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头条
乡村振兴 诗歌何为?
——乡村诗人王波诗歌研讨会举行


  导读:4月1日,由四川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指导、四川省诗歌学会主办的“乡村诗人王波诗集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4月1日,由四川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指导、四川省诗歌学会主办的“乡村诗人王波诗集研讨会”在成都举行。四川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创研室党支部书记黎正明,四川省诗歌学会会长曹纪祖、副会长向以鲜、牛放、熊游坤,诗人孙建军、茶心、李龙炳、桑眉、赵剑锋、健鹰、陈小平、游宏、谭宁君、晓曲、文佳君、黒郎、赵剑锋、舟歌、钟守芳、羊子、周家琴、杨健鹰、印子君、蔓琳、刘建华、陈梅等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诗人陈修元主持。
       王波是一位70后乡村女诗人,出生于青城山脚下的中兴场镇。都江堰和青城山这方山水钟灵毓秀,而王波从小就迷上了优美而富于想象的诗歌。她一边在田间劳作,一边放飞诗意的翅膀。近几年,王波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了不少诗歌和散文。201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心语》,去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撑破》,国内、省内一些知名诗人、诗评家对她的创作给予了好评。
       最近,四川电视台编导发现了“留守乡村、热爱乡村、诗写乡村”的王波,专程到王波生活的乡村拍摄制作了专题片。2023年3月16日,四川电视台《乡村频道》以《乡土诗人王波   把生活过成诗》播出了对她的10分钟专访节目,《四川观察》客户端手机版也随即推出,她的乡里乡亲都奔走相告,一时间,王波成为村民们喜欢的“乡村诗人”。
       研讨会上,宣读了因事未到会的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对王波诗歌的评语,他对王波的诗歌创作及其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四川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创研室党支部书记黎正明在研讨会上指出:"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振兴乡村的重要性,而文化振兴又是振兴乡村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在当下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们笔下的乡村正在与城市相接,让我们看到新时代新农村与新型农民的喜与忧,兴奋与迷惑。王波书写乡村,正是用文化助力乡村,用诗歌给乡村振兴赋能。”
        四川省诗歌学会会长、诗评家曹纪祖说:“乡村振兴,诗歌何为?是诗歌照亮乡村,还是乡村照亮诗歌,两者其实是二而一的。诗歌照亮乡村,是诗歌创作应该观照乡村的现实和发展,在乡村的文化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乡村照亮诗歌,是因为我们的诗歌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的。乡村的变化和发展,特别是乡村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由此带来的心理变化、精神需求,为乡村题材诗歌提供了多种可能和新鲜的内容。王波是来自乡村的诗人,她的创作是植根乡村的,她把生活过成了诗,她用诗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沉浸与创造。”
       诗人向以鲜极富感情地肯定了王波的创作,给予王波以真诚的鼓励。“土地给了王波启迪和灵感。因此,她的诗中大量运用象征,信手拈来。王波的诗歌根植于土地,但又超越了土地,体现了当代农村青年的精神风貌”,四川师范大学教授、诗人兼诗评人陈小平对王波的诗歌如是评价。
       “王波的诗歌,是对新农村状态的书写。诗人从乡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回到乡村,短暂的告别却始终没有脱离土地。王波的写作是一个真实的农村人在田间地头的劳作,是对乡土的热爱和表达,对乡村诗意的挖掘”,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牛放说。
       都江堰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建华代表家乡的诗友表达了对王波创作的肯定,他说,王波等一批本土诗人是在都江堰灌润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乡村诗人。他们从田野到城镇,从田野到城市,从坐汽车到坐高铁,从边种庄稼边读书到创作诗歌。王波他们不是站在城市高楼歌吟乡土乡愁的诗人,是植根于乡土像蚯蚓一样深深爱着土地、耕耘在大地的诗人。在她的诗中本真、原态、内化地呈现乡土,让离开乡土多年的人能触摸到’故乡’的温度和疼痛,坚守着淳朴、善良、坚韧、虔诚的精神家园!”
       诗人印子君说:“我从王波身上体会到了‘三醒’:觉醒、清醒和警醒。首先是新时代农民尤其是女性农民性别意识的觉醒;王波面对纷繁世事,始终保持着一个诗人清醒的头脑和锐利的眼光,去伪存真,难能可贵;最后是对无数沉溺庸常、自甘堕落者的告诫和警醒!”
       最后王波表达了自己对诗歌的坚守和初心,她说:“我将继续留守乡村,把喜怒哀乐留在乡村!文化振兴,我们农民自己就是主力军!”
责任编辑: 西江月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