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下午,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终揭晓,川籍女诗人翟永明获年度杰出作家奖,这也是首次将这一重要奖项颁给诗人。
波西米亚风格的穿着,西班牙女郎般洒脱的外表,一双令人印象深刻的大眼睛,内里却有着如小女孩面对陌生世界时的张皇。
她就是翟永明,天生一副美人骨架,诗歌中却多有几分英气,像她的言语一样,声音柔和沉静,话不多说,却一语中的。
诗歌已不再如80年代
翟永明的获奖,令诗歌再次引起关注。但在翟永明眼中,诗歌已不再如80年代,难以回到文学主流地位。
“尽管如此,并不能停止真正热爱诗歌的人的创作。”翟永明说,从表面看,和她同时代的诗人似乎有些沉寂,实际上他们都在通过各种渠道继续诗歌创作。
“眼下,人们更乐于寻找一种快餐式的阅读。诗歌所谓的边缘化,对全世界来说都是同样的一个事实。但我想这只是一个短暂时期,人们终将回归文化,再次关注诗歌。诗人不会因为时代因素而停止创作,而爱诗的人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去寻找好的诗来读。”
她说,无论诗歌的地位如何,它都在反映人心灵的历史。“我有时非常虚无,需要一个东西来支撑自己,使自己不觉得是行尸走肉。诗歌正是起到了这种类似信仰的作用。”
抒写女性但不愿被贴标签
从80年代到现在,30多年,翟永明说她从来没有停止过文学创作,对诗歌的坚持却一如既往。尽管题材比较宽泛,但有关女性的主题一直伴随她整个写作过程。
翟永明并不愿意自己被贴上某种标签。作为女人,抒写女性她有着更加天然的优势;而作为诗人,她希望读者能发现她诗歌世界的多样性,她选择用诗歌讲述不同的女人故事。
“比如我的新诗集《行间距》中有来自不同时代、拥有不同经历的不同女人:有同母亲一代女性的对话;有与古代女性的对话;也有描述普通底层女性的命运。作为一个女人,我更能体会女性的现实处境。而诗人的眼光,也令我能够敏锐地捕捉女性地位与现状所发生的微妙变化。”
酒吧是诗人的自留地
1998年,翟永明在成都玉林西路开的白夜酒吧,给了她一个生存的背景,一直支撑着翟永明的诗歌创作。
“白夜”时常举行诗歌朗诵会,有诗人,有诗歌爱好者,还有高校在读大学生。他们因为热爱诗歌,自发聚集到“白夜”,高声朗读自己喜欢的作品。也有人将自己的新诗拿到这里,与朋友们共享。热闹的“白夜”这些年,也积攒了很多故事和人气。
在翟永明看来,一个文学酒吧能够成为成都文化人的交流平台并不新奇,普通老百姓会有自己的夜生活,就好像成都的市民总是喜欢“冷淡杯”“夜啤酒”,酒吧则是另一种选择。在这里有自由交流的空间,也有独立思考的环境,有灯光、音乐、人影制造的幻觉,也有散场之后留下的现实。
她不是个善于沟通的人,还不能够自如应对各种来人;她不是个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傲女诗人,接触过她的人,都知道她总让人感觉十分亲近;她不是个事事特立独行的人,但是她真正地做到了只为自己而作自己。
正如她的诗中所写:“我,一个狂想/充满深渊的魅力/偶然被你诞生/泥土和天空二者合一/你把我叫做女人/并强化了我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