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诗旅人生·苏东坡》研讨会暨系列短剧新闻发布会于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此次活动由《诗刊》社、中国诗歌网主办,北京致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协办。《诗旅人生·苏东坡》系列短剧用时下流行的传播形式再现苏东坡的传奇一生,重拾古典并赋予其时代新意,引领观众跟随东坡的诗意足迹,体验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旅盛宴。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廖奔,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明,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邓凯,《诗刊》社主编李少君,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主任李晓东,中国诗歌学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山,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王晨,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敬文东,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士强,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导演系主任、教授蒲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李林荣,对外经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胡少卿,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李晓晔,《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副主编钟媛,中国作协创研部理论处副处长李壮,北京电影学院教师李啸洋,山西省晋城市文旅局副局长乔林义,广东省惠州市文联主席田茂真,《诗旅人生·苏东坡》主创团队成员陈栋辉、班班、王泽宇、李仓卯等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研讨会由《诗刊》社主编助理、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主持。
《诗旅人生·苏东坡》主创团队——出品人陈栋辉,总制片人班班,导演王泽宇和监制、苏东坡扮演者李仓卯,苏辙扮演者秦浩等,对创作系列短剧的缘起、过程和目的等做了介绍,《诗旅人生·苏东坡》系列短剧不仅展现苏轼的文人风骨与生活哲学,更有意将诗文背后的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鲜活呈现,促进文旅事业的发展,让观众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探索欲,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在文化多元的今天,重拾古典赋予其时代新意,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廖奔指出,《诗旅人生·苏东坡》系列短剧适应了当前时代的需要,年轻人敢于抓住苏东坡这一历史人物,进行影视创作,十分有勇气和魄力。正是大开大合、起起落落的人生经历,造就了苏东坡生活的极端复杂性和情感多样化、多面性,要想表现出苏轼每一首诗词中的情感,有时候并不是那么容易。如何在8分钟内抓住苏东坡人生的侧面,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也将是主创团队后续必须着力表现的。
邓凯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我们都能从苏东坡身上找到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讲,苏轼是一个“失败”的人,但从文化意义上讲,他却成了无数后人的精神抚慰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选择苏东坡来拍摄短剧,充满着冒险,比较难以深刻地塑造好东坡形象。目前呈现出来的短剧,在8分钟的短时间需要有极度浓缩的容量,其中存在一些小问题,可以在后续的拍摄中进行规避,并制作出更加精良的短片来。
李少君指出,《诗旅人生·苏东坡》系列短剧以苏东坡著名诗词和经典故事作为线索,朗诵、表演到位,内容充满生活气息和烟火味,塑造了一个比较吻合东坡精神的文化形象。东坡精神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并成为后世中国主流精神文化的重要部分。如今在和平时代,如何克服人生的困境,我们可以从苏东坡身上学习,每个人也都可以努力成为“苏东坡”。
王山表示,诗歌需要“跨界”和“破圈”,《诗旅人生·苏东坡》主创团队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尝试。与此同时,他认为“流量人物+经典IP”的组合不一定意味着短剧的成功,目前短剧有精致的画面和专业的朗诵,但在整体感觉还可以再做发挥。如何用画面、表演和声音表现出极致的效果,是主创团队后续还可以认真考虑的问题。
广东省惠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田茂真在介绍惠州悠久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苏东坡在惠州时位卑未忘忧民,始终关注百姓生活和坚持文学艺术创作的乐观旷达精神。苏东坡寓居惠州,无疑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大挫折,但更是他人生中一个光辉部分的组成。惠州镌刻了一代文豪苏东坡生命史上承前启后的鲜明标志,苏东坡与惠州的因缘,相互影响,相互成就,一个人一首诗影响了一座城。
因为《诗旅人生·苏东坡》剧组多与晋城市文旅局合作,在晋城取景,山西省晋城市文旅局副局长乔林义便生动详细地介绍了晋城深厚博大的历史文化,具有明显的宋代历史文化景点优势,并肯定了系列短剧对于晋城文旅宣传工作的重要价值。
此外,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明现场朗诵了苏东坡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并依原韵作词,献给本次研讨会和新闻发布会。
其他与会专家、学者,也都针对《诗旅人生·苏东坡》系列短剧目前呈现出的优缺点给予了非常具体、丰富的意见,并提供了许多有启发性的全新方向。
参与研讨会的还有《人民文学》编辑刘汀,语言艺术家詹泽,媒体人任今航,石景山融媒体中心原副台长贺启公,青年歌唱家顾莉雅,《诗旅人生·苏东坡》团队成员童阳、韦德富、董丽娜、秦浩,以及中国诗歌网副总编辑符力、中国诗歌网事业发展部主任祝雪侠、中国诗歌网新媒体中心副主任罗曼和编辑迟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