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头条
诗人在青海过节诗歌在青海过节 访《绿风》主编曲近


  导读: 2007年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期间,从新疆石河子风尘仆仆而来的曲近,在饱览了青海的山光水色之后,创作了组诗
    2007年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期间,从新疆石河子风尘仆仆而来的曲近,在饱览了青海的山光水色之后,创作了组诗《青海行吟》。青海那空旷而高远、宁静而生动的风姿和韵味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眼中,青海,是如此澄澈明净,又是如此充满诗意。他曾这样深情缱绻地写道:“王洛宾初识卓玛的地方/尕连手眉目传情的地方/花儿不能唱只能漫/像青稞酒香漫过来/像油菜花香漫过来/最后漫过来的才是/歌手心灵深处的颤动……”他这样由衷地赞叹:“金银滩/花一半,草一半/歌一半,情一半”……就在那一年,当车过循化黄河大桥时,年过半百的曲近望着波涛滚滚的黄河,高兴得像个孩子,他带着诗人的激情和率真大声呼喊:“黄河,我一定会再来的!青海,我一定会再来的!”

  如今,当第三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到来的时候,身为《绿风》诗刊编辑部主编的曲近果然又一次踏上了青海这片高大陆。作为一个爱诗而又写诗的文艺工作者,一个在边疆地区生活、工作多年,见惯了雪山、戈壁、大漠的西部人,他觉得自己和青海在精神气质上有许多相通之处。他为“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所营造的浓郁而醇厚的诗歌氛围所沉醉,他说:“在青海举办国际诗歌节,体现了青海人的胆识和气魄,它在认识上的高度超过了青海地理上的高度,令人钦佩。”

  曲近看上去面容清癯,然而,正是这样一位看上去瘦削文弱的诗人,短暂的交谈之后,你就能感受到他像沙漠中常见的胡杨与红柳一般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感受到他那被昆仑雪和大漠风砥砺而出的坚韧与顽强。或许,这是四十年边疆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或许,这是生活和诗歌对他熏陶和濡染的结果?

  曲近是1986年调入《绿风》诗刊当编辑的。《绿风》虽远在边疆,却以“雄浑、大气、纯正、雅致”的特色和气派受到诗人和诗歌爱好者的广泛关注。活跃于当代中国诗坛的一大批诗人几乎都在《绿风》发表过作品。一度风靡中国诗坛的“新边塞诗”即以《绿风》为大本营。从2005年开始,《绿风》一直关注、支持网络诗歌创作,每年都要编辑出版一期“网络诗歌精品专号”。写诗、看诗、编诗是多年来曲近生活的全部内容,他为此而忙碌着奔波着痛苦并快乐着。他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浇灌着属于自己的诗歌绿洲,在诗歌的土地上埋头耕耘。他说诗人是个很崇高的称谓,是诗人,就应该对社会有所担当,应该具有责任意识,具有血性和激情,不为小我而吟哦,要为大我而歌唱。

  已经从事诗歌创作近三十年的曲近先后出版了《敲响手鼓》、《与鹤同舞》、《精神苦胆》、《马匹啃食十月的阳光》等多部诗集。他坦言诗歌是他的精神依托。他感谢诗歌为他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也感谢写作为他带来的心灵安宁。他说:沉浸在诗歌中是一种享受,而且是有些奢侈的享受。因为参加青海湖诗歌节,见到那么多诗人,听到那么多诗歌,他更是感慨良多:“昌耀的诗曾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昌耀是青海的骄傲,也是西北的骄傲。我曾经为他写过一首《鹰或者灯盏》。再次来到昌耀生活工作过的这片土地,我很激动。看到青海能有这么高雅的精神大餐,能有这么深厚的诗歌情怀,不能不让人感动。诗人在青海过节,诗歌在青海过节,青海使我们感受到诗人与诗歌的荣耀。在这里,诗人们共聚一堂,共叙诗事,共商未来,诗歌已然成为人类心灵的鸡汤,成为诗人沟通的桥梁。青海湖诗歌节是一次诗歌的盛会,更是一次文化的盛会,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责任编辑: 周楠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