》收集了诗人2016年9月—2018年12月创作的诗歌,它延续了第一部诗集《潜行大地》(见《整体诗学》第二部分)的生活之思、存在之思的一贯主题以及诗、思、生活三者交融的艺术追求。《植物生活》分为八辑,分别是现实镜像、审美出游、树碑立传、二十四节气、植物生活、亲情无限、心灵作坊和微型诗选,诗人将生活凝聚为诗,又将诗回馈于生活,试图寻找自我以及时代的拯救之道。

    张公善第二部新诗集《植物生活》已于2019年6月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植物生活》收集2016.9-2018.12期间创作的诗歌,共分八辑。贯穿这些诗歌的生活诗学就是:珍爱生命,积极生活,感悟存在。生活就是选择,生活就是试验。而所有的选择和试验最终都是为了一种更加人道,也更合天道的生活。

 
序一
张应中

  张公善老师长期坚持阅读诗歌,写作诗歌,思考诗歌。2016年12月出版的《整体诗学》是他写作和思考诗歌的结晶,第一部分为诗歌理论与批评,第二部分《潜行大地》为诗集。在长期的写作思考过程中,他形成了自己的诗学观念:生活诗学和整体诗学。具体阐述可参看《整体诗学》中的诗论部分。这部《植物生活》是张公善老师的第二本诗集,诗分八辑,附录部分为微型诗论。《植物生活》与《整体诗学》一脉相承,是其诗歌生活的延伸和发展,一言以蔽之,是对存在的感悟。
  有对大自然的感悟。如《大寒》:“大寒曾经是大暖/人老了天/也就越来越冷//岁月末梢/大自然用冰用雪/回馈春天//一株兰草/深居暗地/正在伺机开放” ,又如《水仙之恋》:“仅仅喝水/也能如此馨雅/卓然而立//生而为人/要等多少轮回/才能成为一株水仙”,“二十四节气”“植物生活”两辑中多这方面的内容。
  有对社会的感悟。如《天堂是人间的投影》:“我相信很多秘密/人类还不曾洞悉/或不能证实/为逝者烧纸烧香/很多无神论者/比谁都虔诚”,又如《遛》:“一反常态/那个女人身边多了个男人/肩并肩踱着碎步/一只小狗欢快地牵着女人/一只手机默默地读着男人”,“现实镜像”“树碑立传”两辑中多这方面的内容。
  有对自我的感悟。如《个人简介》:“究竟还有没有人/从未写过个人简介/却口碑相传//人其实是一头牛/庖丁刀下/最后只剩下几根骨头”,又如《尘埃之力》:“一动不动/彻底放弃自己/献给地球/成为一粒心跳的尘埃/依附大地/一起转动/在宇宙中飞舞/一粒尘埃/也可拥有宇宙之力”,“心灵作坊”“微型小诗”两辑中多这方面的内容。
  对大自然的感悟,对社会的感悟,对自我的感悟,合而言之,即对存在的感悟,对整个世界的感悟。诗人仿佛是个通灵者,物我交流,天人合一,以小我通向大我,以有限涵容无限。这是其整体诗学观念的内容层面,另一方面,其诗动用了所有的感官和心智能力,让感觉与思想,情感与理性打成一片。拿生命的整体来感悟存在,是其整体诗学观念的艺术层面,其中的佳者气韵生动,含蓄耐读。
  值得一提是诗集的附录《诗论拾穗》,体制仿戴望舒的《望舒诗论》而篇幅稍长,内容包括诗评,诗思,诗艺,可以说是对诗歌的感悟。其中多有真知灼见,独到之处亦复不少。如:“海子让我们明白,诗之生命在于有沒有全面真实呈现深层次的生命体验。”“诗可能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让诗成为箴言,这是诗本身的荣耀。”“新诗整体水平的提高一定是思想水平的提高。”“那些只会用文字写诗的人只不过是文本诗人,那些把生活过成诗的人可称为生命诗人。”类似格言,让人豁然开朗,为之击节赞赏。
  李银河在《愿生命如诗》一文中说:“写诗是容易做到的,难的是把自己的生命变成一首诗。”“除了诗意栖居这一种方式,人哪里有其他的生活方式?只有诗意栖居才是真实的存在,其他方式都像没有存在过一样。”张公善老师读诗,写诗,思诗,这实际上已经是“诗意栖居”了,尽管“诗意栖居”还有其他的方式和途径。
 
序二
郭传梅

  张公善的第二部诗集《植物生活》收集了诗人2016年9月—2018年12月创作的诗歌,它延续了第一部诗集《潜行大地》(见《整体诗学》第二部分)的生活之思、存在之思的一贯主题以及诗、思、生活三者交融的艺术追求。《植物生活》分为八辑,分别是现实镜像、审美出游、树碑立传、二十四节气、植物生活、亲情无限、心灵作坊和微型诗选,诗人将生活凝聚为诗,又将诗回馈于生活,试图寻找自我以及时代的拯救之道。
  新诗集《植物生活》对现实有很多思考。其中,有对人们积极生活态度的褒扬,如《一路歌声》中环卫工人的歌声给予“我”美好的感受,《陌生化》中“我”的问好声让“世界仿佛多了层柔美的光晕”,均属此类。不过,诗集中更多对于时代病的揭示,令人警醒。“肥沃的土地/到处改种楼房”(《心眼》),这个时代的自然生态真是荒谬得令人触目惊心,而人的精神生态竟也如此贫瘠:“图像喧闹迅速上传/制造浪漫和存在感”(《锦新三号公路》),“你看到的人可能/都有无数链接或按钮/只是很少连心”(《活在媒体时代》),“花架子遍地却无花/这就是养花人的心病”(《花架子》),乃至“我们追求的很多很多东西/真的真的不如一泡屎”(《与屎无关》),而“所有人都有尾巴”正是人最真实的处境。
  张公善的诗很有意味。这与诗人独异的观察视角、别样的感受方式以及对世界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密切相关。例如,在《拥抱》一诗中,诗人写道:“我拥抱过很多人/他们都不知道”,在拥抱并非礼仪的国度,诗人的拥抱是在心灵中发生的,具有精神的高度,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情感体验和共鸣,但很少有人能表达出来。《情人节(二)》中有这样的诗句:“一次相遇/其实凝聚无数相遇”,“那些错过的姑娘/她们终究水月镜花/无一例外/最终变成现在的她”,读后我的感触是,每一次相遇都是命中注定的缘,无论是那些错过的姑娘,还是现在的她,一定有某些方面与“我”的生命发生过共鸣共振,说到底,寻找情人的过程也是不断地了解自我,懂得自我,追随内心的过程。有些诗表现了诗人敏锐的感觉和独特的感受,例如“当我尝试听/那些看不到的存在/渐渐出声”(《天籁》),“雪花飘扬的那一刻/情不自禁欢呼的/其实是童年的心”(《雪》)。当然,诗人也会使用陌生化的表达技巧,例如 “一只小狗欢快地牵着女人/一只手机默默地读着男人”(《遛》),“其实是路在走我”(《未走过的路》等,不吝给读者以新奇、深刻的感受。
  面对媒体时代人的精神迷失以及亘古以来人的存在的难题,诗人以亲情为依托,更以对心灵世界的不懈追寻为导引,拯救自己不陷入迷途。说起亲情,它成就了张公善诗歌中不少动人的篇章,自第一部诗集《潜行大地》就借母亲、老屋/父亲、故乡的树、月亮等意象来开启诗人的精神寻根之旅,但他最终面对的却仍然是失眠的乡村和无尽的忧伤,而到了第二部诗集《植物生活》中,诗人的忧伤似乎在亲情中找到了出口:“我必须专注你的牵挂/唱你未唱完的歌/和长江一起跑向海洋”。亲情的抚慰给予诗人成长的力量,而诗人建立价值根基更不可或缺对自我品质和精神的追求,也正因此,在专辑“二十四节气”、“植物生活”和“心灵作坊”中,作为自然之子的诗人,从未停止对于心灵的追问和寻找。专辑“二十四节气”形象地写出了每一节气自然界的特点以及诗人与之相关的生命体验。二十四节气串联起了一年,诗人的生命经验却向过往自如延伸,而由二十四节气所指引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植物生活?故而紧接其后的专辑便是“植物生活”,“植物”这一意象似乎象征一种精神故乡,寄托一种内心宁静而又通达世界的生活,而植物生活是静静的欣赏与聆听,是温暖的迎接与回馈,是卓然的高贵与孤独,是无言的深沉与静美,是深刻的洞察与回归,这使诗人一颗孤傲而倔强的心在面对生命的痛感体验以及苦苦超拔之后,终与世界、自我达成了和解,与此同时,也给同样在思考与寻找出路的读者带来情感共鸣和哲思启迪。“心灵作坊”一辑更是诗人对“我”的思考和寻找,“我”来自生活,指向灵魂,经历了身体里的魔鬼、存在的深渊、黑暗和孤独,“我”愿成为心灵的一盏灯或一台发电机,自我照耀,自我发电,让自己获得成长和心安,最终“开放成众人眼中的花”(《活法》)。“我”是从实际生活和自我心灵中自然流出的形象,智性而通达:“一动不动/彻底放弃自己/献给地球/成为一粒心跳的尘埃/依附大地/一起转动/在宇宙中飞舞/一粒尘埃/也可拥有宇宙之力”(《尘埃之力》)。
  在张公善《大海就在身边》一诗中有这样一句:“在黑夜/在困境/在无边无际的孤独里/我看到了更蓝更广更深的大海”。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向来是在艰难地行走。幸好有诗,连接了大海、天空和人的心灵。喜欢张公善的诗,是因为诗中有认真生活的态度以及对于生活的深切的领悟。
 
 
简介
张公善,男,1971年生,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访问学者,“中诗网”驻站诗人,微信公众号《儿童文学周刊》主编,著有《批判与救赎》《小说与生活》《生活诗学》《整体诗学》等。诗歌观:诗是思想的艺术,更是生活的艺术。
责任编辑: 周楠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