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人 > 甘建华
母校三个七重奏(组诗)


  导读:中国作协会员、诗人甘建华作品选。

杨梅皁学堂

 
 
沿着紫红色的砂岩土路
一直往上走
秋日的气息强烈
倦游者的呼吸急促
所有的事物都停滞不前
几只蝴蝶翩跹着引导
 
那口不大的池塘仍泛着
浅绿色的粼粼波光
三五只鸭子
偶尔嘎嘎几声
应和着构树上的蝉鸣
打破了山中的沉寂
 
塘坝上的黄荆条
花穗凋谢犹有余馨四溢
田头支楞着的稻草人
空气中有些些腥味
几棵高低参差的香柚
分明是别后栽植
 
年近古稀的老妪
手搭凉棚往外探望
笑问客从何来
一时间辨认不出
四十八年前的春天
在此发蒙的学子
 
那间东倒西歪的堂屋
当初显得多么浩大
委实令人疑惑
是否安放过数十张课桌
黑板不见了
粉笔湮没于墙缝的熹微
 
一盏马灯
孤零零地悬于支撑的乱木中
试探着抚摸它
轻轻地叫一声先生
老妪的记忆顿时被激活
随口报出了我的名字
 
噢,杨梅皁
没有杨梅的杨梅皁
桃李芬芳的杨梅阜
曾经就读三年的学堂
命运的始发港
我何尝一天忘记过你
(写于2019/9/4,茅洞桥)
 
 
茅市完小附中
 
 
蓦然发现老师们的个子
都没有当年高大了
鬓发斑白的古稀之龄
腰背渐趋佝偻
欣喜地拉着我的手
都能立刻叫出我的姓名
 
班主任全先芳老师
鲁迅先生的忠实信徒
声情并茂地朗诵《藤野先生》
绘声绘色地讲述百草园与
三味书屋的那条戒尺
一步步引我走上文学之路
 
英语老师周道炳先生
用纯粹的衡阳南乡口音
模仿地道的牛津腔
带领我们去了想象中的欧洲
四十年后的英国杜伦大学
女儿圆了我的梦
 
教数学的李良广老师
邻县白鹤铺人
印象中是一个讲古的高手
梁山一百单八条好汉的武功
尤其是出场时的各具声势
祁东渔鼓略胜京韵大鼓
 
业已作古的刘诗古
一个山区少见的音乐教师
曾是茅洞桥上空最亮的星辰
那年教唱《洪湖赤卫队》的歌曲
和他组织排练的大合唱
一直在我的脑海激情奔涌
 
慢腾腾的刘景时老夫子
板书写得龙飞凤舞
政治课上大讲礼义廉耻
如刀一样镌刻在我的心头
士当弘毅任重而道远
总能感觉他无时无刻地提醒
 
通往附中岭上的那段山路
似乎比以前拓宽了不少
但坡度一点也没改变
我像朝圣者回到昔日的校园
目光抚爱着每一棵树木
感念那些值得尊敬的老师
(写于2019/9/21,旅次南宁)
 

衡南六中
 
 
清晨六时的薄雾中
或深夜九点半的书声里
那个驼背的校工
挺着前凸后躬的身体
踮脚敲响了高悬的铁轨
这是衡南六中的作息钟声
 
倘若是三四月暮春时节
池塘边的几株桃树
绽开绯红或嫣红的花朵
从旁边经过的女生
突然间莫名其妙地心跳
那是少女怀春的节奏
 
抑或是六七月赤日炎炎
教学楼前的夹竹桃
葳蕤一如高大的乔木
花朵比火还要热烈
空气中飘逸着浓郁的香氛
差一点熏死少时的伙伴
 
校园在雷公坪的后山
只有一面红砖围墙
其他三方则向大自然开放
满山的黄泥巴
种出的萝卜特别甜脆
掺和藕煤中也不易散碎
 
栗江如一条弯曲的玉带
在门前轻轻地流淌
山顶如一头雄狮
高傲地俯瞰
小盆地的山河
以及勤劳朴实的农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
数百名学子齐聚于此
半饥半饱的肚腹
向往着山外的世界
我的第一部小说和剧本
有幸创于斯夭折于斯
 
然而忆及母校最有趣的风景
还是语文老师雷震霆
每天拎着一只锡壶
到镇上打几两散装白酒
脚步趔趄似鲁智深醉打山门
且佐以衡山腔吟诵《木兰辞》
(写于2019/9/22,衡阳)
 
简介
甘建华,生于1963 年8 月18 日,湖南衡阳人。1982年春天追随父亲到了花土沟油田,1986年夏天大学毕业志愿奔赴青海石油管理局,先后在局教育处、青海石油报社、冷湖电视台工作,1992年秋天调回家乡,2018年膺聘母校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歌学会理事,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协会副主席,“离开青海情系高原海内外诗人36 家”诗歌主题活动策划实施者。已出版青海题材文学专著多种,主编出版青海诗文选本多种。
责任编辑: 村夫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