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中国现代诗歌研究院执行院长舒洁创作16年之久、长达7000多行的长诗《母亲》获得首届朱自清诗歌奖。作为知名诗人,他建议当下的文学青年要写生命中最感动的东西,要坚持不懈地写,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朱自清先生是临海的象征
”朱自清先生对我来说是一个无可替代的文学符号,他是个象征,是一种典范,无论是他的品行还是他的学术与艺术成就。”
作为知名诗人的舒洁,目前已很少角逐国内的文学奖、诗歌奖。而此次参评“首届朱自清文学奖”是通过这种形式接近那颗伟大的心灵,并向他致敬。
“和其他的同时代的著名作家相比,他的品格特别高洁,他赢得我们那种尊重是很自然的,接触他的作品,你瞬间就会被吸引。”谈起朱自清,舒洁一脸的虔诚和敬意。
舒洁说,朱自清对他最大的影响是文字要干净,要洗练,不能让一个不洁的文字入诗。
在他看来,朱自清之于临海,就像艾青之于金华,米兰昆德拉之于布拉格、雨果之于巴黎,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形象,具有不朽性。朱自清在临海短短一年时间时里给临海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感觉朱自清就象征着临海。
《母亲》是写给母亲的一封补偿的信
2003年,舒洁的母亲在老家赤峰去世,他一直无法接受母亲已经离开的事实,这个心结一直到这部长篇抒情诗《母亲》的完成才完全释放,他告诉自己,这次是真的与母亲永别了。
年少离家,30多年来与母亲聚少离多,舒洁都无法在身边尽孝,他希望自己通过给母亲写一首长诗的方式来做最后的弥补。
该诗通过作者与母亲对话的方式,贯穿了作者的童年时代、少年时代、青年时代与中年时代。“你和她说话,你感觉她在听,但你看不见她,她在另外一个世界,隔着时间的帷幕,你可以在幻觉中凝望她,但实际上你时刻都在提醒自己,她不在人间,那么你就会有感觉到推动力,它来源于母亲。”
《母亲》出版之后,舒洁说,我做了一件应该让母亲高兴的事情,就是以诗的形式给母亲写了一封补偿的信。
对于后辈的建议:写生命中感触最深的东西
对于时下的文学爱好者如何写好作品,舒洁的建议是要坚持不解,写自己生命中感触最深的东西。
他以自己创作《母亲》为例,从2003年母亲去世,到广西医师大出版社出版《母亲》这部长诗,舒洁花了17年时间。为什么那么久?因为要找一个角度,要通过寻找、等待、结构,抓住作为已故母亲最核心的地方是什么? 对于年轻一代诗人,舒洁认为,坚持和坚守就非常重要,同时,要阅读和借鉴经典作品,阅读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改变你的感受方式,因为它有气息,它有色彩、声音和魂,不能表象化地写作,时间久了会难以为继,因此那一个进入的角度非常重要。
“怎么进入呢?年轻的诗人们,你要学会感动,面对人和事物,要有悲悯情怀,你要培养这样一种心境。”
诗歌的空间感、远和近这两点特别重要,所以还是写作你最感动的东西,包括特别沉重的失落。
如果在创作中轻易放弃,文学这条路就走不远。舒洁建议台州青年一代的作家和诗人,先从阅读朱自清开始,阅读你生存的城市和人,然后由此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假以时日 朱自清文学奖
舒洁认为,优秀作品的文字是活的,充满灵动,象流水。文字会改变对一座城市、一个人、一段时间的记忆,或者是强化记忆。比如临海,就象对于我们初次来到这里的人们来讲,之所以有魅力,是因为有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就是匆匆而来的我们是怀着朝觐心理来临海的。这不是文字的力量在起作用吗?二是因为先生巨大的人格魅力,觉得临海这座城市就值得我们尊重、热爱和留恋,还想再来。
“我初以为朱自清文学奖与其他奖项的评选机制近似,但出乎我的意料的是,这个奖很纯粹。”舒洁预言,假以时日,象朱自清文学奖这么纯粹、有权威性、公信力的奖项,在未来中国的文学奖项当中,影响力应该是不小的。“最大的特点是公正,不看人,就看作品。它的评选机制赢得了我们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