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头条
这个世界这个时代,我们还需要诗歌


  导读: 这个世界还需要诗歌吗?这个时代还需要诗歌吗?我们还需要诗歌吗?   在这个复制、粘贴、转发、点赞的网络时代

这个世界还需要诗歌吗?这个时代还需要诗歌吗?我们还需要诗歌吗?

  在这个复制、粘贴、转发、点赞的网络时代,技术的进步、快餐式的生活节奏遮蔽了诗歌,人们忙于应付四面八方蜂拥而来的信息,没有时间去读诗。他们都认为,诗歌,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以至于让越来越多的诗人感到困惑,诗歌已经穷途末路,不再为世界所需要。

    但是,只有亲历过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人才会了解,答案是肯定的!

  这个世界还需要诗歌。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一个民族的魂,是人类文明的旗帜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多年来,一直积极为青海文化发展鼓与呼,我国著名诗人吉狄马加用诗歌一般的语言向世界描绘了这样一个地方——“她同时蕴藏了生活的纯粹、人性的尊严和自然的奥秘,这个地方就是青海。正如青海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一样,她还是诗歌的摇篮。在这里,三万年前先民们敲打石器的铿锵之声,依稀可闻诗的节奏;四千年前黄河儿女舞蹈于彩陶之上的优美,依然可辨诗的韵律;一千多年来代代传唱的宏伟英雄史诗《格萨尔》,还在闪耀诗的光芒;盛行于各民族民间的歌谣之花随手可撷,让这山川和草原的大地诗意盎然。”

  这是诗的圣地!于是,诗人们纷纷走上青海高原,成为诗歌的朝觐者,并在孜孜不断地寻找答案中走过了十个诗意岁月。

  十年树木。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这株良木,深深植根于丰厚肥沃的人类文明土壤,在多种语言和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丰富营养中茁壮成长、欣欣向荣。在当代世界各国优秀诗人智慧雨露的滋润下,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它向这个一直热爱诗歌、追求真善美、渴望诗意生活的世界,送去了思想的馥郁与情感的甜美。充分显示了——诗歌,这种人类古老的语言艺术形式,在现代文明发展历程中,仍然具有鲜活而强大的生命力。

  这个时代还需要诗歌。

  碧波荡漾的青海湖一如往日的宁静和祥和,新颖而又充满原始、神秘美感的诗歌墙,像一扇伟美奇异的屏风,为美丽的青海湖增添了从未有过的空间魅力,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又是那么和谐。诗歌墙上,中英文镌刻着隽永深邃的《青海湖诗歌宣言》,旁边是一个个诗人摇曳生姿的签名。墙上用影雕法雕绘出古往今来世界著名诗人的肖像,把这里变成了诗歌的万神殿。他们跨越时空,在青海湖深蓝色眸子的注视下,吟诵着不朽的诗句。诗歌墙东西两侧的诗歌广场,12座世界著名史诗雕像辉光缭绕,向世人展示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恢宏和古典之美,漫溢到每个人的心灵。

  无论是旅游,还是路过,每一位来过青海湖的人都会被青海湖的诗歌墙和诗歌广场所深深震撼。曾几何时,每一个热爱文学的人的内心都曾经流淌着诗的血液,传承着诗意的灵魂。

  青海,这块诗歌的高地,一直积蓄着能量,期待在某个时刻萌发奇异的枝叶。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诞生,让我们重新获得诗意的情怀,实现诗意的栖居。

  我们还需要诗歌。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著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这个夏天,对于从北京来青海旅游的70后游客陈寒来说,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在青海湖边偶遇台湾著名诗人席慕蓉。虽然已到暮年,但席慕蓉依旧是许多和陈寒一样的粉丝心中不老的“诗歌女神”。那首脍炙人口的《青春》陪伴着他们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青葱岁月,让他们重拾心间遗落的麦穗。

  在文学刊物市场日渐低迷的今天,我省本土文学刊物《青海湖》(8月号)却是一出版就被抢购一空。因为这一期是第五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专刊,青海的身影,高原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变得越来越清晰和高远,也让人们沐浴在诗歌的荣光中,沉浸在诗歌的海洋里,唤醒大家对于那个时代的记忆。

  是的,诗歌是理性沟通以外的一种重要的语言,是灵性的对话,是跨越时空的理解与体悟。因为有诗歌,丰富会在诗作里加浓,而匮乏会在诗作里稀释。

  诗歌虽在远方,依旧风雨兼程。(李 欣)

 

责任编辑: 周楠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