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中山,尤其令人瞩目。
任何时候,你推开“中山”这扇
中国的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中山,尤其令人瞩目。
任何时候,你推开“中山”这扇窗,中国风起云涌的近现代史就会扑面而来;穿越这些历史烟云,中国改革开放的跌宕起伏与波澜壮阔尽收眼底。
悄无声息地,中山就点燃了一个民族的激情,自己却在沉静中成长为共和国的脊梁,也尽情地孕育着百姓的幸福。
当我们再次习惯性地祭出“厚重”这个词,才发现,对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任何的表述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实际上,写不尽的中山,是历史、是文化;读不完的中山,是感动、是崇敬。
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是幸福的。
就好比丘树宏,他是一名行政官员,也是一位诗人,每天触摸着这座城市的脉搏,注目一天天成长的街道和楼宇,白天行走着文化之旅,夜晚挥舞着如椽诗笔。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汗水与脚步都恰到好处地与脚下的大地融为一体,这不能说不是一种幸福。就是在这座城市里,丘树宏写下了《30年:变革大交响》、《共和国之恋》、《孙中山》、《海上丝路》等影响中国诗坛以至社会各界的大型诗歌作品,更以一系列以文化巧妙切入的活动和项目,使这个地方赢得了一个个“四两拔千斤”的城市营销硕果。
丘树宏与中山,恰如一位诗人与一座城市的幸福邂逅。因此,所有的故事,对丘树宏来说,无论是公职之责,还是诗心澄澈,八小时内外,都氤氲着“文化”的魅力。
一个填补国内空白的文学奖
2009年8月,首届“中山杯”华侨文学奖在北京面向世界正式启动的时候,想必很多人并没意识到,一个划时代的文化事件正在破壳。
2009年11月12日,那是孙中山诞辰143周年的日子,“中山杯”华侨文学奖在中山颁奖,当严歌苓、洛夫、张翎等知名作家走过“星光大道”,走出一道开先河的靓丽直线后,很多人惊呼,中山市的博爱胸怀开启了华文文学大气派!
颁奖前的行政仪式,丘树宏全程主持。
此时,他的身份是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东道主。沉着、激情、儒雅、细致;剪裁相当得体的中山装,时不时用语言传递出几丝幽默。谦谦之中总隐隐有一股定力,又蕴含着随时可以爆发的张力,恰似这座城市的底蕴。
那一刻,聚光灯下,丘树宏很中国、很华人、很中山。
实际上,从“中山杯”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到最后的颁奖典礼,这只是呈现在前台的光彩。幕后的种种操持,尤其是酝酿过程中的思维碰撞,其实是一次艰难的心路历程和体力磨练。这一切,作为主要策划者和主要组织实施者,丘树宏心中最为明了。
“为打造文化名城,中山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孙中山文化工程’、‘历史文化工程’等‘八大文化工程’。其中,大力推进孙中山文化工程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实际上中山建设文化名城主打两张牌:‘孙中山文化牌’、‘华侨文化牌’。但是,仅仅有了名堂还不行,还需要有自己的抓手,要有自己的名牌项目。”
这是中山市当时面临的课题,当然,也是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丘树宏义不容辞的课题。
开始,他想到过引进一些国家级文化项目在中山落地,但总觉引进的项目与中山市无关且费用不菲,自己就把自己否定了。
再后来,丘树宏就琢磨着,过去人们都在强调打“爱国侨牌”、“经济侨牌”、“旅游侨牌”,现在是到了打“文化侨牌”的时候了。
作为著名的作家、诗人,丘树宏在工作之余,自然对文化文学领域的事儿关注得多一些,时不时琢磨着,有那么一刻,几个词跃然而出,按照一种恰到好处的秩序,定格为“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