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3年的上海书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又推出了由桂兴华主编的《散文诗的新时代》。8月22日中午,首发于友谊会堂宽敞的大厅。
上海作协党组书记王伟、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何建华、上海社科院出版社社长钱运春等嘉宾以及成都、扬州、嘉兴、上海的著名散文诗作家语伞、何成钢、晓弦、苏扬等出席。
王伟深有感触地说:“除了政治抒情诗,在散文诗方面,桂兴华也很有影响力。对这个小品种,他不但写了许多,还组织朗诵了,而且在默默研究。在这本新书里,他撰写的文字占了全书赏析文章的二分之一。”
何建华研究员更是快人快语:“桂兴华连续唱响的红色颂歌,给我国诗歌界平添了一道华彩乐章”。
“30年来,我们都感受到了桂兴华的不懈努力,包括三次进京演出”。著名电影演员、《保密局的枪声》主角陈少泽上台朗诵前,动情地说:“今天,看到他这样驼着背,我心里很酸,真的。他怎么这样不知疲倦?我几次发现他凌晨4、5点钟还在发微信,就知道他又忙了一个通宵”。
桂兴华点了点头。
这位被评为上海市“老有所为”杰出典型的红色诗人说:格局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有可能在“红”字上做大、做强!
“红”在哪里?红在独特的思路,有血有肉的叙述和不一般的文采。埋得越深,喷爆力就越强。我歌颂伟人的专场朗诵会,陈老师都是那么激情洋溢。8月22日正好是小平同志的生日,我们用实际行动纪念小平。
2
文坛多面手黄亚洲送来的特别贺卡有些调侃:“桂兴华主编的散文诗,新时代必备的聚光镜”。
朗诵家宋怀强教授撰文指出:“桂兴华笔下营造的情境为何比较高、感染力比较强?就因为红色诗人手中的笔,其实是七彩的”。
桂兴华向有关基层单位赠书。有一群读者欢欢喜喜买了好多本,说是给朋友们带的,他们都是“老三届”。
“我们的学习,就像天天在打桩。为了明天不断天天向上,让我们打桩,打桩!”在友谊会堂大厅里久久回荡的打桩声中,电台节目主持人叶波领诵、全体演员合诵的诗句很能代表桂兴华的风格。
当天的这场签售活动,由于是官方直播,读者还可以在百度网盘上,随时随地欣赏到:
远道而来的“十一科技”员工朗诵的赵振元董事长创作的《转折处超越》、著名朗诵家陈少泽对每一行诗句都精雕细刻的《庆丰包子铺》,以及植根于浦东塘桥的春风一步过江朗诵团,以崭新的面貌、不同的情感,倾力表演的《营救澎湃》、《写在奥斯维辛集中营》。
尤其是桂兴华精耕细作的反映领导与群众打成一片、国际反法西斯等重大题材的新作,引来各方面的关注。
3
78岁的塘桥居民夏玉兰,没想到今天,自己和姐妹们会成了明星。王开照相馆以拍摄影视明星著称,摄影师杭鸣那天将长镜头对准了桂兴华的草根团队。普通百姓走上舞台,多么靓丽!
主持人、朗诵团的小高问:听桂老师说,您非常喜欢彭湃这首诗,能说说为什么吗?
夏回答:那就要说到2011年了。那年桂老师在塘桥街道成立了工作室,同时开始筹备“桂兴华红色诗歌朗诵邀请赛”,他给我们每亇参赛者发了这样一本手册。这本手册中有50 首桂老师的红诗,让我们每人自己挑选一首参赛,我就选了其中的《彭湃》。这首诗篇幅不长,但震撼人心,而且它的画面感,特强!
通过比赛,我获得一等奖,成了春风一步过江朗诵团的团员,至今有13年了。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也就是说我跟着桂老师这所学校里学红诗,高中都毕业了!
主持人小高:是啊!学习就是在跟时间赛跑。人,就不会觉得老!201 5年文化部雒部长,来塘桥调研红诗在基层传播的情况,你还和部长对话了!
夏回答:可不是吗?打开新书的这一页,上面就展现了我的笑。我还接待过中组部、上海市委宣传部的领导。
红色诗歌成了一条纽带,联系起底层与高端、专业与非专业、作者与读者群。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叫做“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