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10年11月20日上午,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人民文学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ldqu
2010年11月20日上午,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人民文学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大厦召开。会议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思敬教授主持。谢冕、邵燕祥、成幼殊、陈鲁直、灰娃、张同吾、孙玉石、骆寒超、吴开晋、鲁煤、邓荫柯、傅天虹、潘凯雄、管士光、杨匡汉、王光明、莫文征、李润霞、王清平、张清华、王家新、雪漪、北塔、卢桢、张松建、张桃洲、孙晓娅等4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学者到会。
屠岸,1923年生于江苏省常州市,本名蒋壁厚,当代重要的翻译家和诗人,1940年代初正式开始写诗,迄今犹积极从事诗歌创作。著有诗集《萱荫阁诗抄》、《屠岸十四行诗》、《哑歌人的自白——屠岸诗选》、《诗爱者的自白——屠岸的散文和散文诗》、《深秋有如初春 屠岸诗选》等。屠岸先生一直致力于诗歌翻译事业,1950年即翻译出版中国第一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1997年出版的译本《济慈诗选》,获得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翻译奖。
研讨会上,吴思敬代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致辞。他对屠岸先生的高洁人品表示敬重,称屠岸是中国诗坛一株当之无愧的“世纪之树”,拥有诗化的人生。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代表人民文学出版社致辞,他认为屠岸文如其人,在写诗与译诗之间相得益彰地处理好了借鉴与原创之间的关系并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会上大家对屠岸的诗学创作和诗歌创作积极讨论,对屠岸古典诗歌创作与新诗创作的相互影响及促进、十四行诗创作、其诗学主张“客体感受力”等问题深入分析,气氛热烈。中国传媒大学文艺系教授陆健因出差托学生向屠岸赠送了甲骨文书法一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匡汉亦向屠岸赠字一幅。
会议结尾,屠岸对研讨会致深情答辞,表示感恩。他对主办单位、所有与会朋友等表示感谢,对所有发言、评论以及大家的真诚表示感谢。他认为研讨会为自己上了有益的一课,从中受到了鼓励,并表示生命不息,诗歌追求不已。
研讨会持续了三个多小时,进展顺利。最后由吴思敬总结发言,他认为这次研讨会开得非常成功,感谢屠岸先生毕生的诗歌创作及高度成就,感谢各位与会嘉宾。屠岸诗歌研究是一个长久的大课题,本次研讨会是对其深入研究的一个新起点。
(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