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张德明,文学博士,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
自2020年至今,备受当代诗坛关注的“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已经成功举办三届了。这个系列赛事由当代著名国画家、被海内外画界誉为“东方猴王”的徐培晨先生担任总顾问,当代诗人、一级作家、文艺批评家沙克先生担任总策划人和总评委,先后得到了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的指导和支持,由中国文艺家杂志社、中国韵文学会、中国诗歌网及作家网等单位联办,“诗词中国”组委会、中诗网、中国新归来诗人联盟协办,当代著名诗人和诗评家张清华、何言宏、蒋登科、薛庆国、臧棣、林雪、梁晓明、周庆荣等先后担任大赛评委,主办方实力之雄厚,评委阵容之庞大,都是有目共睹的。三届累计下来,有来自全国各地十多个民族、海内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以万计的老中青年诗人参加了赛事活动,共收到应征诗歌多达65000多首,一共有340名国内外诗人获得“猴王杯”奖项。在中诗网2023年3月27日推发的《历届“猴王杯”华语诗赛获奖者感言及作品摘录》新闻报道里,大赛组委会将这项赛事的意义概括为:“这项纯公益性的诗歌文化项目,逐届递进赛事活动,努力推动海内外华语诗歌的创作、交流和传播,为当代诗歌事业的发展繁荣做出了一份贡献。”我认为是基本到位的。不过在我看来,“猴王杯”华语诗赛所体现出的意义远不止此,从审美创造和文学史构建的角度而言,这项诗歌赛事的意义都是极为丰厚的,值得我们作深入的探究和系统的阐发。
一、主题书写与当代诗的历史重构
作为文艺理论关键词,“主题”的概念内涵一般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在这个方面,“主题”还可以称为“主旨”“立意”等;另一方面,指“文学作品的题材”。我们描述当代新诗的主题书写,这里的“主题”通常是从第二个层面,也就是文学作品的题材层面来理解的。“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活动即是一种以大奖赛为形式所组织的一次有规模的主题书写,从大奖赛的“征稿启事”中,我们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是纯公益的届次性诗歌文化活动项目,旨在弘扬中华猴文化所蕴含的精深思想和人文理念,以应有的社会担当和公益之心,描写社会与时代发展中的人类友伴、动物灵长——猴猿的智慧能力和祥瑞象征,兼而描写其他动物与自然、人类的丰富关系,以精粹大气的诗篇歌咏自然、感悟生活,启迪人生、传播美善,促进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
世界上有两百多种猴(猿),它们是动物中的灵性之王,是动物世界里的人类近亲,关切猴(猿)的形、意、神、情,思量猴(猿)与人及自然的关系;将猴(猿)与传统文化、现代生活、想象空间联系起来,托猴喻物,藉物喻猴,寄寓人生的精神意义;总体表达猴(猿)与人及自然的和谐共存的生态世界,以及猴(猿)所体现的生命旨趣和美学、哲学意蕴。征稿以猴(猿)题材为优先,也欢迎描写其他动物与自然、人类丰富关系的诗歌作品 。
这个“征稿启事”明确告知所有人,参赛者提交的参赛作品必须是“描写社会与时代发展中的人类友伴、动物灵长——猴猿的智慧能力和祥瑞象征”,尽管后面也补充说,题材范围可适当放宽,“兼而描写其他动物与自然、人类的丰富关系”,但是“征稿以猴(猿)题材为优先”的基本原则是不能动摇的。这个征稿原则既是对参赛者诗歌创作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评委们在衡评所有参赛作品艺术征象和水平高下的一个基本条件,也就是说,你的作品是否达到了一定水准,最终是否能获得大奖,与是否符合征稿原则关系极大。三届“猴王杯”大奖赛最终的获奖结果之所以令人信服,是与评委们遵守和坚持了这个基本的征稿原则分不开的。从另一个角度说,“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催生了不少书写猿猴的生命状态和精神世界的优秀之作,对中国当代诗歌的主题书写显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纵观中西诗歌史,我们不难发现,主题书写范式一定意义上构成了文学史构建的某种重要线索。中国古代的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都可以说是主题书写的典范,而西方不少诗人的代表作,如惠特曼的《草叶集》、聂鲁达的《二十二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博纳富瓦的《写字石》、沃尔科特《白鹭》等诗集,都可纳入主题书写的范畴之中。主题书写为什么能构成文学史书写的重要线索呢?我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主题书写构成了诗人尽快寻找到自己擅长的创作领地,并有效形成自己的美学风格和艺术辨识度的重要手段。第二,理解主题书写范式是认识诗歌题材多样性和风格多样化的基本策略,事实上,根据题材来给当代诗的艺术类型加以区分,从而概括其丰富的美学特征和艺术风格来,这是深入识别中国当代诗歌历史面貌的有效路径。第三,主题书写范式也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当代诗与古代诗和西方诗在某一题材领域上的差异性,进而为当代诗建构自己的美学独特性提供基本条件。比如说,三届“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已经催生了许多描写猿猴的优异之作,那么我们就可以以这些优秀诗作为例案,比照同题材的古典诗与西方诗,看看各自的优劣得失,这对了解当代诗的艺术个性来时无疑是极为有利的。
猿猴主题的诗歌书写可以达到如此丰富和优秀的程度,它提示我们,当代诗的历史书写,其实是可以按主题(题材)的线索进行重新编排的,即以“动物书写”、“植物书写”、“土地书写”、“气候书写”等为关键词,将当代诗歌的历史风貌加以有效的勾画和合理的定位。这样既可以打破过去那种主要按照思潮、流派的线索进行历史认知的惯性思维,建构新的文学视野和历史观念,又便于从某个特定层面将当代诗的审美丰富性和艺术独特性凸显出来。
二、当代诗艺术发展新路径的探索
“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催生了许多以猿猴为观照对象的当代优秀诗作,这对促进当代诗歌的繁荣与发展来说,所具有的突出意义和诗学价值是不容低估的。与此同时,这项诗歌大奖赛还将主题写作的特点和优势鲜明地彰显出来,这也为当代诗的艺术发展探索出新的行之有效的路径来。换句话说,当代诗的艺术新路,不能仅停留在以往的关于语言的陌生化、修辞的新奇化、隐喻的巧妙化等传统套路上,还应有新的选择,聚焦某一特定题材、进行卓有成效的艺术表达与审美阐发,这种主题书写范式或许能为当代诗探索出一条可以不断延伸的新路来。
文学是人学,文学表达的最终目标,都是指向对人类世界的精神探源和生存叩问上。不过,文学的最终指标尽管都指向人,归宿于人学,但在文学抵达人学的过程中,其中介环节是丰富多样的,以某一类题材为切入点,来描述人类心灵现象与精神困境,表达人的愿望与欲求,正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文学策略。“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就是这种文学策略的积极推动者,参赛诗人们围绕诗赛而展开的诗歌演绎,由此成为了这种文学策略的具体而生动的美学实践。通过这种艺术实践,诗人们既深入思考了猿猴与人类的内在关系,又以猿猴为参照物,窥见到人类自身的生命状况和精神事实,还在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艺术技巧和思想境界,这对当代诗的发展来说无疑具有突出的推助作用和富于正能量的积极意义。
在对猿猴题材进行深度审视和艺术筹划的过程中,诗人们会经过极为幽微的心路历程,通过对猿猴与人类对应性关系的仔细考量,以富有美学质量的分行文字将其中的深意彰显出来,这不啻为一种极为有效的艺术酝酿形式和诗歌生产方式。大奖赛首届新诗特等奖获得者、著名诗人林雪在“获奖感言”中,回顾和反思了这组诗的创作过程,她说道:很多人是否和我一样自以为对猿猴很熟悉了,比如曾近距离见过猿猴本尊,或从阅读过的与猿猴有关的库存名目里稍加检索,应声而来的都是经典唐诗宋词中那些猿猴的声音或是身影,它们从诗词中呼之欲出、惊艳千年。但真正遇到猿猴题材,我遭遇的困窘至少有三个:一是人与猿猴既微妙又夸张的“关系困窘”,二是伦理或情感的“照相式困窘”,三是创作中如何突破常识储备、达到具有题材创造境界的“命名困窘”。
首先,何谓“关系困窘”?就是作家们对不同种属的动物可能有更多的想象,而对于同属“人种”的猿、猴子感觉是在照镜子,是写自己。其次,伦理与价值观的“照相式困窘”是指人们对猿还有几分正面肯定,而对于猴——看看成语吧,看看比例高于平均值的贬义,杀鸡儆猴、轩鹤冠猴、尖嘴猴腮……人类高居在生物链条顶端,在文艺作品中要么把猿猴设计成基因突变,异化、妖魔化,成为人类公敌,最后被人类消灭;要么经过敌对和共识,与人类握手言和,或者离去,保持着可持续发展的对立。最后的“命名困窘”指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短板,对于自己的无知区域,可能既有无能为力的虚弱,又有跃跃欲试的孔见,能心怀敬畏的同时尽量补上欠缺,则属于一种理性了。
从林雪的这两段追述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参赛过程中,猿猴主题的书写对诗人内心的历练和精神的冶炼来说,其效果是突出的。林雪创作猿猴主题诗作时所经过的心路历程,绝不是单一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正是绝大多数参赛者所具有的精神状况的真实反映。可以说,“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推动的主题书写形式,事实上已为当代诗歌的艺术前行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自然,这条新的路径是否行之有效,最终取决于其中是否有优异的作品应运而生。数点三届“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的新诗获奖作品,我们看到,其中不乏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均达到较高境界的精品佳作,如林雪的《亲爱的基因》(组诗)、臧棣《咏猴五章》(组诗)、海男《金丝猴国家公园》(四首),以及获得特设荣誉奖的吉狄马加《致无量山的长臂猿――兼赠歌手阿朵故烈》(小长诗)、沙克《非虚构,猴、类人与神力》(小长诗),等等。以沙克的诗歌为例,我们来看看其体现出的思想意义和美学成就,该诗和其他几项荣誉性的特设奖作品都不在参评范围,而是作为大赛组委会的特约作品予以展示,其诗中的“之一”如此写道:
起伏在视野里的葱葱林莽
是大陆的体毛,是地理的原在物
一根一根连着疼痛感
风力尽可撼动而不可拔尽
拧成绳结,记录猴与类人的交错
这些近亲的命,血亲的命……
孪生的命与十万八千里的命网罗成邦
天生眼白、肤黑、心野
看得见,听得见
时序的帷幔背后影像迷幻
飞舞嚎歌,厮守,奔命,恋爱媾育……
那万能的唯心者创造欲发作
对猴和类人作驯化演习
阴,阳,上,去
生死祸福不过是瞬间的声韵抑扬
谁在乎什么近忧远虑
它们这些先生
先有物语,后有私念,结成圈
一圈与另一圈争夺
食色与火升级着存在的必须
竞开着情绪迭变的莲花
而时间,穿梭于无情不在乎谁哭谁笑
抖落生态的困境连眼皮都不眨
容忍胜者对胜者的覆灭
诗歌所涵盖的精神信息是庞杂的、丰富的,既有历史、文化的写照,又有神话传说、汉语声韵的描摹,还有时间哲学、生态意识、生命法则等的彰显,这是对猿猴这一观照对象所蕴藏的诸多人文内涵的全方位透视,体现着诗人对猿猴主题的深入领会和精微传达,既有突出的思想高度,又有感染人的审美力度,不愧为当代咏猴诗中的佳篇。
三、搭建全球华语诗歌对话与交流的新平台
“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是一项国际性的华语诗歌赛事,因为其参赛规则要求里,交代得异常明确:“全世界范围内用华语写作的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均可参赛。”这项赛事成功举办三届来,共收到了来自海外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诗人提交的数以千首计的用华语创作的新诗作品,其中有不少海外诗人,也在这项大奖赛中获得了各项奖励。
首届“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新诗获奖名单中,就有来自日本的岛由子(一等奖)、新西兰的淑文(二等奖)、美国的冰花(三等奖)、英国的文轩(三等奖)、美国的非马(荣誉奖),获得佳作奖的有15人,分别是秀实(中国香港)、许言承(中国香港)、林琳(中国香港)、王晓露(西班牙)、池莲子(荷兰)、季风(日本)、龚刚(中国澳门)、呢喃(德国)、李玥(美国)、本杰明·兰道尔(美国)、孙宽(新加坡)、孙晟(瑞典)、曾广健(越南)、北雁(印尼)、杨杨(蒙古国)等。
第二届新诗获奖名单中,来自加拿大的索菲获得一等奖,来自中国澳门的王慧诗获得二等奖,获得佳作奖的有来自法国的施文英、来自美国的徐贞敏、李玥、来自澳大利亚的马步心经、来自菲律宾的路尔特斯、来自中国香港的孙重贵、来自德国的刘瑛、来自加拿大的星子安娜等。
不久前揭晓的第三届新诗获奖名单中,各等级奖里也有不少是来自海外的华语诗人,如美国的顾艳获一等奖,澳大利亚的邓大群获二等奖,法国的施文英、俄罗斯的唐曦兰、中国澳门的席地获三等奖,获佳作奖的更有澳大利亚的蒹葭、俄罗斯的伊娃·达·曼德拉戈尔、越南的刘贵高、菲律宾的椰子、美国的饶蕾、加拿大的海澜、希腊的王春芳、瑞典的陈曦、马来西亚的佩莲、德国的昔月、新西兰的婉容、新加坡的舒然、中国台湾的辛金顺等。
仅从上述新诗获奖名单中,我们已经清楚地把握到这一信息:“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是一项面向全球的国际性诗歌比赛,它为展示全球华语诗歌的创作实力、促进全球华语诗歌的交流与对话提供了极佳的契机,搭建了新的平台。获得首届“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新诗一等奖的日本诗人岛由子,在她的“获奖感言”中这样说道:
我认为写诗的人都可以说是诗人。或许你和曾经的我有着同样的想法,认为对于诗人来讲,作诗很重要,至于发不发表作品不太重要。但是当我体验了“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的投稿和获奖过程后我的想法有了一点儿变化。首先我是一名中国现当代诗歌的读者,同时也从事研究和翻译工作。用中文写诗的这个过程一直是我个人的爱好而已。诗对我来说是写给老师和朋友的礼物,或者是为鼓励和支持自己的日记,从来没想过公开。但是当得知”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发布的消息后,我突然有了想把自己的作品问世的想法。希望我的作品能够鼓励和支持别人,尤其是女性。同时我发现写诗、报名投稿每一个过程都是重新发现自己、珍爱自己、收获青春的宝贵经验。其实,我根本没敢想自己能够得一等奖,到了现在还不能相信。但是因为得到了评价,过去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当不了淑女,对自己的野性、调皮抱有劣等感的有“猴子”外号的女生现在快乐、有信心地走向人间。她现在还开始不好意思地这样自我介绍了: 我写诗,是的,我是诗人。希望你也报名投稿,和我一样体验一下恢复信心和接纳自我的过程。
作为一个有影响的日本汉学家,岛由子在中国现当代诗歌的翻译和介绍上做了大量工作,为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做出了较大贡献。她自己深知,“用中文写诗的这个过程一直是我个人的爱好而已”,不过,当代在“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中获奖后,她作为华语写作的诗人身份便得到了确认,创作诗歌给了她重新发现自我、自信心得到增强和提升的力量,她也通过华语诗歌的创作,与全世界的华语诗人展开了及时而深入的碰撞、对话与沟通。
综上可知,作为一项备受当代诗坛关注和瞩目的诗歌赛事,“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所具有的文学意义是多重的,其极力倡导的主题写作,催生了不少优秀的咏猴诗作,这既为当代诗歌的艺术发展开拓出新的路径,也为当代诗歌的历史重构提供了某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新方案,同时,作为一项面向全世界的华语诗歌赛事,“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还为全球华语诗歌的及时交流与对话提供了新的阵地,搭建了新的平台,这对增强华语诗歌的世界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历史地位来说,是颇富积极意义的。
一、主题书写与当代诗的历史重构
作为文艺理论关键词,“主题”的概念内涵一般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在这个方面,“主题”还可以称为“主旨”“立意”等;另一方面,指“文学作品的题材”。我们描述当代新诗的主题书写,这里的“主题”通常是从第二个层面,也就是文学作品的题材层面来理解的。“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活动即是一种以大奖赛为形式所组织的一次有规模的主题书写,从大奖赛的“征稿启事”中,我们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是纯公益的届次性诗歌文化活动项目,旨在弘扬中华猴文化所蕴含的精深思想和人文理念,以应有的社会担当和公益之心,描写社会与时代发展中的人类友伴、动物灵长——猴猿的智慧能力和祥瑞象征,兼而描写其他动物与自然、人类的丰富关系,以精粹大气的诗篇歌咏自然、感悟生活,启迪人生、传播美善,促进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
世界上有两百多种猴(猿),它们是动物中的灵性之王,是动物世界里的人类近亲,关切猴(猿)的形、意、神、情,思量猴(猿)与人及自然的关系;将猴(猿)与传统文化、现代生活、想象空间联系起来,托猴喻物,藉物喻猴,寄寓人生的精神意义;总体表达猴(猿)与人及自然的和谐共存的生态世界,以及猴(猿)所体现的生命旨趣和美学、哲学意蕴。征稿以猴(猿)题材为优先,也欢迎描写其他动物与自然、人类丰富关系的诗歌作品 。
这个“征稿启事”明确告知所有人,参赛者提交的参赛作品必须是“描写社会与时代发展中的人类友伴、动物灵长——猴猿的智慧能力和祥瑞象征”,尽管后面也补充说,题材范围可适当放宽,“兼而描写其他动物与自然、人类的丰富关系”,但是“征稿以猴(猿)题材为优先”的基本原则是不能动摇的。这个征稿原则既是对参赛者诗歌创作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评委们在衡评所有参赛作品艺术征象和水平高下的一个基本条件,也就是说,你的作品是否达到了一定水准,最终是否能获得大奖,与是否符合征稿原则关系极大。三届“猴王杯”大奖赛最终的获奖结果之所以令人信服,是与评委们遵守和坚持了这个基本的征稿原则分不开的。从另一个角度说,“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催生了不少书写猿猴的生命状态和精神世界的优秀之作,对中国当代诗歌的主题书写显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纵观中西诗歌史,我们不难发现,主题书写范式一定意义上构成了文学史构建的某种重要线索。中国古代的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都可以说是主题书写的典范,而西方不少诗人的代表作,如惠特曼的《草叶集》、聂鲁达的《二十二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博纳富瓦的《写字石》、沃尔科特《白鹭》等诗集,都可纳入主题书写的范畴之中。主题书写为什么能构成文学史书写的重要线索呢?我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主题书写构成了诗人尽快寻找到自己擅长的创作领地,并有效形成自己的美学风格和艺术辨识度的重要手段。第二,理解主题书写范式是认识诗歌题材多样性和风格多样化的基本策略,事实上,根据题材来给当代诗的艺术类型加以区分,从而概括其丰富的美学特征和艺术风格来,这是深入识别中国当代诗歌历史面貌的有效路径。第三,主题书写范式也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当代诗与古代诗和西方诗在某一题材领域上的差异性,进而为当代诗建构自己的美学独特性提供基本条件。比如说,三届“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已经催生了许多描写猿猴的优异之作,那么我们就可以以这些优秀诗作为例案,比照同题材的古典诗与西方诗,看看各自的优劣得失,这对了解当代诗的艺术个性来时无疑是极为有利的。
猿猴主题的诗歌书写可以达到如此丰富和优秀的程度,它提示我们,当代诗的历史书写,其实是可以按主题(题材)的线索进行重新编排的,即以“动物书写”、“植物书写”、“土地书写”、“气候书写”等为关键词,将当代诗歌的历史风貌加以有效的勾画和合理的定位。这样既可以打破过去那种主要按照思潮、流派的线索进行历史认知的惯性思维,建构新的文学视野和历史观念,又便于从某个特定层面将当代诗的审美丰富性和艺术独特性凸显出来。
二、当代诗艺术发展新路径的探索
“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催生了许多以猿猴为观照对象的当代优秀诗作,这对促进当代诗歌的繁荣与发展来说,所具有的突出意义和诗学价值是不容低估的。与此同时,这项诗歌大奖赛还将主题写作的特点和优势鲜明地彰显出来,这也为当代诗的艺术发展探索出新的行之有效的路径来。换句话说,当代诗的艺术新路,不能仅停留在以往的关于语言的陌生化、修辞的新奇化、隐喻的巧妙化等传统套路上,还应有新的选择,聚焦某一特定题材、进行卓有成效的艺术表达与审美阐发,这种主题书写范式或许能为当代诗探索出一条可以不断延伸的新路来。
文学是人学,文学表达的最终目标,都是指向对人类世界的精神探源和生存叩问上。不过,文学的最终指标尽管都指向人,归宿于人学,但在文学抵达人学的过程中,其中介环节是丰富多样的,以某一类题材为切入点,来描述人类心灵现象与精神困境,表达人的愿望与欲求,正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文学策略。“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就是这种文学策略的积极推动者,参赛诗人们围绕诗赛而展开的诗歌演绎,由此成为了这种文学策略的具体而生动的美学实践。通过这种艺术实践,诗人们既深入思考了猿猴与人类的内在关系,又以猿猴为参照物,窥见到人类自身的生命状况和精神事实,还在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艺术技巧和思想境界,这对当代诗的发展来说无疑具有突出的推助作用和富于正能量的积极意义。
在对猿猴题材进行深度审视和艺术筹划的过程中,诗人们会经过极为幽微的心路历程,通过对猿猴与人类对应性关系的仔细考量,以富有美学质量的分行文字将其中的深意彰显出来,这不啻为一种极为有效的艺术酝酿形式和诗歌生产方式。大奖赛首届新诗特等奖获得者、著名诗人林雪在“获奖感言”中,回顾和反思了这组诗的创作过程,她说道:很多人是否和我一样自以为对猿猴很熟悉了,比如曾近距离见过猿猴本尊,或从阅读过的与猿猴有关的库存名目里稍加检索,应声而来的都是经典唐诗宋词中那些猿猴的声音或是身影,它们从诗词中呼之欲出、惊艳千年。但真正遇到猿猴题材,我遭遇的困窘至少有三个:一是人与猿猴既微妙又夸张的“关系困窘”,二是伦理或情感的“照相式困窘”,三是创作中如何突破常识储备、达到具有题材创造境界的“命名困窘”。
首先,何谓“关系困窘”?就是作家们对不同种属的动物可能有更多的想象,而对于同属“人种”的猿、猴子感觉是在照镜子,是写自己。其次,伦理与价值观的“照相式困窘”是指人们对猿还有几分正面肯定,而对于猴——看看成语吧,看看比例高于平均值的贬义,杀鸡儆猴、轩鹤冠猴、尖嘴猴腮……人类高居在生物链条顶端,在文艺作品中要么把猿猴设计成基因突变,异化、妖魔化,成为人类公敌,最后被人类消灭;要么经过敌对和共识,与人类握手言和,或者离去,保持着可持续发展的对立。最后的“命名困窘”指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短板,对于自己的无知区域,可能既有无能为力的虚弱,又有跃跃欲试的孔见,能心怀敬畏的同时尽量补上欠缺,则属于一种理性了。
从林雪的这两段追述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参赛过程中,猿猴主题的书写对诗人内心的历练和精神的冶炼来说,其效果是突出的。林雪创作猿猴主题诗作时所经过的心路历程,绝不是单一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正是绝大多数参赛者所具有的精神状况的真实反映。可以说,“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推动的主题书写形式,事实上已为当代诗歌的艺术前行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自然,这条新的路径是否行之有效,最终取决于其中是否有优异的作品应运而生。数点三届“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的新诗获奖作品,我们看到,其中不乏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均达到较高境界的精品佳作,如林雪的《亲爱的基因》(组诗)、臧棣《咏猴五章》(组诗)、海男《金丝猴国家公园》(四首),以及获得特设荣誉奖的吉狄马加《致无量山的长臂猿――兼赠歌手阿朵故烈》(小长诗)、沙克《非虚构,猴、类人与神力》(小长诗),等等。以沙克的诗歌为例,我们来看看其体现出的思想意义和美学成就,该诗和其他几项荣誉性的特设奖作品都不在参评范围,而是作为大赛组委会的特约作品予以展示,其诗中的“之一”如此写道:
起伏在视野里的葱葱林莽
是大陆的体毛,是地理的原在物
一根一根连着疼痛感
风力尽可撼动而不可拔尽
拧成绳结,记录猴与类人的交错
这些近亲的命,血亲的命……
孪生的命与十万八千里的命网罗成邦
天生眼白、肤黑、心野
看得见,听得见
时序的帷幔背后影像迷幻
飞舞嚎歌,厮守,奔命,恋爱媾育……
那万能的唯心者创造欲发作
对猴和类人作驯化演习
阴,阳,上,去
生死祸福不过是瞬间的声韵抑扬
谁在乎什么近忧远虑
它们这些先生
先有物语,后有私念,结成圈
一圈与另一圈争夺
食色与火升级着存在的必须
竞开着情绪迭变的莲花
而时间,穿梭于无情不在乎谁哭谁笑
抖落生态的困境连眼皮都不眨
容忍胜者对胜者的覆灭
诗歌所涵盖的精神信息是庞杂的、丰富的,既有历史、文化的写照,又有神话传说、汉语声韵的描摹,还有时间哲学、生态意识、生命法则等的彰显,这是对猿猴这一观照对象所蕴藏的诸多人文内涵的全方位透视,体现着诗人对猿猴主题的深入领会和精微传达,既有突出的思想高度,又有感染人的审美力度,不愧为当代咏猴诗中的佳篇。
三、搭建全球华语诗歌对话与交流的新平台
“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是一项国际性的华语诗歌赛事,因为其参赛规则要求里,交代得异常明确:“全世界范围内用华语写作的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均可参赛。”这项赛事成功举办三届来,共收到了来自海外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诗人提交的数以千首计的用华语创作的新诗作品,其中有不少海外诗人,也在这项大奖赛中获得了各项奖励。
首届“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新诗获奖名单中,就有来自日本的岛由子(一等奖)、新西兰的淑文(二等奖)、美国的冰花(三等奖)、英国的文轩(三等奖)、美国的非马(荣誉奖),获得佳作奖的有15人,分别是秀实(中国香港)、许言承(中国香港)、林琳(中国香港)、王晓露(西班牙)、池莲子(荷兰)、季风(日本)、龚刚(中国澳门)、呢喃(德国)、李玥(美国)、本杰明·兰道尔(美国)、孙宽(新加坡)、孙晟(瑞典)、曾广健(越南)、北雁(印尼)、杨杨(蒙古国)等。
第二届新诗获奖名单中,来自加拿大的索菲获得一等奖,来自中国澳门的王慧诗获得二等奖,获得佳作奖的有来自法国的施文英、来自美国的徐贞敏、李玥、来自澳大利亚的马步心经、来自菲律宾的路尔特斯、来自中国香港的孙重贵、来自德国的刘瑛、来自加拿大的星子安娜等。
不久前揭晓的第三届新诗获奖名单中,各等级奖里也有不少是来自海外的华语诗人,如美国的顾艳获一等奖,澳大利亚的邓大群获二等奖,法国的施文英、俄罗斯的唐曦兰、中国澳门的席地获三等奖,获佳作奖的更有澳大利亚的蒹葭、俄罗斯的伊娃·达·曼德拉戈尔、越南的刘贵高、菲律宾的椰子、美国的饶蕾、加拿大的海澜、希腊的王春芳、瑞典的陈曦、马来西亚的佩莲、德国的昔月、新西兰的婉容、新加坡的舒然、中国台湾的辛金顺等。
仅从上述新诗获奖名单中,我们已经清楚地把握到这一信息:“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是一项面向全球的国际性诗歌比赛,它为展示全球华语诗歌的创作实力、促进全球华语诗歌的交流与对话提供了极佳的契机,搭建了新的平台。获得首届“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新诗一等奖的日本诗人岛由子,在她的“获奖感言”中这样说道:
我认为写诗的人都可以说是诗人。或许你和曾经的我有着同样的想法,认为对于诗人来讲,作诗很重要,至于发不发表作品不太重要。但是当我体验了“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的投稿和获奖过程后我的想法有了一点儿变化。首先我是一名中国现当代诗歌的读者,同时也从事研究和翻译工作。用中文写诗的这个过程一直是我个人的爱好而已。诗对我来说是写给老师和朋友的礼物,或者是为鼓励和支持自己的日记,从来没想过公开。但是当得知”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发布的消息后,我突然有了想把自己的作品问世的想法。希望我的作品能够鼓励和支持别人,尤其是女性。同时我发现写诗、报名投稿每一个过程都是重新发现自己、珍爱自己、收获青春的宝贵经验。其实,我根本没敢想自己能够得一等奖,到了现在还不能相信。但是因为得到了评价,过去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当不了淑女,对自己的野性、调皮抱有劣等感的有“猴子”外号的女生现在快乐、有信心地走向人间。她现在还开始不好意思地这样自我介绍了: 我写诗,是的,我是诗人。希望你也报名投稿,和我一样体验一下恢复信心和接纳自我的过程。
作为一个有影响的日本汉学家,岛由子在中国现当代诗歌的翻译和介绍上做了大量工作,为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做出了较大贡献。她自己深知,“用中文写诗的这个过程一直是我个人的爱好而已”,不过,当代在“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中获奖后,她作为华语写作的诗人身份便得到了确认,创作诗歌给了她重新发现自我、自信心得到增强和提升的力量,她也通过华语诗歌的创作,与全世界的华语诗人展开了及时而深入的碰撞、对话与沟通。
综上可知,作为一项备受当代诗坛关注和瞩目的诗歌赛事,“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所具有的文学意义是多重的,其极力倡导的主题写作,催生了不少优秀的咏猴诗作,这既为当代诗歌的艺术发展开拓出新的路径,也为当代诗歌的历史重构提供了某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新方案,同时,作为一项面向全世界的华语诗歌赛事,“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还为全球华语诗歌的及时交流与对话提供了新的阵地,搭建了新的平台,这对增强华语诗歌的世界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历史地位来说,是颇富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