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演出现场
“桂山下/兰溪畔/山河绿如蓝/春来秋去翠亨村/走出一个人/走出孙中山/点亮一片天! ”舞台上,广东省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合唱团的孩子们用稚嫩的童声,让观众们回忆起百年前一个中山男孩的往事,脑海里浮现出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作为2017年广东省中山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暨第四届中山人才节专题晚会及2017年中山市文艺精品展演系列活动首场演出,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于3月27日在中山市孙中山纪念堂举行,为该市一年一度的经济重头戏“3 · 28”暨人才节活动注入了丰富的孙中山文化元素,增添了人文新亮点,成为中山市贯彻落实国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战略的一次积极尝试。
以交响组歌形式表现孙中山文化
作为中国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首次运用大型交响组歌形式全面诠释了孙中山的思想、精神和文化,是以音乐形式塑造孙中山形象的开山之作,是以音乐形式诠释“中国梦”的一个成功读本。 《岭南音乐》杂志执行主编朱明认为, 《孙中山》的创作与问世,除了对广东音乐界的贡献外,更展现了中山作为伟人故里的文化自觉。在不断擦亮孙中山城市文化品牌的同时, 《孙中山》成为新时期讲好“中山故事”“广东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的最好范本。
“作为伟人孙中山的故乡,中山市
在2007年率先提出了‘孙中山文化’这一概念,并将‘孙中山文化’工程放在中山文化名城建设八大文化工程的第一位,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致力建设全球华侨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这促使我决心写一部有关孙中山的作品。 ”广东省作协副主席、中山市政协主席、 《孙中山》项目总策划、总撰稿人丘树宏一谈起当时的创作初衷,依然非常激动。
丘树宏怀着对孙中山先生无限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借百年辛亥之际,在多年来对孙中山学术研究和感情投入的基础上,历半年时间,于2011年7月精心创作了《孙中山——献给伟大的辛亥革命100周年》组歌。
《孙中山》的推出得到了广东省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经专家组严格论证后,决定将其列为广东省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重点文艺项目,拨出专项资金、组织省内一流作曲家进行谱曲,并对协调广州交响乐团演奏、排练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一声声惊世诤言横空出世/一串串落地霹雳轰天炸响/一声声盛世危言如雷贯耳/一句句英明预见铺满曙光……”经过3个多月的不懈努力,由广东省音协和中山市共同主创的《孙中山》于2011年11月8日在广州星海音乐厅首演,十个章节的作品,首次运用大型交响组歌形式全面诠释了孙中山的思想、精神和文化,成为塑造孙中山全新音乐形象的开山之作。
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自2011年诞生以来,已经多次作为中山市文化交流项目,在广州、北京、中山、珠海等地及马来西亚等国巡回演出。作为一部广东省原创大型交响组歌作品, 《孙中山》是对作为广东省重大题材的孙中山文化在艺术创作上进行的一次全新突破,掀起了全新的孙中山文化热潮。有专家学者指出,当下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思路。而“一带一路”跨越众多国家,多种族、多种文化和各种宗教, 《孙中山》因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有海外众多华侨的热捧,更因为孙中山文化广泛的人类性,正是“一带一路”独特的文化使者,将跨越国家、民族、文化和各种意识形态的障碍而推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助力国家实现伟大的复兴之路。
用作品讲好传统优秀人文历史故事
用音乐的形式写历史题材,尤其是表现历史人物,一直是音乐创作的难点。成功的例子不是没有,但却是凤毛麟角,创作的困难之大,使得许多的音乐人不敢去触碰它。作为《孙中山》从创作到公演的见证者,广州交响乐团团长陈擎认为, 《孙中山》成功地诠释了孙中山文化,第一次成功地塑造了孙中山的音乐形象。朱明则表示, 《孙中山》不仅是对“孙中山文化”的全新诠释,其对于抽象思想、精神、文化与历史的精妙提炼与升华,更是为国内众多传统优秀历史文化提供了全新的诠释功能和注解标杆。
《孙中山》在各地演出,都博得了观众们的极大认可和很高评价,这离不开作词丘树宏、作曲刘长安等创作团队的精心谱写。
要表现孙中山和孙中山文化,最重要的当然首先是撰稿。这方面《孙中山》可谓是用心良苦、匠心独运。陈擎认为,《孙中山》首次从“横向”表现孙中山的思想、精神、文化与人格,并诠释其历史贡献、现实作用和未来意义。除了“翠亨村”是表现孙中山出生的地方外,其他章节都是表现孙中山思想、精神、品格和文化的内容,包括敢为天下先、三民主义、博爱、建国方略、天下为公、中山路、中山魂、世界潮流,都是最能体现孙中山思想和文化的核心主题。尤其让人称道的是,作者在每一首歌词的前面写了一个小序,对孙中山思想和文化的产生来源、背景、内涵和意义进行诠释,成为歌词主题的重要补充与呼应。
孙中山是世界性人物,主创者因而采用了交响乐这种形式,用人类共通性语言来表述,作品才能走得远。孙中山的思想和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主创者在音乐风格上则采用了美声、民族、通俗的唱法,形式上又采用了独唱、二重唱、四重唱、合唱、领唱加合唱,以及男女高音、男女中音等。为了表现孙中山的人文元素,在“翠亨村”一节,用的是“咸水歌” ,而且安排童声合唱,以高胡带出,地方风味十足。精炼通俗而又优美生动的歌词和讲述语,旋律优美宏大的音乐,颇具岭南风格的配器,感情深厚的演唱,让深邃的孙中山文化、极广的孙中山革命生涯变得有章可循、深入浅出,在观众心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讲好新时期的广东故事,还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步把已有艺术作品传播好,一步步把优秀的人文历史题材挖掘好,在这方面《孙中山》具有引领作用。 ”广东省音协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金旭庚认为,“在广东还有许多重大人文历史题材值得去挖掘、创作、传播。就中山本地而言,除了孙中山文化,还有传统艺术形式‘咸水歌’ ,跳出中山而言,客家新民歌、粤语歌曲、潮剧、汉剧这些不同艺术形式,都值得我们重新审视、重新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