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头条
名家荐读丨朱先树读王立世的诗:生存方式的另一种表达


  导读:王立世中年以后的写作,保持了《夹缝》的基本风格和情感色调,立足自我的生存境遇,从多个维度透视人类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在此过程中,我们既看到人性柔和的光辉,也看到知识分子凛然的风骨。
朱先树简介

朱先树 ,男,汉族,1940年出生,四川省富顺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著名诗歌评论家。1965年毕业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历任文化部艺术局干部,商务印书馆编辑室副主任,中国作协《诗刊》室主任、编委,编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著有诗论集《追寻诗人的脚印》《踏上诗的征途》《诗的基础理论与技巧》《诗歌的流派创作与发展》《诗歌创作技巧百例》《80年代中国新诗创作年度概评》《新时期诗歌主潮》等。合著并主编《诗歌美学辞典》《中国当代抒情短诗赏析》《中国当代哲理短诗赏析》。编选有《当代中青年抒情诗选》《未名诗选》《当代诗丛》等。

 
  王立世中年以后的写作,保持了《夹缝》的基本风格和情感色调,立足自我的生存境遇,从多个维度透视人类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表面上写的是个体的生活感悟,实际上已经升华到社会学层面的意义,在此过程中,我们既看到人性柔和的光辉,也看到知识分子凛然的风骨。
  从表面看,诗人的生存让人羡慕,但他在诗中流露出许多无奈。《这倒霉的梯子》虽然聚焦于梯子,但主旨却是背后的人性之恶:“上天堂时/有人把它撤走/下地狱时/又有人把它搬回”。这种巧妙的表达在中外诗歌中都不曾见。《人到五十》时才发现与过去的自己判若两人:“不像年轻时急着往前走/这时已明白,走得越快/余下的路越短”,这是年轻时容易忽略的辩证法。从年轻时的气盛和勇敢,到现在的说话吞吞吐吐、办事缩手缩脚和“再也不敢以弄潮儿自居”,在世故的人看来也许是成熟,对诗人而言却是理想失守后灵魂的痛苦。
  这可能是那些识人间烟火又有追求的人,才有的体验吧。不过,对王立世来说,他的低调让人感佩。他在《想开了》中写到:“ 我就是水/喜欢往低处流”。虽然没有力气流成瀑布,那“就慢慢渗入地下/在黑暗中滋润万物”。他朴实得如乡野的泥巴,渴望《与光为伍》,从此能“变得明亮起来”。“我用光/与一切阴影博斗/即使失败了/内心也亮堂”,失败并不能动摇他美好的信念。的确,王立世已经想到了自己的晚年。在《我拿什么来安度晚年》中写到:“时光马不停蹄地/把我送入黄昏/我看到一只归鸟/划过天空时/越来越小的背影//我像秋后的蚂蚱/还没来得及细想/拿什么来安度我的晚年/就已经和落日/没有多大区别/只是不忍/一下坠入群山/把余辉/慢慢涂在树梢”。既有伤感,也有留恋。在《我的一生》中他这样总结自己:“有时闭门思过,世界鸦雀无声/有时东张西望,乱花迷我眼/有时像夜郎一样自大,觉得山中没有老虎”,其实“我只是短暂地路过一下/没有多少要紧的事/更没有什么要命的事/不必多虑,也不必多情/不必心怀鬼胎,更不必咬牙切齿”。这才是诗人对生命的大彻大悟。
  当然,每个人即使放下,与这个世界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正如诗人所写:“我辞世时/容身之地还在”,“花落了,花枝还在//鸟飞了,天空还在//水流走了,河还在”,只要自己来过,纪念的东西就会有的。
  人老了,心就安定了。有一首诗《这些年》就是这样写的:“这些年,我像灰烬一样安静”,“我变得清心寡欲,庸懒无常/耻于和别人比这比那,争这争那/这并不等于我心已死,内心的棱角/还没有完全被磨平,我有时也在隔岸观火/但一些别人很在意的事看淡了/一些别人很想高攀的人看轻了/我喜欢天高云淡,也习惯了意外的伤害/把灵魂的伤口用鲜花捂严”。看开了,不等于躺平了。受伤了,尊严不能丢。这就是一代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挣扎。王立世在《微信》中这样写到:“我在微信里待得久了/常用点赞和别人打招呼/有些是由衷的/有些是敷衍”,“不管什么天气/我每天都穿梭在他们中间”。不是身不由己,而是言不由衷。生活中需要戴顶帽子,否则头会伤风,被闪电击中,被太阳晒晕,而帽子“隔断了很多天籁之音”,有利有弊,有得有失。为了这顶帽子,多少人“绞尽了脑汁/不惜低头弯腰/甚至把良心出卖”。出卖尊严和不择手段,是价值观的扭曲和人的异化。《尾巴谣》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摇啊摇/让人矮三分/却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一种耻辱了,明显带有反讽。
  诗人置身都市,却向往在山中小住。他想象着山居的情景:没有夜晚,只有清晨朝露,没有人声车辙,只有鸟鸣和脚印,摘野果而食,饮泉水止渴,采药治尘世之疾病。风吹不语,在山中打坐。他陶醉这样的生活,在安静中修行,在自然中立命。在《山上山下》中写到:“在山上,没觉得自己多高/在山下,也没觉得自己多矮”。真正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卑”的思想境界。在物欲泛滥的时代,很多人迷失了自己,诗人响亮地写下了《我爱自己》:“被别人嘲笑时/我没有给自己涂消炎药水/被别人遗弃时/我得把自己捡起/不管你们多恨我/我得对自己好一点”,这是对生命的敬重,卑微而自尊。诗人像蚂蚁一样,“甚至连天空都不看一眼/一心奔波在求生的路上”,奋斗才是人生正确的选择。人们都说上帝是最伟大的,其实“上帝离我很远/我也够不着他”。我们也没有一毛钱关系,“没有把上帝当成神明/他远不如脚下的一撮土/让脚心感到温暖和踏实”。在他心中,土地和人民才是真正的上帝。在《生命的长度》中写到:“其实,活多大并没有多大意义/关键是活法,是挺着活/还是爬着活/是遵从内心活/还是看着别人的脸色活?”生命的意义不在长度,而在质量和重量。
  类似上面的诗,王立世写得很多,大都是直接说出自我生活与生存的看法,我认为都不错,揭示了社会转型期的一些变化。不管社会风向如何变化,诗人崇善向美的人生追求都坚定不移。另外,他也有不少写给亲人或朋友的,这一切在我们的经历中都有过,只是感觉不完全一样而已。如有一首是悼念张承信的《送别》就说出了一个真理:把诗星送回天国,而我们还是普通人,“春风很快就会消失/体内的灯终将熄灭”,而我们的责任是:“一颗灵魂安睡时/千万、千万别把他惊醒”。如果说王立世的一部分诗充满理性,而这类诗则充满感情,这是他诗的两翼,使他在诗天空中飞翔时保持一种平衡。

  原载《山西工人报》2024年4月22日
 
王立世简介

王立世,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在《诗刊》《创世纪》《中国作家》等国内外报刊发表诗歌1500多首,在《诗探索》《江南诗》《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刊发表文学评论100多篇。诗歌代表作《夹缝》被《世界诗人》推选为2015“中国好诗榜”二十首之一,入选高三语文试题。诗歌入选《诗日子》《新世纪诗典》《中国新诗排行榜》等100多部选本。部分作品被译介到美国、英国、土耳其等国。《文艺报》《文学报》《名作欣赏》等报刊多次推出其作品的评论文章。获2022年度十佳华语诗人、第三届中国当代诗歌奖新锐奖、全国第二十五届鲁藜诗歌奖二等奖、2021年全国十佳诗歌评论家、2022年第二届“名作欣赏杯”晋版图书书评大赛二等奖、首届“新时代.鲁迅诗歌评论奖”等奖项。

责任编辑: 西江月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