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贵州教育报主办的《九月的灯盖——贵州都匀教师散文21家》读书分享会在都匀举行。该书部分作者及文学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分享文学创作灵感和读书感悟。
活动中,该书收录文章的作者依次分享了文学创作的背景和灵感,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文学创作;文学爱好者们则各抒己见,踊跃表达对所阅读书籍的想法和感受,现场互动气氛浓厚。参会人员不仅从本次读书分享会中了解到了不同风格作品的创作思路,还充分领略到了阅读优秀作品和书籍的获得感。
《九月的灯盏——贵州都匀教师散文21家》书中文章作者包含了都匀地区在职以及离退休的各级学校教师,还有曾经当过教师后来又改行了的文学爱好者。其中,作品最长的8000余字,短的仅300字左右。书中不仅有人物刻画和思乡之情、亲情和友情,还有风土人情、人生经历,无论在题材的多样性上还是在创作手法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集中展示了都匀地区“教师作家群”的创作成果和精神风貌,同时也是都匀、黔南文学界的一大收获,而且还是贵州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大学、中学和小学教师散文选集。
据悉,该书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共贵州省都匀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杨启刚主编,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于2024年6月公开出版,书中收录了都匀地区21位作者的90篇作品,全书共计26万字。 (谢方 杨杰 郝梦 刘绍波)
参会部分作者发言:
杨启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九月的灯盏——贵州都匀地区教师散文作家21家》主编):
为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繁荣都匀地区文学事业,集中展示都匀地区教师创作的散文精品佳作,在全面宣传都匀地区文学创作总体情况的基础上,突出特色,以点带面,着力塑造都匀地区文学新形象,进一步扩大都匀文学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提升广大教师的人文修养,扩大加深教师之间的阅读写作交流,营造阅读写作学习的良好氛围,积极打造书香校园。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为光辉的职业,教师讲究“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守则,文如其人,那么教师的文学创作也应当遵循这一规律,让文学成为教育学生的一面明镜,起到教化育人的积极作用。教师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自身必须得有十分强大的精神气场和内涵深厚的人生修养。
一座城市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就决定了这座城市教育水平的高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给学生一滴水,首先自己就应该有一碗水一桶水。教育如此,文学同样也是如此。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的文学作品从来就是最好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之一。文学在很多时候,是有力量和温度的。一个人最后留下来的,也只能是文字。但愿这些温暖亲切,发光发热的文字,能够让读者在茫茫人海中得到一些心灵慰籍和人生启迪,也愿这部书的出版能够带动更多的教师加入到文学创作队伍中来,为繁荣当地的文学事业和文化教育多作奉献。
李晓贞(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退休干部,担任子校校长10年和兼任中学、枝校、大专上课任务34年):
《九月的灯盏》在今年教师节前公开出版发行了。这是主编和21位教师作者共同献给第四十个教师节的贵重礼物!
21位作者的90篇作品,和主编《白昼见光 夜晚有灯》的后记,精彩纷呈,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教师这个群体伏枥千里,深耕细作在为党为祖国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花园里,浇灌着一片片美丽的花朵,共同塑造着中华民族美好的来。
一是弘扬领头羊精神。主编就是都匀地区文学爱好者群体的领头羊,尽职尽责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他有本职工作,但在百忙中一直关心着都匀地区的文学创作,关心着文学创作者培养。他有很高的政治、文学修养,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执行力,先后主编了十三部文学选集,为我们树立榜样。在主编的指导下努力耕耘着,结出了一份份沉甸甸的果实。
二是弘扬孺子牛精神。孺子牛精神就是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九月的灯盏》我们这个作者群体,以主编为榜样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立德树人的岗位上,辛勤工作着,通过写作,写景、写人、写事,真实记录和歌颂了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真诚、辛勤精彩的事迹,相互交流,净化自己的灵魂。
三是弘扬粘合剂精神。粘合剂精神就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精神,就是在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同心协力实干的过程中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九月的灯盏》之所以顺利出版,就是发扬了这种精神。主编提出方向定下目标,21位作者全力以赴,精雕细琢,直至推敲斟酌到最后。
体现在三个方面的这三种精神,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事业非常和谐而具有无限勃勃生机的整体。其核心就是一个忠字,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忠于事业。这是不断繁荣都匀文学创作事业的根本动力。
祝愿都匀地区的文学创作事业蒸蒸日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锦上添花!
杨萍(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从教37年,曾连续担任班主任15年):
龙年之夏,《九月的灯盏》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出版,给第四十个教师节献上了一份厚礼。作为一名参与者,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九月的灯盏》为都匀地区爱好文学的教师提供了展示文学作品的平台,为此,非常感谢主编的辛勤付出。同时,也衷心的感谢由贵州教育报社、都匀市关工委、都匀市老年大学、贵阳思博图书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九月的灯盏》读书分享会,让我们有机会相聚一堂,畅谈读书的收获和快乐。
《九月的灯盏》向我们展示了21位教师丰富多彩的生活阅历,其中有不同时代的亲情、友情、爱情、乡情,读之,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九月的灯盏》思想积极向上,字里行间无不体现了教师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之情。
《九月的灯盏》就像一朵闪着温馨、热情的灯花。相信,无论岁月如何流逝,无论是明媚的春季、蓬勃的夏季,还是清爽的秋季、深思的冬季,《九月的灯盏》都将会以它独有的魅力,闪耀出彩虹般绚丽的光彩。
索恩乾(都匀市老年大学校长,从事中小学教育和老年教育工作20余年):
感谢《九月的灯盏》读书分享会给我们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有两个关键词:教育、写作。教育让我感悟了生命点燃生命的力量,写作让我和教育插上了灵魂的翅膀。《九月的灯盏》是一本用心灵写的作品集,它彰显了大爱的自我,给予了我们一种宁静温和、不断向上的力量。在《九月的灯盏》文字间徜徉,越来越感受这样的精神力量。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里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灵魂。我想,作为一个教育者或从事教育的人,要守住灵魂的田园,永远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爱心,这样才能不负生活,不负自己。
赵荣庄(都匀市第三中学退休教师,一生从事教育工作):
写作,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我的七篇作品里面,最早的写于1997年,最晚的写于2019年,时间跨度有二十余年。这些作品写的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亲身感受,既是本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也是本人生活的一个侧面。身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自然是责无旁贷,但我并不认为这些作品是我工作的副产品,我认为这些作品是本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而这些思考和感悟又反过来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一个前辈在一篇文章里曾这样概括本人的经历:“读书、藏书、教书、写书。”“藏书”和“写书”的数量固然少得几乎是不值一提,但如果没有这些东西,我生活的幸福指数可能就大打折扣了。
蒙有才(都匀市实验中学教师,从事教育工作34年):
作为都匀首部教师作品集的参与者,我深感荣幸与自豪。此经历不仅是对我个人文学创作的肯定,更是对教师群体辛勤工作与无私奉献精神的认同。
对于《贵州教育报》主办的此次读书分享会,我表示衷心的感谢。此次分享会不仅推广了我们的作品,也增强了我继续创作的信心与勇气。
我一生致力于农村教育事业,亲历了教育领域的诸多变革、改革与发展,这为我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当前,网络小说与短剧的泛滥,尤其是那些颠覆传统价值观、令人不忍直视的内容,对青少年尚未成熟的是非观和价值观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值得我们深思并采取行动。如何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是我们亟需思考并付诸实践的重要课题。《九月的灯盏》作为教师散文集的代表,反映了教师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的自我提升与修养,我期望它能对青少年产生积极的影响。
潘家鸿(都匀市第五中学教师,在教育一线工作29年):
关于《九月的灯盏》,我认真完成阅读,有的作品还看了若干遍。这些作品,有的催人奋进,有的启人智慧,有的感人泪下,品位都很高。现就这本书,想几点个人体会。
一、书名取得很好。这部集子是都匀地区教师作家的散文集,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的都匀地区教师的散文集,书名取为《九月的灯盏》,象征着广大教师,寓意深长。
二、作品质量很高。如蒙有才的《我心如河》,反映了他作为一个边远山区小学的教师,不畏艰辛,不记家人抱怨,不惧无赖羞辱,只为改变“边远乡村严峻的教育现状”、实现“山里的孩子对知识渴求的眼神”的企盼,始终坚定不移,把自己美好的青春洒在了山村小学而无怨无悔;如张宇祥的《招生往事》,反映了他十来年的招生生涯,为了让那些大山深处的孩子走出大山,成人成才,他始终负重前行,披星戴月、沐风栉雨而不言苦;再如陈举国的《我的代课教师往事》,讲述了他自己4年的代课经历,为了那份“责任和无私的爱”,为了家乡的孩子有书读,毅然4年如一日的赴在家乡的教育事业上等等,读后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三、书中作品反映的内容丰富。集子中的作品,有反映师生交流的,有反映自已工作生涯的,有反映亲情母爱父爱的,有书写大自然讴歌新时代的,有反映自已人生经历的,等等,取材都很有自已的特点、创作都很有独到之处,让我们得以从另外一个侧面、另一个视角去审视、去体味、去感受、去解读教师这一职业的不易和乐趣。
总体而言,此书凝聚着21位作者的心血,凝聚着主编的智慧、汗水和辛劳,带给读者的是满满的正能量。真希望这本书能够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让更多的人倾听教师的心声、品味教育的魅力、清洗净化心灵。
蒙国粉(都匀市第四完全小学教师,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是我写作的心境。我把“久旱”理解成生活上的坎坷。
一段失败的婚姻将我的人生跌入最深的谷底。我用写作慰藉自己心灵。前年,由贵州省教育指导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小学家庭教育读本《新时代家庭指导手册》一套丛书,我结合自己失败婚姻的经历写出《放下你的酒杯》《重组家庭也有春天》《离异家庭教育》三篇约3万字的家庭教育案例被选用,曾经苦涩的生活凝聚成一篇篇文字,让我如逢甘霖。
近年来,孩子读书,父亲常年生病,生活很拮据。而我却釜底抽薪在2021年初完成《支教中的那些事》这本书的出版,同仁们说我用情写文章,用心做教育,我的困难和压力在一瞬间如枯木逢春。
不想再为职称的事烦扰,只想做一个佛系教师时,这本《九月的灯盏》重新为我点亮了明灯,洗濯我的心灵,我依然全力以赴做到“润物细无声”。
读《九月的灯盏》这本书,有一种在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如读徐紫蓉老师的文章《幸遇良师二三事》,徐老师说她的母亲教她读书、做人。我也很快想到我母亲教我怎么做人。也许,这就是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好文章吧。
《九月的灯盏》是一盏灯,是一束光。
王开碧(都匀市第八完全小学教师):
在这冬日的暖阳中,恰逢由《贵州教育报》主办的的《九月的灯盏》读书分享会,这真是匀城文学爱好者的一大幸事,作为作者之一的我更是倍感荣幸至极,因为这无疑就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与思想的启迪之旅。
本场读书分享会,首先是文化的共鸣。从《九月的灯盏》书名来说,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深感寓意及其深远,灯盏不仅照亮的是前行的道路,也象征着智慧与希望的传递,这更是我们为师的授业之魂。
其次,是思想的碰撞。这本书的作者多数都来自大学、中小学不同学校的教师,那么,不同的创作背景就会带来多维度的视角,通过阅读20位老师的佳作,这种跨界式的交流,既拓宽了我的视野,又让我收获满满。如入选这本散文集有关写父亲题材的散文就有好几篇,比如杨萍老师的《父亲,你不再孤独》,陆昌霞老师的《父亲》,蒙国粉老师的《我的父亲》,加上我自己写的《父亲的园子》,不一样的题目,不一样的写法,但抒发的都是“伟大的父爱”这一主题, 这就是一种高层次的思想碰撞。
第三点是情感的连接。今天在轻松愉快的读书分享氛围中,我相信每个人的故事和经历都会是一盏盏明灯,照亮在座所有人的心房,大家不仅在知识层面有所收获,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情感联系,这种共鸣一定是让人感到温暖而有力的。
期待这样的读书分享会越多越好!
徐紫蓉(都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退休干部):
今天参加《贵州教育报》主办的都匀《九月的灯盏》读书分享会,一是感动,贵州教育报社此举充分体现了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传播正能量和助推教育强省建设的办报宗旨,这是贵州教育的幸事,也是《九月的灯盏》的荣幸,都说写作不易,出书难,但有《贵州教育报》支持,还有编者的走心,这都是鼓励我们坚持写下去的信心。
二是荣幸。作为该书的作者我是幸运的,《九月的灯盏》是一部以教师为主打的散文集,有幸成为特邀作者,挤身其中,何等荣光,圆了我人生三大幸事“遇良师、得良友、握良机”,谢了良师,敬了良友。
三是感谢。主编策划推动,让我感受到本书作者老师在坚持教书育人职业操守的同时,仍勤于创作,用发光发热的文字,展示教育的风采。于我而言,在人生的每个关口,良师都如一束光,给予人生的指引,让我写下了《幸遇良师二三事》,文中写了人生第一师、拼博之师、写作引领之师,以及礼赞生命的坦然之师,正如编者杨启刚所言"白昼见光,夜晚有灯",让此书成为贵州省第一部公开出版的教师散文集。
四是鞭策。一个城市需要五彩缤纷的文化,更需要百花齐放的文化人,能溶入这个群体,我将笔耕不辍,继续用文字记录自己平凡生命的体验和人生历程,把心灵深处可感、可悟、可触的心声,通过文字如涓涓泉水奉献给读者。
陆昌霞(供职于都匀经济开发区综合服务中心,曾任教14年,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
虽然离开教师岗位已有17年,但当看到自己的几篇粗作能录入《九月的灯盏》这本教师专辑里时,内心仍有小许激动。认真阅读部分老师的作品,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手法都是比较细腻,让人感觉比较接地气。文章里朴实无华的语言和自然流露的真挚情感,也体现出"教师”这个职业独有的特质。即使是不同的作者,描写的每个人物、每个故事,都让人感觉有温度。总之,《九月的灯盏》,此书里的作品,无论从体裁、内容、篇幅还是表达的情感,都是现代的、积极向上的,我甚至认为可作为校园学生作文辅导的读物推荐。岁至不惑,繁杂的工作仍会让我情绪烦躁,但今天的读书交流氛围却让我感到温暖,因为我的记忆又回到14年里那些辛苦而又幸福的教书时光中。人在旅途,常有迷茫时的驻足,愿心中的“灯盏”永不熄灭,照我一路前行!
邓新兰(供职于都匀市文联,曾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4年):
首先,非常感谢主编的辛勤付出与精心策划,才有了这本展示都匀地区教师精神风貌的散文集《九月的灯盏》,才让我们这些作者有缘相聚相识,举座畅谈。
今天的读书分享会上,各位老师分享了自己对生活、工作的理解和感悟,让我收获了很多新的观点和思考,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力量,也让我更加热爱阅读和写作。
《九月的灯盏》汇编的这些散文,不仅仅是各位老师对以往生活、工作的记录,更是个人情感与智慧的结晶。字里行间透露出大家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关怀,以及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大家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了生活与工作的点滴,既有与学生之间的温馨互动,也有对教育现状的深刻反思。这些文字充分展示了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担当。每位老师的散文风格都截然不同。有的文字清新脱俗,让人心旷神怡;有的文字深沉厚重,引人深思。这种多样性,让我更加领略到散文的魅力所在。
尽管我已离开教师岗位,不管身处何方,一直谨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育的本质是挽救、治愈,就是接纳他人、帮助他人、共情他人,帮助他们重塑价值,找回信心,创造价值,点亮灵魂。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秉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继续沉浸在这些美好的文字中,不断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在文字的海洋里笔耕不辍。
张宇祥(供职于都匀市委社会工作部,曾在都匀市民族中学担任高中物理教师14年):
黔南大地,首部教师散文集璀璨绽放
《九月的灯盏》,凝聚主编和师者的光芒
从春暖花开到秋色斑斓,笔耕不辍
历时一年半载,心血浇灌出文学的芬芳
神奇的都匀,见证着创作的力量
山水桥城,光影茶都,故事在涓涓流淌
教师节前夕,首发式座谈,如灯盏点亮
解放日相聚,畅谈感悟,论道人生的方向
二十一位作者,各有独特的篇章
追梦脚步不停,回忆奋斗时光
师生情谊难忘,自然美景如画
酸甜苦辣的生活,在文字中尽情挥洒
灯盏文韵之光,照亮园丁创作的路
在丰收季节,硕果累累满心房
我们来自四方,怀揣文学梦想
用文字记录生活,书写人生的诗行
九月的灯盏,是心灵的寄托
引领我们驶向诗和远方
在文学殿堂相遇,相知相熟
感恩付出,让智慧之光永远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