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头条
谢建文、谢眉青新书发布会在上海成功举行


  导读:发布会由著名评论家、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杨四平与英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张和龙主持。针对谢建文、谢眉青的两本新诗集《以成为万物的方式》《极端遇雪》进行了讨论。
  2024年11月21日下午,“谢建文、谢眉青新书发布会”在上海源茂苑酒店会议厅成功举行。发布会由著名评论家、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杨四平与英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张和龙主持。著名汉学家与诗人、波恩大学终身教授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顾彬,世界俄语联盟主席团成员、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郑体武,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社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胡加圣,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教授朱建军,作家、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姜玉琴,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刘云、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刘胜湘、上海外国语大学某公司副总经理沈毅伟、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杨彬,著名评论家、上海大学教授钱文亮、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徐仲佳,诗人、同济大学副教授胡桑,作家、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顾文艳等二十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针对谢建文、谢眉青的两本新诗集《以成为万物的方式》《极端遇雪》进行了讨论。

  会议伊始,胡加圣社长热烈祝贺谢建文教授新书发布。他指出,《极端遇雪》由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电子书号出版,为保护知识产权,采用了全数字化流程。他表示,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将竭诚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学者们提供服务,助推文学和诗歌创作,共同推动上外文学研究事业的发展。
  顾彬教授对谢建文教授表示高度赞赏,特别提及了谢教授除德语教授身份之外的另一重身份——诗人。在德国,学者身份往往较为单一,但在中国,学者常常兼具作家风采。顾彬教授认为,这种双重身份不仅增强了学者的个人魅力,更可能激发他们在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上的无限热情和创造力。
  钱文亮教授以朗诵诗作《极端遇雪》作为引子,深入剖析了谢建文教授诗歌中张力的独特来源。他指出,谢建文教授巧妙地运用大幅度时空转换,不仅为读者铺设了一条通往诗意深邃处的桥梁,更在这种转换中留下了弥漫性诗意氛围,形成了一种既亲切又神秘的复杂面貌,让人回味无穷。
  徐仲佳教授高度赞扬了谢建文教授在学术研究之余,仍坚持不懈投身于诗歌创作的精神。他表示,《极端遇雪》这部诗集每首诗后都附带有明确的写作日期,将其生活轨迹与诗作紧密相连。通过这些日期与诗歌的对照,我们得以窥见谢教授作为学者与党务工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一内心世界与现实紧密相连,蕴含着超越性的哲理思考。
  诗人胡桑分享了他对谢建文教授两部诗集的深刻阅读体验。他概括出三个相关的基本特质:一是谢教授诗歌中,节奏、语气、语调和修辞方式无一不展示了源自生命深处的根本性体验,令人动容;二是谢教授诗作强烈的爆发力不仅拉近了与读者的情感距离,还巧妙地消解了诗歌常有的晦涩难懂之感;三是谢教授诗歌创作汲取了一种独特的资源,深深植根于德国浪漫派传统,其作品因此而获得了别样的韵味与深度。
 
  作家顾文艳针对谢教授的诗集表达了自己的猜想,她认为谢教授的诗兴也许源自某个特定时期,丰富的生活体验加上强大的内爆力,凝聚成了《以成为万物的方式》这部诗集。
  张穗子老师探讨了现在诗人喜欢创作长诗的普遍现象,认为谢教授以精炼的短诗表达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已是十分可贵。
  郑体武教授首先聚焦于谢建文教授的诗歌作品,指出其中蕴含的复杂情绪是超越文本意义的精髓所在。同时,他极为赞赏年轻诗人谢眉青的非凡才华,认为其诗歌语言不落窠臼,清新脱俗,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随之,他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谢眉青的诗作“寄给妈妈”。
  姜玉琴教授深入分析了谢建文教授与谢眉青诗歌风格上的鲜明差异性,特别指出,“陌生化”作为谢建文教授诗歌创作的核心基调,构成了其诗歌创作独特的维度与深度。
  杨彬副教授就诗集《以成为万物的方式》这本书谈了自己的感想。他强调谢老师诗歌中有一种强烈的襟怀意识,正如沈德潜先生所说的以第一种襟怀来咏叹悲悯和大爱,同时,由于受到德语文学的影响,谢老师诗歌中还呈现出一种强烈的意志。
  青年学者刘云提到,诗歌是朗诵的艺术,是声音的艺术,需要和音乐结合得非常紧密。她敏锐地捕捉到,谢教授的诗歌作品中贯穿着一种鲜明而深刻的对比——那就是朴素无华的语言与深沉饱满的情感巧妙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反差美学。
  朱建军教授表示,应当向这位从德语界走出来的中文诗人表示祝贺,期望在未来能够看到谢教授更多的佳作。
  沈毅伟副总经理作为谢教授挚友,深情地分享道,谢老师之所以能够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依然能抽身创作出一首首动人的诗歌,得益于他真诚的性情和对生活的体察。其创作灵感并非只是产生于安静的书房,有时也得之于活力四射的球场边,或是匆促的班车上。看似平凡无奇的时刻,成为他笔下诗意流淌的一个个瞬间。
  刘胜湘教授体察诗歌的本质,认为诗歌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感性创作,它不仅蕴含着细腻丰富的情感,更在这些感性之中激荡着不灭的激情。感性与激情,如同双生子般紧密相连,共同构筑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等等的无限憧憬。同时,他还即兴赋诗一首,表达对诗歌的敬意。
  张和龙教授特别指出了谢建文诗歌创作与其求学经历和学术研究的关联性,认为诗歌自有其必然的来历。
  杨四平教授为此次诗集发布活动做了总结发言。他精准分析了谢教授诗歌的个性特征——显著的反讽技巧,如情境反讽、悖论反讽和语言反讽等。他指出,反讽作为一种现代文学手法,在谢教授笔下得到了别开生面的运用:巧妙地融汇后现代元素,使其诗歌作品具有了某种跨越的品质。最后,杨四平教授向谢建文与谢眉青这对“父女诗人”表达了衷心的祝贺。

 
  试读
  谢建文诗作:1. “入扣尘下”;2. “纸上风景”;3.“极端遇雪”; 4. 照亮”;5.“南面”。
  谢眉青诗作:“寄给妈妈”。

 

 
(撰稿人:倪婧凡,摄影:倪婧凡,李涛)
 
 
责任编辑: 西江月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