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会投票评选出6人获奖,梁平诗集《时间笔记》得票最高,荣获主奖“首届余光中诗歌奖”,施浩《土地之上》、刘晓颐《灵魂蓝》、马兴《敲门》、龚学明《爸爸谣》等4人荣获“年度诗人奖”,94岁高龄的著名诗人严阵因诗歌艺术成就和1984年创办《诗歌报》、推动新诗潮而对新诗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被授予“首届余光中诗歌奖·终身成就奖”。”
6月10日,端午节。在川滇交接的茶马古道上,有一座古老而又欣欣向荣的城市巍然耸立,它以“一城烟火、一城乡愁”的诗意,和余光中的“乡愁”遥相呼应,这座穿越了2100多年时间长河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今天,更加绽放出诗意的光芒:诗歌万里行走进会理——由会理市委市政府和诗歌万里行组委会主办的“中国会理·首届余光中诗歌奖”颁奖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出席颁奖活动的有中共会理市委副书记、市长徐阳、会理市委副书记刘宇冀、会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伟、凉山州文联主席苏彬等当地领导,有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著名诗人吉狄马加、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主任李晓东、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山市政协原主席丘树宏等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有著名诗人叶延滨、绿蒂(台湾)、祁人、李犁、周占林等评委,有获奖诗人梁平、施浩、马兴、等。
吉狄马加致辞
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在致辞中说:余光中先生是当代汉语世界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其诗歌继承并创造性地呈现了汉语古典诗歌的美学精神,他的创作以及二十世纪后半叶台湾诗歌所取得的令人注目的成就,无疑是中国新诗整体格局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设立余光中诗歌奖,更重要的是,通过两岸以母语为载体的交流,共同促进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相信这项具有特殊意义的诗歌奖不断的举办下去,一定会发挥出它独特而富有魅力的作用。
余光中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诗人,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的《乡愁》是家喻户晓的诗歌名篇,他的名字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史册上。为了纪念和传承余光中先生的诗歌精神,受余光中先生亲属委托授权,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和台湾《秋水》诗刊社联合主办了“余光中诗歌奖”,并由余光中夫人范我存女士担任总顾问。余光中诗歌奖组委会主任祁人表示,由诗歌万里行组委会、《秋水》诗刊社与会理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余光中诗歌奖颁奖仪式,旨在弘扬余光中先生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和两岸交流作出的贡献,传承余光中先生的诗歌精神,面向海内外炎黄子孙,奖掖华语优秀诗人,鼓励诗人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歌,组委会欢迎全国有文化远见的地方,携手共建各地的“乡愁”文化。
首届余光中诗歌奖评委会主任叶延滨介绍了评选过程,首届余光中诗歌奖自2021年启动,征集2018年—2020年在大陆和台港澳出版的诗集、诗歌评论集,从众多应征作品集中遴选出12本诗集和3本评论集,最终由评委会投票评选出6人获奖,其中梁平诗集《时间笔记》得票最高,荣获主奖“首届余光中诗歌奖”,施浩《土地之上》、刘晓颐《灵魂蓝》(台湾)、马兴《敲门》、龚学明《爸爸谣》等4人荣获“年度诗人奖”,94岁高龄的著名诗人严阵因诗歌艺术成就和1984年创办《诗歌报》、推动新诗潮而对新诗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被授予“首届余光中诗歌奖·终身成就奖”。
图为首届余光中诗歌奖得主梁平(右二)、年度诗人奖获得者龚学明(左一)、施浩(左二)、马兴(右一)
施浩凭借诗集《土地之上》获得“首届余光中诗歌奖·年度诗人奖”。
图为中作协社联部主任李晓东(左一)、年度诗人奖获得者施浩(左二)、会理市副市长(右二)、台湾秋水诗刊主编绿蒂(右一)为施浩颁发“首届余光中诗歌奖·年度诗人奖”证书及奖金。
年度诗人奖施浩颁奖词:
施浩的《土地之上》与其他写土地和自然的诗歌相比,他的抒情元点和诗意的终点设置在土地之“上”。因为与土地和存在拉开了距离,他就看得更清晰,对土地的前世和今生甚至未来就思忖得更理性而深刻。诗歌也因深度的思有了追问大地和探寻大地之谜的厚度和尖锐感。同时他又让诗和美挣脱杂芜的羁绊,从庸常的生活中跃出来,清净而灵秀,像被露水洗过一样,成为一种境界和仰望。而所有这一切都是本能的,出自也归功于他的诗歌天赋,让他以灵犀的直觉洞穿罩在诗性和灵性之上的种种障碍,把被现实遮蔽的自然、真实、纯粹和理想主义,以及自由的活性的诗性的人性呈现出来。从而诗有了超越于乡愁之上的纯美和诗化心灵的意义。
鉴于此,特授予江西诗人施浩“首届余光中诗歌奖·年度诗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