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者:中外艺术家总编 金笛
被访者:张家界武陵源作协副主席彭丽珍
金笛:先谈一下您在什么时候喜欢上了文学,并开始创作的呢?
彭丽珍 :我其实是在90年代末就喜欢文学的,喜欢看一些文学类的东西。那个时候我刚刚自己下海经商。一开始由于经济条件不好,做大一点生意没有本钱,就只有背上黑白复印件宣传张家界的资料,上北京进行跑旅行社业务。在这个过程中,遇到过很多次的冷眼,保安不让进大门,处处碰壁,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正处于想放弃这个旅游行业时,晚上又想起那一篇曾经登上人民日报的《土家人的摇钱树》的文章,记者是吴昊叔叔,题材内容是他写的我。想到他这篇文章,我突然又来了动力,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第二天,跑去人民日报想找找他去,一大早出发赶到大门口,还是无法进门,那个时候没有电话联系方式。就只好每次买一份人民日报,北京日报、杂志拜读。后来也有将自己创业的艰难历程通过写日记的习惯写出来。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晚上抱着文学杂志睡觉,偶尔凌晨醒来就写。所以,没有一篇作品不是凌晨写出来的。
金笛:您的第一篇作品发表在什么刊物上,作品主要是哪些体裁?
彭丽珍:我的第一篇作品是发给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作协主席邓道理的微博,再刊登到武陵源文艺的《索溪相思》。我的作品主要是乡土。
金笛:获过什么奖没有,对文学创作今后有什么打算吗?
彭丽珍:我只获过二次奖,第一次,武陵源区宣传部发的,义务宣传贡献奖;第二次,武陵源区作协评选的一篇作品《长征路新故事》获三等奖。得奖只是起步,却在《张家界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散文诗歌作品,得到很多作家们的大力支持与好评。
我对文学创作的打算是:继续阅读大量民族优秀文学作品,挖掘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乡土文化气息的题材, 不求创作数量,只求创作质量、做到精益求精,以反映民生生活,接地气的创作为主。身为一位作协副主席,协助我们武陵源区作协主席朱明先的工作,带好我们这支队伍,每年策划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能为民生真正呐喊,挖掘农村原生态民族文化,原生态的农副产品进城,义务宣传正能量,依托张家界自然资源的原创作品。不写低级趣味的,以文出名,以文谋利,以假乱真。文学是我自己的精神需求,也要达到读者的精神需求,更能反映社会民生生活的进步。
在此之间,我能有机会向更多的文朋诗友学习,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金笛:您现在工作很忙,有时间创作吗?
彭丽珍:我确实每天工作时间都忙。但是,文学已经进入我生活中,成了我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要有全市作协安排的采风活动,尽量安排时间参加,目的是为了向文学创作前辈学习、掌握创作方法和技巧,挤出时间创作,逼迫自己成长。
金笛:您对当前的文坛有什么建议和期望?
彭丽珍:只希望文坛继续繁荣起来,沿着总书记习近平文艺上高峄的路线努力攀登。
金笛:如果方便的话聊一下您的家庭生活好吗?
彭丽珍:我家目前四口人,老公从事旅行社外联业务,大儿子自己开公司。我从事旅行社接待工作及旅游产品开发,女儿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读大二,小儿子读当地小学五年级。负担大,压力也大,但孩子们很争气,动力大。
金笛:现在您在旅游事业和文学创作两头兼顾的情况下会不会感到整天忙的没有时间照顾家庭和孩子?
彭丽珍:我的旅游事业主要靠我的职工团队努力而获得成功。我一直以来都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去培养和管理用人。我的员工有跟随我19年的老员工。文学创作根本不会占用我正常工作的时间。除采风活动外,我的孩子都是我自己带大,聘用有保姆。时间是流动的,合理安排运用是靠自己。
金笛:感谢您接受我的访谈,再见。
彭丽珍:好的,也非常感谢您的采访,谢谢金主编!
彭丽珍和著名影视演员赵亮
彭丽珍和国家文联副主席丹增
彭丽珍和(十五的月亮)词作家石翔
彭丽珍,女,土家族,湖南省张家界市作家协会会员,张家界天门诗社社员,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作家副主席,张家界中科网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张家界旮旯香食品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湖南(西部)张家界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在《张家界日报》等等报刊发表诗歌作品若干。彭丽珍还创作歌词,主要音乐作品有《狐仙灵芝》(张念升,彭丽珍作词;张程进作曲)、《祝酒歌》(彭丽珍、徐高栋作词;张远福、张雪阳作曲)、《秋季之缘》(彭丽珍作词;张念升作曲),这两首歌上线后,深受热爱音乐的网友们青睐。此外,由彭丽珍策划投资的作品《狐仙灵芝》、《秋季之缘》、《激流放歌张家界》、《神往天门》、《奇山恋》、《啊,妈妈的目光》等歌曲相继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