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诗歌民间写作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同时代诗人中,杨克几乎是30年来独有的在个人写作与公共空间一直寻找相切点的诗人。8月23日,南国书香节举办“杨克诗歌作品研讨会”,张清华、张柠、何言宏、邱华栋、刘醒龙、熊育群、谢有顺、申霞艳等20多位来自全国的著名诗人、学者和评论家,讨论了杨克在近30年来当代诗歌发展中的贡献,及其诗歌作品的丰富特质和杰出成就。
杨克是近30年来中国诗坛极其活跃,并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写作自觉的诗人。他既是口语写作的倡导者,也具有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他的诗歌有着鲜明的当下感、现实感,把个体的经验与时代的宏阔景象和公众经验汇于一体,形成独特的风格和气象。由于杨克包容万物的姿态和日常性的写作实践,他的诗歌为越来越多的诗人和普通读者所熟知,成为广东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诗人。《杨克的诗》2015年出版后热销长销,也是杨克诗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佐证。
“杨克属于这样一种类型,他面对一个陌生的事物时有惊喜的能力。在现代化的生存环境里,诗人对世界的好奇和新奇能力,就是诗性。”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柠分析说,中国诗歌历史太悠久,许多事物被古代诗歌写尽,当代诗人却没有能力把现代事物写入诗中。而在杨克眼里,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变成诗歌。
《人民》、《天河城广场》、《在东莞遇见一小块稻田》等诗歌都是杨克脍炙人口的名作,他以现代诗人的身份保持着对当下生活的敏锐和热情的记录,呈现出鲜明的日常性和宽阔的境界。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认为,这些诗歌的日常性背后有诗性和思想性,这样的诗句能够穿越现实物象,抵达心灵和精神。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何言宏指出,杨克对都市的表达和书写,这正是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严重缺乏的,连上海也不例外。“虽然杨克写了广州的酒吧、机场、火车站等等当地的都市景观和空间,但我们不如放大来看,杨克实际上代表了中国都市化转型和都市诗歌的一个高度,更为重要的是,杨克的诗歌写作有一种全球视野。”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清华认为,杨克直接参与了最近30年中国诗歌的精神、思想和文化运动,并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一个极具实力的有重要意义的诗人,因此,应在一个更长的历史跨度和更大的格局上来看待杨克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