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头条
蓬勃的诗歌,苍翠的《诗刊》


  导读:2017年1月25日是《诗刊》创刊60周年。60年是一个不短的周期,新人出,故人去,阅尽繁华,怀哉何已。60年来,《诗刊》见证了中国新诗的发展,也见证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运行轨迹。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诗刊》不仅成为社会主义文学与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也成为中国进入新时期的同行者与见证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作了意义深远的讲话,对我触动很大。我记得他引用的一句话:“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指明了,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人类社会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诗

2017年1月25日是《诗刊》创刊60周年。60年是一个不短的周期,新人出,故人去,阅尽繁华,怀哉何已。60年来,《诗刊》见证了中国新诗的发展,也见证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运行轨迹。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诗刊》不仅成为社会主义文学与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也成为中国进入新时期的同行者与见证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作了意义深远的讲话,对我触动很大。我记得他引用的一句话:“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指明了,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人类社会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诗歌是活的历史,是文学的先锋队与排头兵。诗歌创作只有深入社会、回归淳朴,才能从生活中感悟真实、书写美好。《诗刊》就是要做这样一个探索者和发现者,为诗歌创作擎旗引路。

却故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诗刊》在我国的文学版图上构筑了一个厚实丰富的文学世界,走过了艰辛而充满希望的60年历程。近年来,文学传播方式不断更新,全社会对诗歌的关注开始升温,《诗刊》也打开视野、抓住机遇、变革求新,同时更加注重呼应社会情绪,加强与诗人、读者的沟通与融合。《诗刊》把握社会热点与文学发展脉络,注重发掘贴近生活、歌咏时代的诗歌作品。我们努力呈现当下日常生活中震撼人心的人情之美、人性之美,如推出了普通工人、农民、进城打工者的诗歌,利用刊物的版面、朗诵会、网络新媒体等形式共同推广,使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新诗人崭露头角,展示他们的才华。

《诗刊》努力发现更年轻的一代新人,引导他们关注现实生活、表现社会情感,“发现”栏目每年重点推出10多位“80后”、“90后”诗人,甚至让2000年以来出生的小诗人也华丽出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较强反响。《诗刊》还一如既往地重视有成就的诗人,不断推出名家新作。多年以来,《诗刊》注重与诗人们交朋友,编辑与作者之间平等交流、融洽相处,使《诗刊》具有了国刊的担当和尊严。

《诗刊》于2013年及时成立了“子曰诗社”,在正刊调整、扩大古体诗词版面的同时,创办了每年4期的《诗刊》子曰增刊,活跃与激发了古体诗词的创作。同时,《诗刊》重视对品牌活动的培育与打造。创建于1980年的“青春诗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每年选拔15位40岁以内的青年诗人,隆重地在诗坛登台亮相。在打造常设品牌的同时,《诗刊》抓住机遇,紧扣时代脉搏,开展了许多积极的具有社会效应的诗歌活动,《诗刊》博客、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颇受文学界关注,“诗刊社”微信公众平台已达30余万订户。

这是一个美好而又繁杂多变的诗歌年代,《诗刊》已经做好了求真与时代,求亲与民众,坚定地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准备。

责任编辑: 山野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