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初读陆健《一位美仑美奂的小诗人之歌》颇为惊讶,这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组诗力作。首先这组诗的结构或曰章
初读陆健《一位美仑美奂的小诗人之歌》颇为惊讶,这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组诗力作。首先这组诗的结构或曰章法不同以往,别开生面,或如他在诗中写到的音乐对位法,彰显出作者的精心和野心。这组诗的结构恰似复式建筑,每首诗都像别致的小别墅,既相承为一体,又可独立为私人空间。而复式错层,又增加了这组诗的旋律性——犹如复调音乐一样产生轮唱、轮奏丰富的旋律和变奏效果。这组诗鲜明的结构性特征,主要体现在诗题的设置上,大题为虚,小题为实。大题全部引用古今中外诗人、名著名言,作为引领、关照、限定与转换的出发点,并在写作中发生对话、易位和语义双关的效应。就是说引号里的这句诗、这句话出自别处,它打开了读者的视野。“这是发出的一声呼唤或是唤起一段回忆,交流如此这般建立:所有的作品,全部的文学宝库被简约地回顾,和我的作品一道在读者的脑中交织。”1陆健的诗题作用在于将他文(他言)引入诗中,将他人的目的地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开启自己的诗歌之路。说此大题为虚,是因历史的弥漫性,这关照并不完全对应现实,易位或错位的产生就是要引入“一小段现实”。这是应答的一小段现实,也是偏离的一小段现实,互文的意义就在于作者如何贡献这一小段现实。在这组诗中,这一小段现实即是大题之下的两个小题,又可分为副题、实题,也可以都称之为实题(如A,a标识)。陆健在诗题的设置上可能采用了音乐的方式,大题1——引句,两个小题A,,a——诗行(一小段现实),如此设置诗题实为鲜见,也极易造成迷惑,但其整组诗又如此章法严谨,丝毫不变。困难在于对小题A,,a两首诗的理解,A的诗行短,,a的诗行长,每一大题下都是如此。细读此诗,A,,a均是对大题引用的发挥,当然也未必完全如此,有时也是a对A的回应与延伸。就是说,写作时虽有限定,但诗歌本身要求更多的自由与易位。从阅读角度上说,你完全可以在大题的引领下直接沉入到一小段现实中去;但从批评的角度上看,理解这组诗首先是要领会诗题设置的良苦用心,一切自由的获得都在这严谨、整饬的形式之中,它带来此起彼伏的旋律、多声部的变化,与心灵对话,与诗歌对话,在与世界、历史、现实交织、挣扎、质疑的过程中,便打开了理解这位美仑美奂的小诗人的大门。马拉美说过:“所有的书多多少少都融入了有意转述的人言。”陆健这组诗的互文性是明显的,这不仅说他有很好的胃口,而且还有鲜明的价值取向。他说:“我的天职是塑造一个当代诗人的形象/我必须千百次地打碎、塑造我自己”。当代诗人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他者、前辈诗人(强力诗人),他者、他言在诗中的引用便不可避免,甚至出现频率是极高的,以至于他在诗中自嘲:“有人在我的作品里常常遇到熟人/因此不得不常常脱帽致敬.。”他先自我消解,省得别人指指点点。这是互文性鲜明的特征,也说明陆健是诚实的、自信的,至少它会产生对话关系,引语不是简单的借用,而是推动这组诗发展的主题。引用、嵌入、粘贴这些常见的互文手法,不仅出现在文学理论中,也发生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在中原地带的一些村落居民建筑中就有这样的例子,而且发生的年代比我们知道互文性要早。河南民间的建筑就有将古墓砖石镶嵌在墙体内的,起到承重、稳固整体的作用,但它却来自另一个遥远的年代——历史深处,它镶嵌在现代的民居建筑中浑然为一体。然而,它确实是外来物,它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语码系统,也有其特殊的历史含义。你完全可以从墙体中轻易地识别它并将其摘出,它本身就浓缩着一个世界。这种历史性的杂糅带来了时间、空间的易位和沧桑感,它也加入到这一小段实现中,发出它独有的声音。可以说历史的关照无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