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下午,重庆市作家协会在本部115会议室举办了一次特别的学术研讨会——杨开显翻译诗集《钟摆下的歌吟——阿克梅派诗选》研讨会。
这是作协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文学翻译作品研讨会,也是第一次召开内容这样专业的研讨会。
召开这样的研讨会不仅是首次,而且更在于这种诗歌翻译的难度,因此它将对重庆文坛和译坛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诗人、诗评家和诗歌爱好者大多对俄罗斯白银时代的阿克梅诗歌流派并不熟悉,因为它在俄罗斯长期受到打压,在我国当然也难见踪影。杨开显先生翻译的这部阿克梅派三大师的作品,追求人格独立、思想解放和精神自由,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性,给中国读者带来了新鲜的富有营养的精神食粮。这本诗选的出版为我国填补了诗歌领域的一个空白。
与会者专家学者、翻译家、诗评家和诗人对这部诗集的出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研讨会由市作协译委会主任桑凤平主持。市作协主席陈川首先发言,他说这部诗集的出版为重庆文学翻译创作界带来了希望。他希望重庆能出更多的好作品,使重庆文学翻译界在全国产生大的影响。
重庆诗词学会副会长万龙生发言称,现代人约束太多,杨开显先生原本在科技领域就很有成就,文学翻译仅仅是他的业余爱好。他在翻译中还注重了原诗的格律,用我们的格律体新诗形式很好地表现出原诗的风格和风貌,可以说这是中国译诗艺术成年的又一例证,甚至范本,能有这样的成绩是相当难能可贵的,他的译作中凝聚着现代人积极的思想感情。
《西南大学学报》副主编、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蒋登科认为,从俄语到汉语,能靠业余时间不断出版作品,触发了我们一些小思考:1)怎样看待先锋派;2)关于诗歌的信仰问题,利用诗歌应对世界一般不太有功利,目前能把诗作为信仰的人并不多见;3)对语言文化的敬畏。文学和文学翻译是杨开显先生的业余爱好,在完成了大量软科学研究项目的同时,他还翻译和撰写了其他不少文学著作。杨开显先生翻译的这部诗集,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当下意义。我愿意在这里向杨开显先生表达我的真诚敬意。
重庆大学教授、重庆市翻译家协会会长杜承南认为,该译诗集的出版有几大罕见:其一是作协举办这样的研讨会罕见;其二是自学俄语罕见;其三是学理工科的人热爱诗歌翻译不是一般的罕见;其四是出诗集不交钱,还得稿费罕见。
重庆唯一的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重庆新诗学会会长傅天琳感叹道,拿到这本书都不知道阿克梅这样一个流派,没想到俄罗斯有这么苦难的诗人,这么好的诗人,它让我读到了俄罗斯诗歌的月亮,原来诗人是这么炼成的,读了译诗集及其序言和附录后感到十分震撼。
重庆新诗学会秘书长范明发言道,把这个译本中的几首诗与其他有关翻译家译的几首诗对比,发觉这个译本翻译得很好、很传神,读起这本诗集来,感到很有启发。与当代社会浮躁相比,我们现在的诗人距离人民太远,日子过得太舒服。世界上只有沉淀下来的才是精华。
《重庆晨报》副总编、诗人何房子发言称,该诗集采用现代手法,翻译相当经典,堪称现代诗歌翻译代表,它表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痛苦的经历,而创作本身可以超越时代,反映出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
重庆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段海生读后不无感叹道,我们当今社会居然还有为诗歌坚守下来的学理工科的学者,它印证了这样一条真理,“真正的诗人是天生的。”
四川外国语大学俄语系系主任李小桃教授颇有感言,称这部诗集翻译得准确,很好,让人感受很深,翻译是靠实力说话的,它体现了重庆文学和重庆文学翻译的水平,这种水平因这部译作而在提升。
西南大学教授、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熊辉更是认为,杨开显翻译的这本诗选在阿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