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万里行”启动仪式纪实
第一章 梦回秭归
刚刚的雷鸣电闪,一度让我担心今天的航班能否准时出港。因为参加中国诗歌万里行秭归启动仪式的领导和诗人要先在武汉会合,然后直赴屈子的故乡。庆幸的是天公做美,没多久便云收雨敛。
当飞机从轰鸣中离开地面,我的心却早已飞向远在湖北的秭归。秭归,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诗歌发展的重要精神源头,是所有爱国的中国人特别是中国诗人朝觐的圣地,也是当今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库首所在地。
“中国诗歌万里行”这艘中国诗坛的航空母舰,经过中国诗歌学会多年的筹备运作,就要从屈子故里出航了。这是中国诗坛的一项大型文化工程,也是为了响应、贯彻中央关于文化“三下乡”号召,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向广大群众传递诗歌精神,增进诗人与人民的联系,树立诗人的良好形象,促进诗歌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让诗歌真正回归民众的一项重大举措。
远处那云卷云舒,似无数条龙舟在江上竞舸。而更远处的一团云,就象梦中的屈子挺立江头,峨冠博带,兰草香衣。他缓缓走来,朝我走来。这个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啊,他是否知道在今年的大端午,将有一场盛大的诗会在秭归举行?他是否又带着新的诗作给家乡人以惊喜?
西方的天空突现一条滚滚的红色江水,多象被寻找屈子的千万把火举燃红,那里正是屈子故里的上空啊。酷夏的天空如此丰满而变幻,令机舱内的我一阵阵晕眩。恍惚中听到诗歌那毕毕剥剥的音节在敲打着机翼,一团团白色的诗絮在空中疯狂燃烧。
航班正点到达武汉天河机场,参加此次活动的卓尔企业董事长、湖北青年诗人阎志是武汉站的接待者,刚下飞机就被阎志的秘书接到了武汉长海大酒店。“我叫桑恒昌。”先我而至的著名诗人桑恒昌先生一见面就来个直面“人生”,从未谋面却神交久已的诗人就这样突然出现你的面前,突然变得紧张的气氛被一句话点燃成飘在武汉上空的诗意。
早在6月28日,中国诗歌学会就在网上公布了此次参加活动的全国知名诗人名单。他们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王巨才,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副主任张同吾,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诗歌万里总策划祁人,《诗刊》编委、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朱先树,《诗刊》编委、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宗鄂,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桑恒昌,四川《星星》诗刊主编李自国,安徽《诗歌月刊》主编王明韵,中国诗歌学会组联部副主任张环,《书画天地》杂志主编周占林,《诗潮》常务副主编李秀珊,湖北省作协党组书记韦启文,湖北省作协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理事谢克强,《长江文艺》主编刘益善,卓尔企业董事长、湖北青年诗人阎志。
6月30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们在卓尔集团的小会议室里欢聚一堂。“中国诗歌万里行”总策划祁人向大家简单介绍了与会情况,原定参会的李自国、王明韵、李秀珊等诗人均因本单位重要活动而未能到会,这不能不说是这次活动的一点小小遗憾。
汽车经过6个小时的颠簸,过三峡、穿山洞、经西陵长江大桥,晚上8点在秭归大酒店与先期到达的王巨才书记和张同吾秘书长会合。大家终于走进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故里,开始与二千多年前的诗坛前辈亲密接触。
第二章 诗意秭归
宁静湛蓝的天空与美涣美仑的高峡平湖交相辉映,归州街早已被巨大的兴奋与幸福填满。
2004年7月1日,中国诗坛会永远记住这个日子:在诗歌越来越走向“边缘化”的时刻,中国诗歌学会责无旁贷地承担起重振诗歌事业的历史重任,一场声势浩大的诗歌运动工程――“中国诗歌万里行”活动的启动仪式在湖北秭归正式举行。秭归,再次成为让世人关注的焦点。来自中国作协、中国诗歌学会及湖北省委领导和活跃在各条战线的近50多名诗人满怀虔诚的心情走进了启动仪式现场。
9点整,在秭归实验小学36名小学生《橘颂》的朗诵声中,由中国诗歌学会和秭归县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诗歌万里行”启动仪式在归州街拉开序幕。随着铿锵的鼓点,秭归文艺工作者表演的具有深刻楚文化内涵的节目,打动了每一位在场诗人的心。
“早在二千三百四十四年前,伟大的诗人屈原在秭归诞生,从此中国诗歌开始了辉煌的历程。世世代代的中国诗人,沿着屈原的足迹前进。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诗的丰碑,是秭归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二千三百四十四年后的今天,‘中国诗歌万里行’在秭归启动,这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秭归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中国诗歌学会共同的一种文化契机,表现了他们长远宏大的文化眼光。从此,我国当代诗歌更加贴近时代、更加贴近实际、更加贴近群众,将开创中国诗史的新纪元。未来将证明这一天具有极大的开创性和先导性……”主持人张同吾先生那颇有磁性的声音在归州街的上空久久回响。接着,秭归县人民政府罗县长代表四大班子、代表秭归四十万人民向参加此次活动诗人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祁人在向大家介绍了中国诗歌万里行的有关情况之后,并说:远在万里之外参加诗歌交流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青联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主任吉狄马加同志今天给我发来短信,他正在波兰参加诗歌交流活动,未能到会,向大家表示谦意,除祝贺启动仪式圆满成功外,并让我一定代他向屈子故里的四十万人民对此次活动的支持表示深深的感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王巨才代表中国作协做了重要讲话:在中国共产党庆祝建党83周年之即,“中国诗歌万里”行确定从秭归首发,是一个别具深意,再好不过的选择。这次活动,是中国诗坛的一件盛事,也是中国文学界的一件大事。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广阔的文化疆域中,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样式能象诗歌这样敏锐而又生动地反映时代的脉搏和人民的心声,也没有任何一种形态和样式能够象诗歌这样,深切而美妙地抚慰人们的灵魂,给人民以情感的陶冶和启迪。王巨才书记的讲话,为“中国诗歌万里行”启动仪式赋予了深刻而鲜明的意义。
桑恒昌代表与会诗人在会上做了令人激动、令人感慨的发言。
会场上另类风景是矗立在广场上的一块重约5吨的“中国诗歌万里行”纪念石。“中国诗歌万里行纪念石”十个烫金大字由吉狄马加书写,其背面镌刻着贺敬之、牛汉、屠岸、李瑛、绿原等100位全国著名诗人的亲笔签名。随着王巨才和秭归县委书记王万修为纪念石的揭幕,张同吾宣布:“中国诗歌万里行”正式启动。
第三章 两种意象
“中国诗歌万里行纪念石”上十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每一个字都透着庄重、透着灵动。与会的诗人纷纷在纪念石前合影留念,仿佛害怕这个日子会突然在自己的记忆深处远去。
到会的新闻媒体更是忙得不亦乐乎,湖北电台的记者采访了此次活动的总策划祁人先生,并向全省听众进行了实况转播。祁人说,“中国诗歌万里行”是一项宏大的诗歌工程,将以市场化、产品化、产业化、集约化的形式,通过实施“壹拾百千万”工程,最终实现以下目的:“壹”,就是打造“中国诗歌万里行”这个文化品牌;“拾”,是要在全国不同地区创建10个诗歌创作基地;“百”,将由中国诗歌学会分批组织各地知名诗人走进100个城市,与当地民众“亲密接触”,让诗歌走进大众,感染大众;“千”,在目前现有600余个民间诗歌组织基础上,扶植县级城乡建立1000个诗歌社团;“万”,是希望吸引更多的人热爱诗歌,逐步发现、培养1万名青年诗歌作者。同时为推动诗歌万里行活动的进行,组委会还将启动企业招标、冠名和实施中国诗歌万里行“商务形象大使”、“新闻形象大使”等一系列新的举措,为中国诗歌事业的繁荣和振兴,探索出一条健康发展的新路。
诗歌的震颤再一次感动湖北大地。
央视台的记者也把张同吾拉进镜头,让诗人在诗歌之外感受媒体的非常亲热。
王巨才、桑恒昌、宗鄂、刘益善等人在纪念石背面的百名诗人签名中认真地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就这样,整个归州街被节日的气氛拥抱着、亲吻着。
在会场的主席台上,“赞美生活、热爱诗歌”集体签名活动如火如荼,与会诗人和数千名中小学生、农民诗人及诗歌爱好者纷纷挤上前去,郑重地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姓名。每一笔一划都生动地表达了他们对诗歌的崇拜和热爱。
第四章 骚坛诗会
屈原故里燃诗情,高峡平湖喜相逢;携歌端午赴盛会,继承屈子离骚风。
7月1日下午的秭归县委会议室,在古筝优雅动听的旋律中,秭归县一中教师向清德《桔颂》的激情朗诵拉开了诗会序幕,尔后的秭归县一中学生张美玲、杨东升朗诵的《离骚》将诗会一开始就推向高潮。
乐平里的骚坛诗社成立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第一个农民诗社。今天骚坛诗社的18位农民诗人与参加中国诗歌万里行的著名诗人将同台献诗。
这里的端午诗会,是只有秭归人才非常看重的节日。秭归是屈原的诞生地,具有与中国其它地方不同的端午节文化。在中国很多地方只过一个端午节,而秭归却有三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使秭归在整个五月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里。他们认为,在大端午这个特别的节日,只有用诗才能把故乡人对屈原的爱戴和怀念之情表现的酣畅和雅致。端午诗会不限制参会人员长幼、不分尊卑,自由上台献诗,这里的一切都是浪漫和温馨的。
骚坛诗社老诗人徐正端第一个登台,他从怀中掏出了发黄的诗稿《吊屈原》,老而弥坚的声音,赢得无数崇敬的掌声。徐老刚刚念完,77岁的老诗人李盛良就登上诗台。而更让人激动的是这些活跃在楚乡的农民诗人在朗诵中兴奋地唱起了诗来,使整个诗会象西陵峡的江水一样波澜壮阔。
骚坛诗社社员的争先恐后使在场的著名诗人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谢克强激动了,念起了自己的得意之作《祖国》。桑恒昌也激动了,一口气朗诵了自己的三首诗。祁人、宗鄂等人动情的诗朗诵把诗会一次次推向高潮。刘益善说,上世纪70年代来到秭归,他就写过小诗《盼归秭归》,今天他又以同样的心情激情写下《盼归》。连笔者也无法逃脱诗意的包围,把新写的《端午节的江水从面前流过》献给生活在屈原故乡的亲人们。
诗会后,诗人书画家王巨才、张同吾、宗鄂、韦启文当场为秭归人民留下了他们的墨宝,给此次活动增添了诗情之外的画意。
诗人在歌唱,楚乡的山水也在歌唱。
第五章 诗舞晚会
秭归的夜晚充满喧闹和热烈。诗人们和秭归的诗歌爱好者从诗中走进舞池,表现他们诗歌之外的浪漫和潇洒。
令我没有想到是,所有的人中除我是舞盲和音盲外,诗评家朱先树也腼腆地躲在脚落里,看别人在舞池中尽情地旋转,享受这种激情带给自己的另类快感。谁知躲是躲不过的,一个姑娘的盛情邀请使他不得不笨拙地在舞池里跳了起来。这时,暗笑的却不独是我自己,桑恒昌和宗鄂也正为自己的此举在红红的烛光里偷着乐。一曲结束,朱先树先生半是为自己解脱半是戏谑地说:“他们几个在每次活动中总是欺负我。”大家听后一笑。而祁人那优美动听的歌唱惹来一阵阵掌声。
夜深了,而大家的睡意被江风吹得荡然无存。在一个名叫“牧羊人”的咖啡屋,诗人们与秭归的业余作者进行着另一场端午诗会。桑恒昌向诗爱者们增送了自己新出的三本诗集,并且在大家的要求下,为他们签名题词。这下,苦了没有带书的宗鄂,直埋怨祁人怎么没有通知让他带上自己的诗集?不过,没有带书不是理由,大家让他在桑恒昌的诗集上题词签名,开始宗鄂先生死活不干,我怎么能在别人的诗集上写字?这是对他人的不尊啊。但他怎么也缠不过众人的心情,最终每一个诗爱者都得到了心目中敬仰已久的诗坛前辈的亲笔签名。在之后的吟诵中,一杯杯啤酒却成了这次诗会的最高奖赏。
这个夜晚,我想到更多的还是屈原。此刻,啼听那窗外沙沙的风声,仿佛是三闾大夫在外面漫步,他是否在为这个大端午凌晨的诗会而激动?为新归州的兴盛而自豪?
第六章 书记恒昌
诗人总是渴望自由,因此诗人放荡而不羁。在每天的宴会上,桑恒昌和宗鄂先生总是躲在主宾席之外的另一个房间,美其名曰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在主位就座后,恒昌先生的幽默成了宴席上的另一道大菜。“今天,我代表秭归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及妇联,向远方的来客表示诚挚的谢意。大家如果对我这个县委书记没有什么意见,敬请大家干杯。”于是,大家便桑书记长桑书记短地叫了起来,并且每人都和书记不停地推杯换盏。这时,恒昌先生的酒量便显出了威力,60多岁的人了,却象小青年一样爽快与激动。在7月1日下午端午诗会后的书画活动中,有人求他写字或绘画,他总是说:“我把绘画交给了启文和宗鄂,把书法交给了同吾,所以我现在不能写也不能画了。”
宗鄂一语道破天机,只要有恒昌参加的诗歌活动,总是一片笑声,一片欢乐。
而其在启动仪式上的发言,却是那般地沉重与感人:“我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了秭归,来到了屈原故里的秭归,来到了与三峡大坝和高峡平湖为近邻的秭归,来到了为三峡工程做出了巨大牺牲也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秭归,来到了历史悠久而面貌全新的秭归,来到了具有脐橙之乡美称的秭归,来到了天然氧吧具说这里空气只要罐装就能出口的秭归,来到了我们许多人第一次来还没有走就想再来的秭归。我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呼唤扬帆启航、激流勇进的龙舟精神,就是呼唤顶天立地、改天换地的大坝精神,就是呼唤行万里长路、育万名诗人的诗歌精神,就是呼唤长歌当剑、肝胆报国的屈原精神。我们请长江做证,请青山做证,请秭归四十万父老乡亲来做证,呼唤就是不懈的追求,呼唤就是奋进的目标,呼唤就是诗人的心声,呼唤就是诗歌的保证,我们会以诗歌万里行启动仪式为一条新的起跑线,为了我们共同的事业和共同的明天,为了我们共同的友谊和共同的心愿,我们将一路奋进走下去。”
返回的飞机起飞时间,也成了这次活动的谈资。恒昌先生是我们这批人中最晚一个离开天河机场的。他说,每次活动他总是天生要送大家先行,自己最后一个离开,并且举出了若干个例子以证实他确实是每次活动的后围部队,宗鄂和先树对此做出了信誓旦旦的证言。
第七章 无闻寂寂
这次活动的热点人物当属祁人。从活动的构思和策划,他一心一意地沉在其中,只有他自己才能感受到个中滋味。在声名赫赫的背后,他用无数个不眠之夜装扮着“中国诗歌万里行”这艘中国诗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朱先树和他的诗评相比,则显出巨大的反差。天知道这个经常躲在远处观看别人表演的人,怎么能写出那么多洋洋洒洒令诗坛振奋的诗歌评论。
来自湖北的韦启文、谢克强、刘益善则是三个不同性格的诗人。韦启文不但是作家而且还是个画家,他笔下那灼人的红梅,令所有在场的人惊叹不已。谢克强却具有天生的诗人气质,今年5月,三峡总公司新闻宣传中心和长江文艺出版社在三峡工地联合举行了他的抒情长诗《三峡交响曲》单行本首发式暨研讨会。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赞其为“《三峡交响曲》以激扬的情绪,动人的笔触对三峡工程建设作了生动的描述,三峡的沧桑巨变和勃勃生机,建设者的精神风貌,万千移民的无私奉献,跃然纸上,感人肺腑。这是诗人个人创作的成功,也是当代新诗的一个可喜收获。”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总在默默地观察具有诗人风度的刘益善先生,他总是沉浸在某种遐思之中,独特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环是这次活动中惟一女性诗人,也是我们此行中的一位美女伴侣。她的美与恬静让人有种不可接近之感觉。就象秭归青山上的一朵花,纯净得令人胆战心惊,生怕一不小心而造成终生的伤害。
宗鄂借书题词别有新意,“楚人爱梅”却被他人道破天机。大家戏称其为大鄂,且大鄂画的小鸟戏荷图象他的诗一般令人回味无穷。
归州,就这样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页楚辞。在归州的日子里,那三峡大坝之雄伟、青山峭崖之俊秀、骚坛诗风之浓厚无不深深地打动着我,一种旺盛的力量在激励着我,如同沉睡中的呼唤与启示,让我站在归州与诗歌这条交叉的河流上,领略秭归特有的峡江风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知道,我这辈子是再也忘不了这个地方,忘不了诗歌给予的重任与期望。所有的燥热和苦闷都在诗歌的行走中远我而去,留下的只有屈原那《天问》如长江波涛般的此起彼伏,穿透所有的层峦叠蟑,穿透所有被诗遗忘的日子。
--7月3日夜急就于山野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