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 姜红伟
访问者:姜红伟(诗歌史研究者,诗歌资料收藏家,八十年代诗歌纪念馆馆长)
受访人:桑克(原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85级学生,诗人,现在《黑龙江日报》社工作。)
问: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大学生诗歌的黄金时代,您认同这个观点吗?
答:我坚信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黄金时代。即便如此,说它是黄金时代仍旧只是相对而言的,因为它包含着一个潜在的前提:之前或者之后的时代类似于黑铁的或者青铜的或者白银的时代。将任何事物绝对化肯定是不行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现在的这个时代依然是黄金时代。一切取决于看待问题的角度,因为测试黄金时代的标准已经发生变化,比如说过去可能会把参加人数的多少作为一种标准,而今天可能会把个人发布诗歌作品的自由程度作为一种标准。在不同标准之下得出的结论肯定是不同的。当然我们面对个人回忆的时候可能会尽量挑选那些比较美好的部分。
问:在大学期间,您参加或者创办过诗歌社团或文学社团吗?担任什么角色?参加或举办过哪些诗歌活动啊?
答:我当时参加的主要文学社团是中文系的五四文学社和学校的太阳风诗社。我是五四文学社文学期刊《双桅船》的编辑。师姐赵文彤当时是主编,她把我叫去谈做编辑这个事情的时候,师兄李忠实也在。我当时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务,但是在我做编辑的时间里一期杂志都没出,我不知道具体原因,但是后来猜测可能还是和没有经费有关。加入太阳风诗社没几天,我就被任命为创作部副部长,后来社长唐小林卸任,我被推举为社长。我当社长之后,在小伙伴们的帮助下,组织诗歌朗诵会、诗歌橱窗展览、诗歌比赛、诗歌讲座、诗歌研讨会,辅导其他系所的文学社团创作,参加其他高校的朗诵会。
问:您参与创办过诗歌刊物吗?编印或出版过诗集吗?
答:1986年自筹资金创办《太阳风》诗刊,创刊词是我写的,主编是任卫东。这本杂志在我卸任之后由黄祖民继续出刊,他是我的下任社长。1988年我出了第一本诗集《午夜的雪》,同年我又印了一本诗歌合集《无法标题》,是与女朋友的诗合在一起油印的。同时油印诗集的人还有伊沙和徐江。三本书的封面设计都是伊沙,包括题签。毕业后,1990年我的师弟李骏给我编辑并打印了一本诗集《泪水》,里面收录23首诗。
问:您如何看待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意义和价值?
答:意义是深远的,价值是巨大的。红伟,你一问到意义和价值这两个宏大的词汇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深远与巨大这两个对应的宏大词汇。至于意义为什么深远,是因为我觉得事隔二十多年或者三十多年,我们仍旧在不时地谈论它,或者我们一直在庸俗的日常生活之中或者秘密的精神生活之中暗中享受着它的伟大成果。我相信这也是你做80年代诗歌现象研究的主要动力。
问:目前,诗坛上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是继朦胧诗运动之后、第三代诗歌运动之前的一场重要的诗歌运动,您认为呢?
答:我认为当然是这样的,而且这个运动的广泛性是超过它们的。它是整整一代人的文化记忆,而不是几个人的或者几十个人的。它们的重要性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样的,不存在谁更轻谁更重的问题。至于其他方面的思考我觉得还不够成熟,不能拿出来和大家一同分享,但是其中的部分思考已经包含在我刚才对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价值的相关思考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