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高治军近日出版的诗集《诗颂中原》,试图用诗歌的形式展现厚重的中原文化,开创了用诗歌歌咏中原历史文化的
高治军近日出版的诗集《诗颂中原》,试图用诗歌的形式展现厚重的中原文化,开创了用诗歌歌咏中原历史文化的新形式。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试图用诗歌的形式全面展现厚重的中原大地,这本身也算得上一个宏大的构想。出于对家乡的真情挚爱、文人的社会负责和诗人压抑不住的激情,历时数年,作者把理想变成了现实,谱写了一个用当代诗歌记录河南历史、展现中原文化、歌颂中原风物的新篇章。
《诗颂中原》收录诗作260首。《郑州吟》、《开封梦》、《洛阳行》、《安阳歌》等记录了古城的历史,描绘出今日的新貌;老子和庄子、杜甫与韩愈等先贤与文豪在诗中羽化登仙、款款走来;少林寺、禹王台、函谷关,在久经唐风宋雨之后,被作者从历史的深处打捞出来,被赋予了新的张力与内涵。诗人夏登白云山,春钓雁鸣湖,时有“江山扶绣户,日月近雕梁”的豪迈,也有“试马迎头翠,过花满手香”之春情;既有“漏尽钟声动,星稀鹤梦残”之空灵,也有“雁引愁心去,山衔明月来”之意境。作者写洛阳牡丹、开封菊花,赞禹州钧瓷,叹朱仙镇年画;诗人听《莺声》、闻《槐香》,赏《郑东夜景》、沐《金水秋风》,与自然打成一片,忘我地沉醉在桑梓的怀抱里。
与诗人一贯的诗风相同,倾情是《诗颂中原》的最大特点。无论是对历史、山川的追述与歌咏,还是对季节、草木的感怀与心动,作者都是以情开路,以情注物,言为心声。在《洛阳行》中作者写道:“大河滔滔东流去,欲说洛阳已无语。只闻远山有一言(即上有天堂,下有北邙),魂归北邙还故园。”洛阳是作者的故乡,赤子心、故乡情到了“已无语”的程度,连落叶也要归根,读来令人动容。《伊水》是一首四言新古,全诗词秀调雅,字古情长,摇曳出伊人的碎步,荡漾起诗经的芬芳。“秋水醉煞人,直想带家回。”(《心飞》)要把秋水“据为己有”的冲动,非情浓诗人莫能言也。
朴实的性情决定了诗人纯朴的文风:不矫揉造作,不炫耀技巧,直抒胸中臆,不为形式拘。作为国际中华诗词总会副会长,作者古诗文基础深厚,音韵娴熟,已出版诗集8部,但始终保持一颗淳朴的心。无论在与诗友平日的唱和中,还是在他的诗歌研讨会上,诗人都多次表示,写诗不会因文害意,不愿因韵误情。他写《桂香》:“夜半缘何披衣起,为有桂香入帘来。”他写《蒹葭》:“蒹葭苍苍,绿水漾漾。所谓青女,竟往何方。”简洁里蕴蓄着丰满,朴素中包含着纯真。有时,作者甚至直接用口语入诗,用“遍地寻春不知处,春在树上已安家”来写寻春的妙处,读来浅显易懂又琅琅上口;而“两盆牡丹伴新年,也无缺来也无憾”(《牡丹》)、“此生唯为悦人目,仙客如何不来赏”(《仙客来》),质朴中又蕴含着哲理。
诗与美是一对孪生姊妹,诗揭开帷幕,露出世界所隐藏的美。在《诗颂中原》中,诗人总是在寻找美、发现美、表达美、享受美。无论是对圣贤先哲的追思,还是对历史遗存的探寻,无论是对浩瀚宇宙的俯仰观照,还是对空山林溪的状物临摹,大至松风明月、天光云影,小到夕阳的一抹余晖、寒潭渐合的几丝波纹,诗人都在观察与发掘、体验与思考、赞美与歌唱。正如泰戈尔所言,当文学的魔棒一触到细小的生命——一朵野花或一片绿叶时,其强烈的光亮让帝王们黯然失色。
读高治军的诗作,不但可以体验到美的意象、美的诗境,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因善而生的美的境界与理想;不但可以欣赏到美的语言、音韵,还能触摸到诗人求美、唯美的心律。作者对黄河湿地雁鸣湖情有独钟,以“闻鸡踏露起,戴月不忍归”的深情留下数十篇佳作,大都美不胜收。其中,或有独辟蹊径的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试图用诗歌的形式全面展现厚重的中原大地,这本身也算得上一个宏大的构想。出于对家乡的真情挚爱、文人的社会负责和诗人压抑不住的激情,历时数年,作者把理想变成了现实,谱写了一个用当代诗歌记录河南历史、展现中原文化、歌颂中原风物的新篇章。
《诗颂中原》收录诗作260首。《郑州吟》、《开封梦》、《洛阳行》、《安阳歌》等记录了古城的历史,描绘出今日的新貌;老子和庄子、杜甫与韩愈等先贤与文豪在诗中羽化登仙、款款走来;少林寺、禹王台、函谷关,在久经唐风宋雨之后,被作者从历史的深处打捞出来,被赋予了新的张力与内涵。诗人夏登白云山,春钓雁鸣湖,时有“江山扶绣户,日月近雕梁”的豪迈,也有“试马迎头翠,过花满手香”之春情;既有“漏尽钟声动,星稀鹤梦残”之空灵,也有“雁引愁心去,山衔明月来”之意境。作者写洛阳牡丹、开封菊花,赞禹州钧瓷,叹朱仙镇年画;诗人听《莺声》、闻《槐香》,赏《郑东夜景》、沐《金水秋风》,与自然打成一片,忘我地沉醉在桑梓的怀抱里。
与诗人一贯的诗风相同,倾情是《诗颂中原》的最大特点。无论是对历史、山川的追述与歌咏,还是对季节、草木的感怀与心动,作者都是以情开路,以情注物,言为心声。在《洛阳行》中作者写道:“大河滔滔东流去,欲说洛阳已无语。只闻远山有一言(即上有天堂,下有北邙),魂归北邙还故园。”洛阳是作者的故乡,赤子心、故乡情到了“已无语”的程度,连落叶也要归根,读来令人动容。《伊水》是一首四言新古,全诗词秀调雅,字古情长,摇曳出伊人的碎步,荡漾起诗经的芬芳。“秋水醉煞人,直想带家回。”(《心飞》)要把秋水“据为己有”的冲动,非情浓诗人莫能言也。
朴实的性情决定了诗人纯朴的文风:不矫揉造作,不炫耀技巧,直抒胸中臆,不为形式拘。作为国际中华诗词总会副会长,作者古诗文基础深厚,音韵娴熟,已出版诗集8部,但始终保持一颗淳朴的心。无论在与诗友平日的唱和中,还是在他的诗歌研讨会上,诗人都多次表示,写诗不会因文害意,不愿因韵误情。他写《桂香》:“夜半缘何披衣起,为有桂香入帘来。”他写《蒹葭》:“蒹葭苍苍,绿水漾漾。所谓青女,竟往何方。”简洁里蕴蓄着丰满,朴素中包含着纯真。有时,作者甚至直接用口语入诗,用“遍地寻春不知处,春在树上已安家”来写寻春的妙处,读来浅显易懂又琅琅上口;而“两盆牡丹伴新年,也无缺来也无憾”(《牡丹》)、“此生唯为悦人目,仙客如何不来赏”(《仙客来》),质朴中又蕴含着哲理。
诗与美是一对孪生姊妹,诗揭开帷幕,露出世界所隐藏的美。在《诗颂中原》中,诗人总是在寻找美、发现美、表达美、享受美。无论是对圣贤先哲的追思,还是对历史遗存的探寻,无论是对浩瀚宇宙的俯仰观照,还是对空山林溪的状物临摹,大至松风明月、天光云影,小到夕阳的一抹余晖、寒潭渐合的几丝波纹,诗人都在观察与发掘、体验与思考、赞美与歌唱。正如泰戈尔所言,当文学的魔棒一触到细小的生命——一朵野花或一片绿叶时,其强烈的光亮让帝王们黯然失色。
读高治军的诗作,不但可以体验到美的意象、美的诗境,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因善而生的美的境界与理想;不但可以欣赏到美的语言、音韵,还能触摸到诗人求美、唯美的心律。作者对黄河湿地雁鸣湖情有独钟,以“闻鸡踏露起,戴月不忍归”的深情留下数十篇佳作,大都美不胜收。其中,或有独辟蹊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