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什么?什么是诗?这是千古的追问。
中国有“诗言志”“诗缘情”之说。这是最脍炙人口的关于诗是什么的定义。然而,锺书说:“性情可以为诗,而非诗也。诗者,艺也。艺有规则禁忌,故曰:‘持’也。”同样的道理,“情志可以为诗,而未必成诗也。”因此,“艺之成败,系乎才也。”
国外呢?拜伦说:“诗是想象的熔岩。”庞德说:“诗是一种灵感数学。”这些所谓的界定,多是比喻性质的。
法国文学批评家史达尔论诗说:“要说什么不是诗歌,那是容易的”。确实如此,口水不是诗,谜语不是诗,散文的分行不是诗,平淡的口号也不是诗,粗俗的文字不是诗。
其实,什么是诗,也是可以认识的。“这些面庞从人群中涌现/湿漉漉的黑树干上花瓣朵朵”(美国庞德《在巴黎地铁站上》),这是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这是诗。都是经典的诗。
为什么这些是诗呢?笔者曾经与诗人黄东成老师讨论诗与非诗,他认为:现在诗与非诗的关键不在形式,不在分行,不在韵律,根本问题是有没有诗意,诗情,诗味,诗理,诗趣,也即诗里读不到诗质和诗核。这与笔者的诗观不谋而合,笔者一直以为,只要感情到位,思想深邃,耐人寻味,而以精粹的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什么样的形式都是好诗。
因此,诗可以朴实无华,但是不能不耐人寻味。诗可以直抒胸臆,但是不能没有内涵蕴藉。诗应该有其标新立异的创造,但是不能以让人看不懂的唬弄来显示高深与现代。诗还应该有其特殊的韵律形式,美国著名诗人弗罗斯特就曾说过:诗歌如不讲韵律,就像打网球不设拦网一样。故而,他很少写纯自由的诗。
拜伦说:“诗人是没有授权的世界仲裁,立法者。”真正的诗人,绝不是人格卑劣者;而人格卑劣者很难有好诗。一首好诗,需要有诸多的要素,而最突出的因素就是诗人良好的人格风范,就是要有以诗来提升人类精神、思考人生与生命的终极关怀的创作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