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启动仪式现场。许特达 摄 12月6日下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诗歌朗诵会暨“记忆之盒”展示活动启动仪式,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举行。 启动仪式上,两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91岁的杨翠英和78岁的周文彬,讲述了他们亲历的悲惨岁月,并将印有自己照片的“记忆之盒”放置在现场二维码上。工作人员介绍,活动现场摆放的巨型二维码长宽均为4米,由100多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拼成,从高处扫描,即可进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虚拟
启动仪式现场。许特达 摄
12月6日下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诗歌朗诵会暨“记忆之盒”展示活动启动仪式,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举行。
启动仪式上,两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91岁的杨翠英和78岁的周文彬,讲述了他们亲历的悲惨岁月,并将印有自己照片的“记忆之盒”放置在现场二维码上。工作人员介绍,活动现场摆放的巨型二维码长宽均为4米,由100多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拼成,从高处扫描,即可进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虚拟全景,这也是南京首次通过虚拟现实和360场景的方式完整地呈现丛葬地。此外,扫描“记忆之盒”上的二维码,还可以看到幸存者的资料介绍以及当年他们所遭遇的苦难。
“记忆之盒”。许特达 摄
据悉,“记忆之盒”近日将走进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进行展示,最终放置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
活动现场,南京师范大学播音系学生还现场表演了诗歌朗诵《山河永固》和《紫金花》,用充满感染力的声音回望历史,追溯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捍卫尊严的岁月。
同时,在国家公祭日当天,南京各大中小学将组织诗歌朗诵队伍,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举办诗歌朗诵。(夏前坤 张秀枚)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文彬将印有自己照片的“记忆之盒”放置在二维码上。许特达 摄
现场诗歌朗诵。许特达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