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诗歌最大的热点,无疑是新媒体、新机制对诗歌产生、传播方式的介入。传统纸媒特别是文学和诗歌期刊日渐式微是这些年来不争的事实,尽管文学纸刊在守护诗歌的纯正性、高雅品质上依然有着自身不可忽略的作用,但由于发行量有限,很难对更大范围的诗歌爱好者产生影响,故而近年诗歌圈子化益发凸显,读诗写诗似乎成了诗人之间的事情。可喜的是,社会综合力量特别是传媒和网络对诗的关注和提供平台支持,使诗歌出现了一些新气象,开始恢复诗歌进入大众日常生活、提升国民审美力的功能。其中群众性参与面特别有成效的当属广东小学生诗歌节,主办方囊括了宣传、教育、新闻、文学有关部门,2012年投稿作品超过3.5万首,在参与人数上比前两届的6000首和20000首更上一层楼,选手覆盖全国各省市,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也首次有小学生报名参赛。还为几百所小学的诗教老师开了诗歌讲座,挂牌了50所诗歌教育示范学校。特别是运用微博对诗歌进行发布获得了空前回应,2011年“每周一星”首推王芗远《夏天到了,春天还没来》被网友转发6千多次,而2012年“每周一星”首推朱尔《挑妈妈》被转发了3万余次。转发者多的有数百万粉丝,少的也有几十个,这样一首诗被过千万人阅读,即使在诗歌热的上个世纪80年代也是无法想象的。颁奖当天,还启动了“助童为乐”儿童诗歌音乐公益计划。目前,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10位音乐人已经为10首小学生优秀诗歌作品谱曲,接下来“助童为乐”项目将依托小学生诗歌节,计划用5年制作100首新时代少儿喜爱传唱的诗歌歌曲。微博等新媒体之所以能够成为诗歌火热的微现场,是因为年轻人里不乏用手机写诗读诗的人,我曾说过:“微博是数字时代迄今为止文字最少的传播媒介,诗歌是古老岁月语言最精炼的文学体裁,微诗歌使新与旧完美契合,让诗歌与手机短信段子这样一种崭新的文学形式发生了隐秘联系,再度恢复脍炙人口的功能。”诗人伊沙以网易为主体推出的《新世纪诗典》,继续他的“经典主义、好诗立场”,让诗人的佳作通过微博每天都传播出去并转发互动,最后再落地纸质出版,是与时俱进的成功范例。而微博上的诗歌爱好者十分庞大,据我所知,仅腾讯微博的“微诗体学会”就多达3000人,其中广东70后诗人高世现主持的《新诗经》,通过腾讯微博推了近1000位诗人,可以说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汉语诗歌联展”,其中以诗歌爱好者为主体,当然也囊括了相当一部分有影响的诗人。期间有记者曾以《2012,我们以微博的方式影响中国诗歌》在腾讯网、新华网、人民网等数十家网站做了报道。这类注重开放性多元化的诗歌活动还有深圳的“诗歌人间”和“第一朗读者”,前者让与会诗人在书城等大庭广众朗诵,报纸大篇幅推荐;后者强调面向圈子而不止于圈子,面对公众,让参与活动的诗歌的阅读者和聆听者上台成为朗读者,还通过唱诗,演诗展现诗歌。以上这些“全民阅读”意味的诗歌活动都是跨部门联手打造的,突破了过去单一由文学、文化部门主办诗歌活动的模式。诗歌纸刊也纷纷注入“网络元素”,如《诗刊》的“博客秀”,《诗歌月刊》的“E网诗选”,《中国诗歌》的“网络专号”等,都体现了纸刊与网络互动的另一种形式。但网络诗歌的状况并非一成不变,过去十余年曾经风靡网络的诗歌论坛已几乎全数凋敝,《诗生活》依旧挺立,在于综合性,“诗通社”全年发布了大大小小各种诗事特别是民间的诗歌消息,而非凭借论坛上的作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中国诗歌流派网”,它正式上线到今天也不过1年零1个月,其会员发展到2549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