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上午,由中诗网、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主办,作家网、重庆酉阳县作协协办的崔荣德诗集《逆光行走》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常务副主任、原《诗刊》主编叶延滨,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人民日报社原高级编审石英,诗评家、《诗刊》编委朱先树,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曾凡华,中诗网主编、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副秘书长周占林,《中华辞赋》主编顾建平,诗人、书法家、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陆健,评论家、《诗歌地理》主编李犁,中国文联出版社诗歌分社总监洪烛,作家网总编赵智,《中国作家》编辑部主任方文,中诗网副主编、《世界汉诗》(学术版)执行主编陈泰灸,中诗网副主编周楠等20余人参加。座谈会由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秘书长祁人主持。
研讨会一开始,周占林首先向与会诗人、学者介绍了重庆籍草根诗人崔荣德的情况。崔荣德可谓生活经历坎坷,人生诸多磨难,但他却矢志不移地进行着诗歌创作。崔荣德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重庆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教育专著《六瓣文德书(我的作文秘笈)》、诗集《低处的树说》《梦回唐朝》《逆光行走》等。他在基层的工作中,吃苦耐劳,勇于创新,近年来还获得了重庆最美乡村教师、重庆教书育人楷模等光荣称号,做为重庆酉阳第十六届县人大代表、后坪乡党代表,他敬业爱党,得到各级领导和学校师生的诸多赞誉。
诗集《逆光行走》是崔荣德的第四本诗集,由国务院参事忽培元题写书名,吴传玖、刘辉、许庆胜、雷丛俊等分别作序。全书分为“逆光行走”、“人在旅途”、“风花雪月”三个部分,收录了作者近5年来创作的近500首现代诗作,集中体现了诗人对渝东南武陵山区乡村人文生活的观照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纷繁世界底层生活中成长的心路历程。
与会诗人、学者对崔荣德诗集《逆光行走》出版纷纷表达了祝贺,并对崔荣德在诗歌创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赞赏,并从不同的视角对崔荣德诗歌的艺术特色、创作风格进行了深刻细致的剖析和解读。
叶延滨谈到,崔荣德的诗歌是从生活中来的,有自己对生活的独特发现。这些作品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写作的真挚挚爱,体现出了较好的诗歌感觉和写作才华。总体上而言,崔荣德写作的路子非常正,但有个别诗歌需要斟酌。比如,把入厕写进诗歌,很难写出什么诗意。而且,有一些作品对生活的把握还不够深入。石英谈到,崔荣德的诗歌质朴,有自己的思考,但也有一些很新颖的意象。他很多的作品无疑是有思想、有追求、有韵味的。但通读之后,有提升的余地,在厚重、浓郁、冲击力、感染力等方面,诗人应该继续努力。
朱先树、曾凡华、顾建平、李犁、陆健、洪烛、赵智、方文、陈泰灸等与会者谈到,作为一个在乡村教学的小学老师,崔荣德并没有很好的诗歌创作氛围,但他执着于对诗歌之爱,不断地进行创作,写出了这么多的作品,这本身就是非常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事情。通过写作,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让更多的远方的朋友认识到他,认识到一位教师丰富的心灵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够写作,坚持写作,本身就是一种胜利。崔荣德的诗歌贵在真挚,我手写我心,贴近自己的生活。这些年来,他也尝试进行突破,比如通过模仿多种艺术风格的诗歌作品,试图打开新的写作可能性。在《祖国》《车过黄河》《大雁塔》等作品中,这种模仿的痕迹过重,但相信他通过模仿、探索,获得对于诗歌的新认识。但归根到底,崔荣德还是应该回到他自身,回到个人的生命经验,写出自己心中最本真的东西。像《狗》《住在石头里的人》《敲门》《伤口》《刀子》《一只虫子在爬行》等作品,就融入了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质量就比较好。具体到艺术技巧上,崔荣德还是要克服“篇末点睛”的问题,比如《伤口》,前两节写得很克制,最后一节就忍不住议论、抒情,诗意就弱了一些。
与会者还谈到,对于当前的诗歌创作,我们还是应该有一种呼吁、倡导,就是要注意写作题材、内容、主题的健康向度,什么能入诗、什么不能入诗,还是需要甄别。诗歌写作还是要注意伦理问题。我们可以为了追求深刻,表达一些极端的观念和想法,但要注意其是否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健康的、新鲜的认知。对于诗歌的思想和艺术不断地提升自我的要求。
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常务副主任、原《诗刊》主编叶延滨
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人民日报社原高级编审石英
诗评家、《诗刊》编委朱先树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曾凡华
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秘书长祁人
中诗网主编、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副秘书长周占林
《中华辞赋》主编顾建平
诗人、书法家、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陆健
评论家、《诗歌地理》主编李犁
中国文联出版社诗歌分社总监洪烛
作家网总编赵智
《中国作家》编辑部主任方文
中诗网副主编、《世界汉诗》(学术版)执行主编陈泰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