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头条
第二届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候选诗人名单(共9名)


  导读:第二届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候选诗人名单(共9名) (按姓氏笔画排序) 候选人名单: 牛汉(中国)加

第二届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候选诗人名单(共9名)
                     (按姓氏笔画排序)
 
 
候选人名单:
 
牛汉(中国)
加里·斯奈德(美国)
汉斯·马格努斯·恩策斯贝尔格(德国)
托马斯·温茨洛瓦(立陶宛)
伊夫·博纳富瓦(法国)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波兰)
谷川俊太郎(日本)
何塞·埃米利奥·帕切科(墨西哥)
痖弦(中国台湾)
 
 
候选人简介:
 
牛汉简介
   牛汉,中国著名诗人。1923年10月生于 山西定襄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父亲是个具有艺术气质和民主自由思想的中学教员,大革命时期在北京大学旁听过,旧诗写得颇有功力。母亲教他诵读唐诗。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亲流亡到陕西,在西安叫卖过报纸,学过几个月绘画,徒步攀越陇山到达天水,进入一个专收战区流亡学生的中学读书。入迷地画画写诗,几次想去陕北鲁艺学习未成。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五十年代受到不公正待遇。文革期间受到迫害。七十年代,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代表作有《悼念一棵枫树》和《半棵树》等。出版过散文集《牛汉散文》、《萤火集》、《童年牧歌》等。 多次获各类文学奖。牛汉的诗,兼有历史的深度和心灵的深度,兼有对于社会现实的体验和生命的体验,兼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加里·斯奈德简介
   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美国著名诗人。1930年出生于旧金山。在西雅图以北的一家农场长大。大学期间学习过人类学。热爱体力劳动。当过护林工和伐木工。还学习过日语和汉语。上世纪六十年代,与金斯堡和费林杰一起参加过许多左翼活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先后在日本长期生活,修习禅宗。1975年,他以诗集《龟岛》获得普利策诗歌奖。主要作品有《草莓宴》、《碎基石》、《神话和典籍》、《无尽的山河》、《偏僻的乡村》、《关于波浪》等诗集。他还翻译出版了中国诗僧寒山的作品。禅宗影响的缘故,他的诗歌总是弥漫着一种宁静和快乐。在他眼里,最寻常的事物都充满了诗意。他用诗歌向世界万物表达敬意。
 
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尔格简介

  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尔格(Hans Magnus Enzensberger),德国著名诗人。1929年生于德国南部的考夫博伊伦,在纽伦堡度过童年。后在埃朗根、汉堡、弗赖堡和法国巴黎等大学学习文学理论、语言和哲学,并获得博士学位。曾担任电台和出版社的编辑,在大学讲授诗歌美学,游历世界各地。他以诗集《狼的辩护》一举成名。先后获得过多种奖项,包括权威性的毕希纳奖。他的诗锋利泼辣、诙谐幽默,风格近似海涅与布莱希特,是个具有强烈社会批判意识的诗人。主要诗集还有《国语》、《盲文》、《陵墓》、《未来音乐》等。他强调作家的社会责任,认为诗是干预现实的“武器”,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1965年起他创办的不定期刊物《指南》,成为1968年联邦德国学生运动的“思想先锋”,著有政论集《空谈》和《1967至1973年的政治见解》(1974)等。他也写了不少出色的小说和戏剧,翻译了聂鲁达等多人的诗歌,被认为是健在的最重要的德语作家之一。
 
托马斯·温茨洛瓦简介
   托马斯·温茨洛瓦(Tomas Venclova),著名立陶宛诗人、学者和翻译家。1937年出生于波罗的海海滨小城克莱佩达。曾就读于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后留校长期教授文学、符号学和比较语言学。大学教书期间,撰写了不少有关欧洲文学的论文,并出版过两部学术专著。教书之余,从事诗歌创作和诗歌翻译。1977年,开始流亡生涯,在巴黎短暂逗留后,来到美国。由于米沃什的大力举荐,获得加州大学一教职。在美国,被认为是“布罗茨基诗群”的重要成员。现为耶鲁大学斯拉夫语言文学系教授。主要诗集有《语言的符号》、《冬日对话》等。温茨洛瓦是一位沉重的现实成就的沉重的诗人,把诗歌当作抗衡黑暗的最后的武器。历史感和命运感,像两个难解难分的主旋律,不断地在他的诗歌中回荡。
 
伊夫·博纳富瓦简介
   伊夫·博纳富瓦(Yves Bonnefoy),著名法国诗人。1923年生于图尔。先后在普瓦提埃大学和索邦大学学习数学和哲学,聆听过加斯东·巴什拉的教诲。年轻时曾同布勒东有过一段密切交往,后同其决裂。1953年,他出版第一本诗集《杜弗的动与静》,被认为是诗界一件大事,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迄今已出版数十部诗集、随笔集和评论集:《昨日大漠一片》(1958)、《刻字的石头》(1965)、《陷进门口的圈套》(1975)、《无光的一切》(1987)、随笔集《不可能的》(1959)、《在芒图做的一个梦》(1967)和《红云》(1977)。除了写作,他还翻译莎士比亚的戏剧和叶芝的诗歌。1981年至1993年,博纳富瓦任法兰西学院教授,主讲诗学与诗歌的功能。他也许是所有活着的法国诗人中最德高望重、功成名就的一位。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简介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Adam Zagajewski),波兰极具国际影响的诗人、小说家、散文家。1945年生于利沃夫(今属立陶宛),出生后即随全家迁居格维里策。1970年代成名,是新浪潮派诗歌的代表人物。1982年移居巴黎。主要作品有《公报》、《肉铺》、《画布》、《炽烈的土地》、《欲望》等。2004年获得由美国《今日世界文学》颁发的诺斯达特文学奖。扎加耶夫斯基的诗歌贴近生活真实,抛弃了语言中华而不实的成分,风格简洁、朴实,富于思想色彩。米沃什称赞“历史和形而上的沉思在扎加耶夫斯基的诗中得以统一”。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苏珊·桑塔格在《重点所在》一书里,对扎加耶夫斯基作品的风格这样写道:“这里虽然有痛苦,但平静总能不断地降临。这里有鄙视,但博爱的钟声迟早总会敲响。这里也有绝望,但慰藉的到来同样势不可挡。”
 
谷川俊太郎简介
谷川俊太郎,日本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翻译家。1931年出生。17岁出版了处女诗集《二十亿光年的孤独》,并以此诗集被称为昭和时期的宇宙诗人。之后相继出版了《62首十四行诗》、《关于爱》等七十余部诗集。“生命”、“生活”和“人性”是谷川俊太郎抒写的主题。他的诗作,语言简练、干净、纯粹,尤其是近年的禅意与空灵,透出一种感性的东方智慧。在战后崛起的日本当代诗人当中独树一帜,被誉为日本现代诗歌旗手。曾多次访问过中国。中国读者十分熟悉他的诗歌。
 
何塞·埃米利奥·帕切科简介
  何塞·埃米利奥·帕切科(José Emilio Pacheco),墨西哥著名诗人、散文家。1939年生于墨西哥城。由于对古典与现代形式的把握以及对世界诗歌的借鉴,他在墨西哥文坛,成名甚早。除诗文创作之外,作为翻译家和出版家,他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获得的重要文学奖项有阿瓜斯卡连特斯全国诗歌奖(1969)、哈维尔·比利亚乌鲁蒂亚奖(1973)、国家报刊文学奖(1980)、国家科学艺术奖(1992)、国家文学奖(1993)、何塞·阿松森·席尔瓦诗歌奖(1996)、首届何塞·多诺索伊比利亚美洲文学奖(2001),奥克塔维奥·帕斯文学奖(2003)、巴勃罗·聂鲁达伊比利亚诗歌奖(2004),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卡诗歌奖(2005),索菲亚王后伊比利亚美洲诗歌奖和塞万提斯文学奖(2009)等。他的主要诗作有《夜的元素》(1963)、《火的平静》(1966)、《不要问我如何消磨时光》(1969)、《去而不回》(1973)、《岛屿漂流》(1976)、《从那时起》(1980)、《海上的劳作》(1983)、《我看土地》(1986)、《记忆的城市》(1991)、《月亮的寂静》(1994)、《流沙:1992-1998的诗》(2000)、《总之》(2005)等。
 
痖弦简介
 痖弦,著名台湾诗人,原名王庆鳞。1932年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县(今南阳市宛城区)东庄的一个农民家庭。六岁入本地杨庄营小学,九岁入南阳私立南都中学,十六岁入豫衡联合中学,1949年8月,在湖南参加了国民党军队,并随之去台。到台湾后进国民党政工干校的影剧系学习,1953年3月毕业后分配到国民党海军工作。1961年任晨光广播电台台长。1966年12月,以少校军衔退伍。1969年任台湾“中国青年写作协会”总干事。1974年兼任华欣文化事业中心总编辑及《中华文艺》总编辑。1975年任幼狮文化公司期刊总编辑。1977年10月起担任台湾《联合报》副刊主编至今。其间曾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创作中心,并入威斯康辛大学学习。主要著作有《痖弦诗抄》、《深渊》、《盐》等诗集。


责任编辑: 周楠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