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专家将在浦东图书馆研讨,“桂兴华诗苑”首个活动日同时举行。
8月16日,桂兴华长诗《大上海,风衣飘飘》朗诵研讨会将在浦东图书馆举办。当天,“桂兴华诗苑”首个读者活动日同时揭幕。
“桂兴华诗苑”设在浦东图书馆五楼浦东名人文献馆内,展示桂兴华1970年赴安徽插队落户、1976年发表在《安徽文学》上的处女作《梨,金灿灿的梨》,以及从1997年起贺敬之给他的一系列题字,2012年他邀请秦怡到塘桥社区参加活动的大幅照片等。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朗诵诗作品最多、影响甚广的“红色诗人”,今年74岁的桂兴华,将在他的代表作《跨世纪的毛泽东》《邓小平之歌》后面,添上这部大视野与小细节再度紧密结合的《大上海,风衣飘飘》,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春夏之交,想着汗水在防护服里流淌的志愿者,桂兴华一个人操作两个多月的全部家务,煮饭的锅被烤焦,红枣汤烧干,啃着干瘪的馒头,长诗的7个章节终于熬出来了!《诗刊》当即在公众号上发表部分章节,上海电视台退管会以此抒怀。
我的邻居啊我的好邻居
今天,阳光下的谈笑并没有忘记
苦熬过的那场春夏之交的冷雨潇潇!
我的战友啊我的好战友
此刻,晚风里的漫步怎能忘记
忍受过的那些隔窗相望,心急火燎……
那时候,南京路步行街没有了喧闹
只见匆匆扩建的方舱医院
伴着救护车疾驰的一路鸣叫
外滩风景线啊不再拥挤
和外省市白衣战士的合影
只有一江春水默默感激的微笑
但远处还是传来了隐隐约约的打桩声
嘣,嘣,嘣!在江那边留下遥控的
对红五月的一阵阵问好……
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王伟评价:“长诗《大上海,风衣飘飘》堪称桂兴华的呕心沥血之作。从他那澎湃的笔力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场前所未有的特殊战斗的壮阔波澜。桂兴华先生不仅是一位热情的红色主题文学作品的创作者,也是一位富有责任感的红色文化传播者。他的创作和传播实践,为上海文坛增添了一抹耀眼的鲜红色彩。”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何建华撰文:“被誉为‘红色诗人’的桂兴华,属于上海这座城市。他以深厚的情感积累、思想积累和生活积累,紧扣时代脉搏,视角从微观切入,激情从细节喷出,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唤醒了红色记忆,为我国诗歌界平添了一道华彩乐章,在文坛上连续引起反响。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应该有所作为,传承和发扬上海的红色基因。正是基于对上海的文化自信,桂兴华以诗人的责任担当,浓墨重彩还原上海的原色,凸显了上海的底色”。
国际华文诗人笔会常任主席峭岩发来贺辞,赞扬桂兴华喊出了时代最强音。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撰文:感谢我同龄的老友,诗人桂兴华,以他不老的永远昂扬的青春激情,讴歌了在这场特殊战争中所有为之付出的人们。时代永远需要忠诚的记录者,诗坛永远需要冲锋在前的主旋律!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杨四平发来视频演讲:
灾难本无诗,同灾难作斗争才有诗。诗是什么呢?诗是发现,诗是火炬,诗是创造。桂兴华以长诗记录了上海这场大战役,是一次诗的大发现。光有发现还不够,还必须要用火炬般的光和热、情与思,去照耀它、燃烧它,方能使素材转变成题材。因此,诗又是一种伟大的创造。桂兴华用他的情思、才智,将上海的抗疫写进了这首很重要的长诗。这场战疫是全人类的。我希望这首长诗会传播得更广、更远!
东南大学王珂教授,正在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新诗现实功能及现代性建设研究”。在当代的“红色写作”及“红色诗歌”中,重点研究桂兴华的长诗。认为他成功的原因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激情式写作,产生了扣人心弦的抒情效果。
复旦诗社社长傅亮对桂兴华的创作道路,已经发表了5万多字论文,觉得他的创作重心从领袖题材,转移到了人民题材。93年写毛泽东,96年写邓小平,最近几部长诗都是写人民。这次,更是花极多的篇幅写疫情中的善良邻居。
东方电台主持人洁蕙发来视频回忆:桂兴华从1999年以工作室的名义调入电台,立即在上海大剧院策划了《中国豪情》朗诵音乐会,随后进军北京音乐厅。2001年创作的《1921啊2001》,由8位主持人朗诵,在上海文广系统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标题“1921啊2001”成为我们的口头语。他在大型活动的筹划中展示了诗人的另一面。非凡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即注重细节,像写诗那样认真。
诗歌评论家孙琴安、杨斌华等,将对此诗的气势、结构、语言、韵律等进行分析。当天,将有上海电台叶波与杭州电台通哥的两个朗诵版本。塘桥朗诵团还将长诗中的细节变成了故事演讲《陈毅市长在收到恐吓信之后》。
据悉,这部最终定名为《大上海,风衣飘飘》的长诗,序为《梦想,不停在上海打桩》,共7个章节,2000行。在桂兴华13部政治抒情诗的基础上,继续体现积极正面的舆论导向和充满想象力的艺术感染,今年年底将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隆重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