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 walks in beauty, like the night Of cloudless climes and starry skies, And all that’s best of dark and bright Meet in her aspect and her eyes, Thus mellowed to that tender light Which heaven to gaudy day denies.
One shade the more, one ray the less, Had half impair’d the nameless grace Which waves in every raven tress Or softly lightens o’er her face, Where thoughts serenely sweet express How pure, how dear their dwelling-place.
And on that cheek, and o’er that brow So soft, so calm, yet eloquent, The smiles that win, the tints that glow But tell of days in goodness spent, A mind at peace with all below, A heart whose love is innocent.
译论: 这是拜伦26岁时写的一首。拜伦在一次聚会中,看见堂妹安妮·威尔默特(拜伦继父一方)。当时她身着黑色长裙,上面镶嵌的亮片粲然闪烁。这为诗中“明暗交织”提供了理解背景。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把这首诗的理解局限在这个背景里。诗中对人物外在的美,和她内心的品格描写得惟妙惟肖,却一个“长裙”、“镶嵌”、“亮片”之类的词都没用,甚至没有描写女士真的“走过来”的行为过程。这正是拜伦诗歌的高明之处,他并没把目光仅仅落在外表的美丽,而是挖掘出背后更深层的东西。 标题She Walks in Beauty的直译是“她走在美里”,进而生出一些类似“她走在美丽光影里”的翻译。介词 in 有“把。。。置于一种状态下”的含义,如果单纯理解为“里外”的“里”,恐怕有悖英文的原意。因此,in beauty 是状语,形容walk“走”这个动作行为,而且它并非是“走”的位置状语,而是“走”的形态状语。 全诗共三节,每节6行,四音步抑扬格。韵式为ABABAB,CDCDCD,EFEFEF,是非常规矩的格律诗。译文采用AAAABB,CCCCDD,EEEEFF韵式。 译者: 晚枫(QUN GRACE LIU),原北京语言学院英语教师,自由翻译,爱好诗歌创作与翻译。在《世界诗人》《诗殿堂》《诗历》《大风诗歌》《中国当代诗歌导读(2010卷)》等刊物发表多篇创作和翻译作品。另出版有英译新编历史剧《黄叶红楼》以及合编翻译教材《汉英笔译全译实践教程》。现居加拿大。
3. 丽人行 英. G. G. 拜伦 作 鲁四彬 (Sibin Lu)译
丽人姗姗丽景行 宛若清宵托星空 明暗相宜恰其分 映入眉清目秀中 柔光自有融融处 苍天不予晦日明
暗影渐长光华消 难掩冥冥品自高 任凭摇曳任践虐 或遇柔光更显娇 眉目传神甜而美 亦纯亦贵藏妖娆
秀色蛾眉俏妆容 温柔娴静绕梁音 一笑引得百媚展 更叙善美相伴行 平和之灵美之极 丽人之心爱必真
译论: 拜伦的这首诗托咏丽人之佳美赞真善美之并恒。正如Keats在《希腊古瓮颂》中所言“Beauty is truth,truth beauty”,美即真,真即美,拜伦在此诗中也将美与善,美与真视为一体。这诗分三闋,每闋六行,四步抑扬格,ababab,cdcdcd,efefef韵脚,非常典雅工整。我认为翻译时文本之外的意义体现更加复杂,应设法表达,故翻译时仿用七言定韵的方式,以求将原诗源语言中非文本的工整细腻典雅译渡过来。
她秀丽脸颊,弯弯眉梢 温情,安静,又万语千言 摄人的笑容,闪烁的红晕 藏不住拥有的美好时光 掩不住温和思想的光芒 纯洁的爱在她心中绽放 译论: 这首诗是拜伦26岁时写的,1814年,他在一个舞会上遇见霍顿夫人,被她的美丽深深吸引,写下了这首至今广为流传的佳作。这首诗采用细描的方式,用简洁而明丽的语言描述霍顿夫人的容颜和姿态,在光影的跃动和辉映中呈现出一位绝世佳人之美。这首诗为抑扬格四音步(Iambic Tetrameter)的六行诗,每行音节数相近,诗行结构比较整齐,我翻译时也尽量保持原诗的结构。这首诗的整体韵式为“ab ab ab/ cd cd cd/ ef ef ef”,比较有韵律美,我翻译时也尽量考虑到诗的韵律特点,但因为中英文在语音上较大差异,所以只能大体上兼顾作些押韵,尽可能地保留原诗的音乐美。 译者: 黄友平,笔名吾情如诗,教育英语专业,从事商务英语翻译十年,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爱旅行和中英文写作,已周游德国、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希腊、丹麦、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多国,曾在多家报刊杂志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众多。
译论: 本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纯真可爱、恬静迷人、婀娜多姿,是美的化身。原诗分为三个诗节,每诗节六句,采用抑扬格四音步,交叉韵,诗的韵式为:ABABAB CDCDCD EFEFEF. 由于时间和能力有限,译文在形式上有遗憾。标题五个字对应原文五个音节;个别地方押尾韵和腰韵,如色/澈,光/间,上/间。原诗韵律形式很整齐,但语义内容却不好翻。首先标题:in Beauty就不好翻译。根据牛津词典,Walk可作及物和不及物动词,表达“走”的概念时,后接副词或介词结构,本题in Beauty属于介词结构,却不符合Walk一般接地点表达空间概念的情况,如,walk in the street, walk on the moon等,所以in Beauty应该理解为方式状语:走路的样子很美:婀娜多姿、摇曳生姿、玉步款款等。但想要体现出Walk这个动态动词,同时译出来不要太古老,于是抛弃了上面的表达,改用:“她款款走来”,五个字与原文的五个音节对应。尽管原文标题没有“来”的字面表达,而内容却在向我们描述一位美好女子的动态和神态,如在眼前,如见其人,因而,译文“她款款走“来”,似乎正朝我们走来,拉近了读者的距离,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除了标题外,其他各处都不容易理解和表达,或理解了也不好表达。如, One shade the more, one ray the less, Had half impaired the nameless grace 这个句子需要注意几点:1. 这个句子采用虚拟语气,非真实语境。2. half怎么译?原来译为:或多或少,意思是可以,但与后面动词搭配后显得啰嗦;3.nameless,原来译为:难以名状的、难以描述的、无名的、无言的,但与grace搭配似乎都不妥,其实就是惊为天人的美;3.grace 能译为“优雅”吗?不能,后面还有定语从句和从句中的两个动态动词waves and lightens限定着它。另外,eloquent怎么译?以及,The smiles that win, the tints that glow, But tell of days in goodness spent, A mind at peace with all below, A heart whose love is innocent! 句子的主干是什么,如何译才比较贴近原文?这都需要根据上下语境进行观察、理解,在译入语中找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很不容易。由此几点可知,拜伦的诗歌水平非同一般。我对自己的译文并不满意,但时间有限,不能再展开了,以后有时间再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