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人 > 布日古德
母亲的遗言(组诗)
——写在庚子年三八妇女节


  导读:诗人布日古德新作快递。
 
1、过门儿
 
母亲嫁给父亲
父亲从母亲的手里
接过只有两双鞋的一个红包
八里地,母亲和三舅、老舅
只用两袋儿烟的功夫,母亲
就成了父亲火炕上
洗衣做饭的主人
 
一捆柴火
一根取灯儿
一根苘麻绳子
一个搂草的筢子
 
一领光板的炕席
一个新打的火盆
一张小炕桌
母亲和父亲对着
一盘蘸酱菜
一碗小米粥
稀稀拉拉的十八年
 
 
2、油灯下的母亲
 
两间房子四处漏风
每一个夜晚,母亲都
守着一盏煤油灯
缝补着,这一个家
 
父亲的手闷子
五六个孩子的开裆裤
五保户刘二奶奶的棉花套子
都在母亲的针线笸箩里
一到天亮
 
烟熏火燎的油灯下
一推一拉的呼呼哒哒
三里五里十冬腊月的炊烟
从烟囱里爬过山岗
隔年陈的芦花公鸡叫上三遍
小日子一过立秋
就有了盼头
 
 
3、谷子地里的母亲
 
生怕有一些
水稗子草、谷莠子
残存在垄上
 
冰凉的露水
淋白了母亲的头发
一钻进这谷子地
父亲就胃疼
 
一垄垄谷子
像母亲手根儿底下的孩子
水光溜滑,尽管膝盖
后屁股上打着上罗的补丁
母亲,挑一下灯捻儿
咸一口淡一口
不厌其烦
 
高粱拔节了
谷子地里的母亲
依然舍不得直起腰来
为这一个猴年马月
母亲小扒锄换成大锄头
大锄头换成一把镰
月亮圆了、月亮缺了
母亲才和谷子一起
弯下腰去

 
4、夕阳下的呼唤 
 
羊群一溜烟儿跑回小屯儿
井沿、屯子边上的水坑子
夕阳下火火的兴奋和温暖
“三儿啊,二丫,吃饭啦!”
每一天日头卡山,村头的树趟子
香滋辣味儿的都跟着呼呼喊喊
 
这一生中十九岁之前的呼唤
终于留在我的书信里
哈尔滨:西大直、和兴路、哈师大
每一次站在邮筒前
我的泪都会跟着一台
永久自行车回家
 
 
5、半碗饭
 
每一次吃饭的时候
母亲给父亲和孩子盛得满满的
自己总是半碗或大半碗
 
有时候,一张白菜叶
打个饭包。锅底的嘎巴儿
吃得母亲手常摁着胸口
总说“噎着了,叉心”
 
又一次,父亲吃了那半碗饭
母亲,仅吃了半拉窝头
半截葱白儿,母亲流泪了
小妹妹擦泪的时候
母亲笑着说,你爸是咱家的牛
多吃一碗,下午拉车
能爬过前面的岗儿
 
 
6、母亲的遗言
 
不识字的母亲
常对我说,当记者啊
记住:别用笔杆子戳人
小弟弟是卖肉的
母亲一到年节唠叨
做买卖不能用秤杆子撅人
 
不识字的母亲,有自己的语录
人帮咱一寸,咱还人一尺
咱敬人一尺,人敬咱一丈
 
母亲还说,下过雨,别送伞
阴不过三天,穷不过三年
 
要咽气的时候,母亲说
人死如灯灭,虎死赛绵羊
死了,死了;一死百了
 
咽气前母亲又一再嘱咐
死人不跟活人争土地
坟埋在田头,不留坟包
靠着河套子的高粱地、果木园
用那一棵白桦树:做记号!
(2020年3月7日星期六)
简介
布日古德(常用名:张黎明),蒙古族,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吉林省、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诗人、散文、歌词、文学评论作家;高级记者、记者站长。有大量散文、诗歌、歌词、文学评论等作品在《诗刊》《北方文学》《诗林》《词刊》《内蒙古日报》《扬子江诗刊》《诗歌月刊》《诗林》《草原》《星星》《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贵州日报》《诗选刊》《西藏文学》《鸭绿江》等报刊发表并获奖。著有诗集《苦楚》《鹰》两部,代表作《长征三部曲》《黄河三部曲》《红海滩》。
责任编辑: 西江月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