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人 > 曾凡华
钢铁的灵与肉(外二首)
——关于铁建重工的超大直径盾构机与风枪的联想


  导读: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诗歌学会联合主办的湖南“高新之光”科技诗歌采风创作活动诗歌作品选。曾凡华,湖南溆浦人,大校军衔,著名诗人。曾任《解放军报》主任编辑、文化部主任,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会长等职。


都是打洞用的器械
风枪与盾构机已不可同日而语
仰望直径比我身长长出十数倍的庞然大物
我想起当年使用过的风枪
以及被风枪钻塌的泥石砸死了的班长
 
就是在眼前这片郁郁葱葱
秋来便红得滴血美得惊人的岳麓山下
我从渣土里扒出他时
他还死死地抱住风枪
保持着向前掘进的姿式
 
当时我就想
若有钢铁侠那样的机器人替他去死就好了
就不会让哭得肝肠寸断的班长嫂子
那么年轻就做了寡妇
倘未谋面的遗腹子
那么早就没了父亲
 
几十年后的今天
在岳麓山下的麓谷工业园
我见识了这滾圆的有着锋利牙齿
嚼石如泥的钢铁大侠
这无限放大了的风枪
替代我们的肉身与泥石博斗
再不用担心塌方与透水
再不用害怕哑炮与瓦斯
面对世上这数一数二的“Leader”
敬畏之心油然而起
我觉着班长的魂魄该依附在上面了
还抱着那杆风枪
卓然而立……
 
 
    血染的风采
——关于中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排雷兵的联想
 
他坐在轮椅上唱的那首歌
我至今都没有忘
更没忘舞台上他那双空荡荡的腿
——排雷排掉的虚拟的腿
在人生的后台
无法站立的辛酸和悲哀……
 
而今
这些替我们挡子弹趟地雷的机器
竟然有了视觉与感知
也就是说
具备了一种替我们去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因此
应该在机器后面加一个大写的“人”字
让它成为血肉之躯
有一种诗的灵性和“人”的名份……
 
若再说它冷血说它无人性我难以说出口
科学的力量让人变得渺小变得微不足道
而机器的发明创造者却是伟大的
与那位无腿的英雄一样
将会借助科技之力
在历史的舞台上
生发出另一种风采……
 
 
    不会行军的树
——关于湖大“汉河”超级计算机与行军作战的联想
 
这些无法行军的枫树
都是我们当年种下的
五星状的叶子
在万山红遍的时候也跟着红
作掩蔽洞口之用
可遗憾的是
藏在洞内的短波无线电台发射装置
有一个无法藏匿的孙悟空的尾巴
就竖在不远处的山顶上
有树的葱茏却无法随着季节变色
也无法跟我们行军作战
 
从直观上看
洞内那些灼灼其华的装置
与“汉河”超级计算机模样差不多
但科技含量则有天壤之别
我明白
行军的速度取决于两只脚的速度
而“宇宙之光”在军事上的运用
即为打击的力度与精确度
由此 我不得不承认
科技是生产力也是战斗力
 
当年 我们行军打仗
用秒表计算
在“汉河”超级计算机面前
秒的概念已相当于光年
作为老军人
我知道
慢 等于挨打
面对高科技的当下
真有点惶惶然
——未来战争的样式将发生何种改变
指挥员面对的
除了荧屏与计算机
决战决胜的因素里
是否还要考虑“黑洞”的存在……
 
我虽为科盲
却不能无视天眼的窥探
当年 插满枫叶的伪装帽
已被装满微型计算机的头盔替换
而那种行起军来红叶摇曳的潇洒之美
又将从何而来……
简介
曾凡华:1947年生,湖南溆浦人,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历任《解放军报》编辑,主任编辑,文化部副主任、主任,大校军衔。曾任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会长。著有诗集《洞庭军号》《辽远的地平线》《士兵的维纳斯》,散文集《月食》,长篇报告文学《最后一战》等,长篇小说《碧血黄花》等。电视连续剧剧本《蓝色三环》获春燕奖,其它作品先后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
责任编辑: 西江月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