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一天,郭小川女儿郭晓惠来电,谈起《一个人和一个时代·郭小川文集、郭小川画传》。我和郭小川家族有
一天,郭小川女儿郭晓惠来电,谈起《一个人和一个时代·郭小川文集、郭小川画传》。我和郭小川家族有着30多年的情感联系,他的音容笑貌和一行行跳入眼帘的诗句,使我感到他仍在大家中间,只是时代的一位缺席者。
我在中学时代是郭小川的仰慕者,他的《望星空》、《雪和山谷》和《一个和八个》,是我从别人那里借来、再一行一行抄写的,足足有两大本子,然后再借给其他人传抄。“文革”期间,内蒙古兵团知青中流传的《郭小川诗抄》,就是我最先拿给他们的。
我的好友马敬仲是郭小川的好友。“文革”前,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与小川相识。“文革”中,他时常把小川的各种消息告诉我,并在一个夏日的傍晚,把我带进了虎坊桥的小川家中,从此开始了我和小川家族的交往。
郭小川被“四人帮”迫害,当时下放在河南,难得回一次北京。那天去看望他的,还有北影四大名导演之一的崔嵬、新疆军区文工团作曲家田歌等。小川谈了很多对诗歌创作的看法。记得他在谈到诗人的个性时说,“不能够总沿用那些别人的陈词旧语,要有创新,要学会创造新鲜生动的词汇出来”。今天想起,他所讲不仅是指诗歌,还暗指当时蔓延在社会上千篇一律的假话、套话、空话和大话。
那天聊到很晚,几次告辞都被小川挽留。他还颇带神秘地表示,要到书房去一下,有一首新诗要读给大家听。他在光明日报工作的夫人杜惠笑盈盈地走来,端了盘西瓜要大家边吃边等。
这首新作就是后来刊登在《新体育》上的长诗《万里长江横渡》,也是给小川再次带来灾祸的作品。当年,江青看到这首诗后说,这个“老修正主义分子”又出来了,说这首诗是“571工程纪要”的翻版,并把诗中“崭新崭新的太阳照亮了千家万户”牵强附会说,“大谈太阳只有一个,就是毛主席,何来另一个崭新的太阳?”把反毛的罪名硬扣到小川头上。后来还听说,林彪一家在温都尔汗摔死后,在毛家湾搜查到的叶群遗物中,发现一个本子上有“文艺问郭”的字句,于是不分青红皂白,也成了小川的新罪证。
大约是1975年秋季的一天,马敬仲悄悄把一叠稿纸交给我,并把上面“初稿的初稿,还需要做多次多次的修改。属于‘参考消息’一类,万勿外传”的字句指给我看。原来,这是小川新作及他的特别注明。这就是那首不知打动过多少人心的《团泊洼的秋天》。我把它一口气读完。至今,我还能背诵出其中的段落,尤其是诗中几次出现的叠句——“团泊洼,团泊洼,你真是这样静静的吗?”道出了在当年那个特殊岁月,人们寓景寄情的愤懑心声。
小川写这首诗时,还在被隔离审查。但他坚定地表示:“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这写自“四人帮”倒台前夕,启迪人们精神解放的抗争诗句,也是当时中国罕有的凄美的天鹅之声。
如今,斯人已逝。可他一直未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尽管他在一些人心目中仍是“马雅可夫斯基式的革命诗人”的形象,但更多的人,则是通过12卷的《郭小川全集》尤其是其中占了一半篇幅的日记、书信、检查等内容,看到了一位诗人的全部和真实的。社会上一般的全集出版,多为展示作者的完美,甚至还要承袭“为尊者讳”的传统。但《郭小川全集》的编者,也就是小川的家人,承袭的却是他真诚坦白的襟怀,还了一个完整真实的郭小川给读者。
郭小川全
我在中学时代是郭小川的仰慕者,他的《望星空》、《雪和山谷》和《一个和八个》,是我从别人那里借来、再一行一行抄写的,足足有两大本子,然后再借给其他人传抄。“文革”期间,内蒙古兵团知青中流传的《郭小川诗抄》,就是我最先拿给他们的。
我的好友马敬仲是郭小川的好友。“文革”前,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与小川相识。“文革”中,他时常把小川的各种消息告诉我,并在一个夏日的傍晚,把我带进了虎坊桥的小川家中,从此开始了我和小川家族的交往。
郭小川被“四人帮”迫害,当时下放在河南,难得回一次北京。那天去看望他的,还有北影四大名导演之一的崔嵬、新疆军区文工团作曲家田歌等。小川谈了很多对诗歌创作的看法。记得他在谈到诗人的个性时说,“不能够总沿用那些别人的陈词旧语,要有创新,要学会创造新鲜生动的词汇出来”。今天想起,他所讲不仅是指诗歌,还暗指当时蔓延在社会上千篇一律的假话、套话、空话和大话。
那天聊到很晚,几次告辞都被小川挽留。他还颇带神秘地表示,要到书房去一下,有一首新诗要读给大家听。他在光明日报工作的夫人杜惠笑盈盈地走来,端了盘西瓜要大家边吃边等。
这首新作就是后来刊登在《新体育》上的长诗《万里长江横渡》,也是给小川再次带来灾祸的作品。当年,江青看到这首诗后说,这个“老修正主义分子”又出来了,说这首诗是“571工程纪要”的翻版,并把诗中“崭新崭新的太阳照亮了千家万户”牵强附会说,“大谈太阳只有一个,就是毛主席,何来另一个崭新的太阳?”把反毛的罪名硬扣到小川头上。后来还听说,林彪一家在温都尔汗摔死后,在毛家湾搜查到的叶群遗物中,发现一个本子上有“文艺问郭”的字句,于是不分青红皂白,也成了小川的新罪证。
大约是1975年秋季的一天,马敬仲悄悄把一叠稿纸交给我,并把上面“初稿的初稿,还需要做多次多次的修改。属于‘参考消息’一类,万勿外传”的字句指给我看。原来,这是小川新作及他的特别注明。这就是那首不知打动过多少人心的《团泊洼的秋天》。我把它一口气读完。至今,我还能背诵出其中的段落,尤其是诗中几次出现的叠句——“团泊洼,团泊洼,你真是这样静静的吗?”道出了在当年那个特殊岁月,人们寓景寄情的愤懑心声。
小川写这首诗时,还在被隔离审查。但他坚定地表示:“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这写自“四人帮”倒台前夕,启迪人们精神解放的抗争诗句,也是当时中国罕有的凄美的天鹅之声。
如今,斯人已逝。可他一直未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尽管他在一些人心目中仍是“马雅可夫斯基式的革命诗人”的形象,但更多的人,则是通过12卷的《郭小川全集》尤其是其中占了一半篇幅的日记、书信、检查等内容,看到了一位诗人的全部和真实的。社会上一般的全集出版,多为展示作者的完美,甚至还要承袭“为尊者讳”的传统。但《郭小川全集》的编者,也就是小川的家人,承袭的却是他真诚坦白的襟怀,还了一个完整真实的郭小川给读者。
郭小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