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天。/草长莺飞,万物生长。/我们以诗歌的名义,/聚在一起,/让美妙的文字温暖心灵。/来吧,爱诗的人们——/无论你在哪里,/都欢迎加入这个春天的狂欢节!”
3月30日下午,在中国具有标志性的历史文化地标桂林王城国学堂外面,大大的“第四届桂林诗会”海报配以煽情的文字,分外夺人眼球。
三月里,漓江边,青草醒来,百花吐蕊,诗歌和激情在热恋。
由桂林市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举办的第四届桂林诗会诗歌朗诵会在桂林市隆重举行。来自湖南、广东、安徽、香港以及广西各地的70多位诗人聚集一团,他们用普通话或粤语,朗诵诗歌,谈论诗歌,诠释对诗歌的敬意和缠绵,一起探讨“诗歌寒冬”、“诗歌回暖”与“诗歌之春”的话题。玉林诗人朱山坡、陈琦、琬琦、江南烟雨、梁践、李京东、梁梅坤等一起参加了活动。
温暖牌+趣味性
读诗:谁说只是小众的事情
一年一度的桂林诗会是由桂林作协诗歌委员会主办的民间诗会,从2010年开始在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举行。从最初的聚会、喝茶、聊天、喝酒、读诗,发展到今天的读诗、论诗;参会人员也从最初的仅限于桂林、柳州等广西本土诗人,扩大到今年的广西、湖南、广东、安徽、香港等五省区。尤其是广西,著名的扬子鳄、自行车诗社、漆诗歌沙龙“三巨头”悉数登场。一个民间诗会正成为广西诗歌界,甚至华南、中南几省响当当的诗歌品牌。
此次桂林诗会读诗会的地点选在著名的桂林王城国学堂举行。王城位于桂林市中心的独秀峰下,是明代的靖江王府,“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就出自桂林王城的一处碑文。据诗人刘春介绍,之所以煞费苦心选择这个地点读诗,主要看中的是其人文气息以及与诗歌相近的因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当广西师大文学院国学班学员身着汉服表演《诗经·郑风·子衿》,古琴演奏高手演奏名曲《高山流水》时,你才会真正体验到读诗会选择此地的妙处。当古筝高手的音乐如行云流水滑过古老的靖江王府上空时,你才会真正体会到诗歌的高雅和敬畏。
功利性+实用性+精神性
论诗:我为什么写诗
3月31日,与会诗人移师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称的风景胜地阳朔,在遇龙河畔的两江炎黄书画院,诗人们就“我为什么写诗”议题各抒己见。讨论时有交锋,气氛热烈。
2012年中国文化界标志性的事件便是莫言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一夜之间,沉寂多年的中国文学重返舆论中心。世俗眼中,莫言获奖的最大焦点在于他获得750万元奖金。但同时也有来自世俗的另一种声音:750万元甚至在北京市区还买不起一套三居室的住房……然而,对于热爱文学、执著写作的人来说,文学难道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挣钱的工具?如果以此衡量文学的价值与得失,那么除莫言等少数文坛大腕以外的绝大多数中国作家,他们一生执著于文学,却可能依然清贫,他们的人生价值何在?而对于那些也立志于写作,但至今仍在文学小径上苦苦跋涉的文青发烧友,他们是否应该及早回头或改弦易辙?还有,文学的春天真正来到了吗?诗歌的春天真的来临了吗?为什么我听到一个全国著名的文学期刊的编辑说,他们那家杂志的小说排不下时,杂志老总想也不想就下令撤掉了所有的诗歌?难道诗歌真的不如小说“老大”吗?……
有鉴于此,第四届桂林诗会筹委会在内部征集了很多话题后,最后才定下“我为什么写诗”这个听起来似乎“废话”实则很能让人争辩的诗歌话题。果不其然,这个话题一抛出,就引发意见相左或截然不同的观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