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头条
聆听流淌的城市音韵


  导读:   中山向来是一座拥有悠长音乐传统的岭南城市。这里的水土孕育出跃动的音符,交织着清新隽永的旋律。最近,&

  中山向来是一座拥有悠长音乐传统的岭南城市。这里的水土孕育出跃动的音符,交织着清新隽永的旋律。最近,“留声岁月”——大型交响音诗《孙中山》分享会在小榄镇双美艺术展厅投影室举行,让这部通常只在音乐厅、剧院等正式场所公演的作品走入百姓家。其主创者、市政协主席丘树宏亦出席了本次活动,与现场市民共同鉴赏乐章,零距离分享其创作心得。而当天晚上,由本土著名作曲家李海鹰担任作曲、指挥的“鹰交响——李海鹰流行经典交响乐”音乐会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上演,演奏了《我们的孙中山》、《七子之歌》、《弯弯的月亮》等一系列流行曲目,再现其“跨界”舞台魅力……这些与音乐相关的故事,总是永不停歇地轮番上演,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座城市的艺术传统,也正因此得到延续。
  土壤: 散落在水乡深处的歌谣
  所谓“一方水土育一方人”,而城市的音乐氛围亦是如此——它必然与当地的地理风貌、历史传统及风俗民情息息相关。小城中山,被弯弯曲曲的河道所萦绕着、润泽着,在河流的温柔环抱中成长。临近河岸,捧起一鞠清澈的流水,你能感受到掌心里那粼粼波光映照着历史的痕迹;高空俯瞰,纵横交错的河道编织成一张银光闪闪的细致的网,那如同精灵般的躁动着的音符几乎要跃出河面,迫不及待地奔跑到河流的尽头,率先窥探这座城市最让人憧憬的未来。
  而民间的歌谣,正寄寓着人们的殷切期望。当谈及这座城市的音乐人时,掩藏在历史深处的那些无名的作者与歌者,自是不能忽略。中山的咸水歌向来享有名气,它是亦渔亦农的 家人口耳相传的文化。在这座面朝大海的城市,他们的歌谣经久流传,妇孺皆知,且至今仍保留着传统唱法的精粹。作为此地民歌的缩影、大沙田最鲜活的民间文化、古老 民歌曲的遗存,咸水歌更是珠三角地区共通的语言,承载着极富地方特色与民俗色彩的文学艺术内涵,倾诉着人们对精神生活价值的追求与取向。2001年,十数首咸水歌代表作被收录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东卷》;2006年,中山咸水歌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些都是这座城市在音乐演化道路上值得书写的一笔。
  除此以外,中山传统民歌里的流行歌种,还包括最初客家人用以自娱自乐的白口莲山歌,在农耕劳作中创作的东乡民歌,以及由学堂歌谣衍生而来的鹤歌等。这些源于土壤的音乐,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情味,或呢喃着浓情蜜意,或歌颂青山绿水,或触景成歌,描素最普通平淡的日常往事……然而其生活根源却使之成为岭南音乐的重要瑰宝,也让一代代中山人在歌谣中成长,在耳濡目染中汲取了丰厚的人文养分。
  名家:那些灿若星河的名字
  在如此的水土哺育下,众多音乐巨匠从这座城市走出来。祖籍大涌镇南文村、出生于孙文西路兴宁里的萧友梅首先开启了故土中山的音乐传奇。他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及理论家,现代中国音乐教学创办者及上海音乐学院创建人。在五岁移居澳门后,他与孙中山的诊所为邻,因而与一代伟人发展出终生的革命情感。此后,萧友梅曾留学日本及德国,归来后长期致力于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将所学的音乐知识倾囊相授。在他所培养的音乐专才中,最杰出的代表便有冼星海、贺绿汀、刘雪庵等,可见他对后世影响深远。萧友梅先生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勤俭严谨的办学态度,为中国音乐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前,传统音乐教育只囿于文人自娱自乐、修身养性,而从事表演艺术者在社会上的地位也相对较低,但正因萧友梅先生鞠躬尽瘁的普及,才令“国民音乐教育”的理念进一步深入民心。
  早年移居上海的南下人吕文成,同样书写着与故土中山血脉相连的音乐故事。他是著名的民族音乐家、作曲家与演奏家,还是出色的粤曲演出者。由于自幼酷爱民间音乐与书法艺术,他从小就常聆听老艺人演奏,后又在名师指导下苦练成家,更在年少时便享有“二胡王”的美誉。吕文成熟谙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尤其擅长高胡,曾在高胡上首用钢丝弦,演奏出高亢绮丽的音色,独创“粤胡”奏法,并使之成为广东音乐及粤剧伴奏独树一帜的乐器,促进了广东音乐的发展。在保留本土特色的同时,这位“广东音乐之父”还善于吸收西洋音乐的优点,创作的百多首广东音乐作品中,包括《步步高》、《平湖秋月》、《蕉石鸣琴》等脍炙人口的传世名篇,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民族音乐瑰宝。
  时光荏苒,及至上世纪80年代末,又一位中山籍音乐家活跃于国内乐坛。祖籍南朗镇的作曲家李海鹰曾凭一曲《弯弯的月亮》,风靡了整个华人世界。此后,他不断创作,终成为内地流行音乐界跨年代、跨领域、跨风格的顶尖人物。三十多年来,李海鹰用自己独特的音乐走过风风雨雨的艺术追求之路,代表作还包括《七子之歌》、《走四方》、《过河》等街知巷闻的经典。去年,其工作室落户翠亨,在落成仪式上,李海鹰表示,“南朗是爷爷、父亲和我的根,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我写过多少的曲目,这里都是我创作的源泉之地,就像《弯弯的月亮》一样。”由此亦可见故土对其音乐创作有着深入骨髓的影响。
  在中山这座小小的城市里,还曾走出歌词大师韦瀚章、粤剧名伶唐雪卿、钢琴大师肖淑娴、著名女指挥家杨嘉仁、著名作曲家郑桦、陆云、草田,著名女歌唱家周碧珍,著名钢琴家鲍蕙荞,著名评剧作曲家黄平,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吴其辉,著名指挥家林友声等音乐大家。而这些灿若星河的名字,又反哺着这座城市的音乐素养,让城里的人们得到音乐的惠泽。
  未来:在探索中寻求创新
  城市人文氛境的养成,绝非一蹴即就之事,而这些年来,各领域的人士也都加入到创作的队伍中,为中山的音乐事业添砖加瓦。2005年末市文化艺术中心的建成与投入使用,无疑是里程碑式的事件。这座建筑物被构筑成现代化的大舞台,透明琴键似的玻璃幕墙与水帘相接,在高空鸟瞰下相互映照着,那轻晃的波光如同在潋滟深处奏响了清脆的钢琴曲。而此后,随着各地乃至各国名团名家纷纷前来表演,人们的文化艺术生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令人兴奋的音乐事件,在这座城市及我们的周边逐日上演。2009年,首届“中山杯”华侨文学奖的主题曲《华侨,中国桥》本为市政协主席丘树宏的诗作,后经李海鹰谱曲,为亘古乡情添上了华丽外衣,更成为了中央电视台“中华长歌行”2011年春节专题的节目之一。其后,丘树宏还为曾在中山拍摄的电视连续剧《下南洋》创作了客家山歌《阿妹寻哥洗琉琅》,为大型史诗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写下一首《世界潮流》。如今的交响音诗《孙中山》则更具规模。全诗共分九章,分别为《翠亨村》、《敢为天下先》、《建国方略》、《三民主义》《博爱》、《天下为公》、《中山路》、《中山魂》和《世界潮流》,近年来还先后在广州、中山、北京、吉隆坡等地演出。而李海鹰也在最近的交响音乐会上演绎了组歌《香山三韵》,表达浓郁的思乡之情。在他这次的音乐会上,有近七成的歌曲都是他重新创作的,而创作的过程皆在翠亨村的工作室里完成。
  此外,各种崭新的音乐尝试,也都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譬如由中山作家郑集思作词,由作曲家甘霖在中山历时五个月完成的大型交响音诗《神话中国》在国内公演时亦备受好评。文化艺术中心借艺术之门公益讲座等普及高雅音乐,开创星期二艺术沙龙等实验性模式,都获得了市民的喜爱及专家的好评。至于民间方面,也有像爵士音乐节等活动,丰富着人们的文化娱乐选择。
  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弯弯河道,是书写在地平线上的曲谱,也是融入中山人血脉里的音韵。而在这里的每一处风景,也都像是一个个跃动的音符,让我们一俯身便能听见这座城市的脉动,在悦心的韵律间,继续踏上探索更广阔世界的征程。

责任编辑: 周楠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