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头条
【我与新归来诗人】诗史资料之三


  导读:[中国新归来诗人联盟]
创建者:沙克
创建年份:2015年3月

 微信图片_20170925135935

刘冲,60后,当代诗人,现居重庆

 

【偶然之中的必然】

 

刘冲/

    

辍笔16年后重新开始练习,纯属偶然。当时,有朋友转来《诗刊》微信平台发送的余秀华的一组诗,还特别强调这是一个脑瘫农村妇女写的,值得一读!说实话,要不是他特意强调脑瘫、村妇,也许我根本没兴趣读,当然也就不会促动我的回归。1999年因故辍笔,离开诗坛是非常决然的,从此不再订阅任何诗歌报刊,不再与任何编辑有书信往来,不再写一行诗,也几乎不再读一首诗。带着好奇之心读了余秀华的这组诗之后,与一位也曾写诗的同事谈论起来,彼此都颇多感慨与感伤:一个文化不高,而且还是弱智(医学知识几乎为零,误认为脑瘫就是傻子)的村妇,都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和诗意生活的向往,而我们作为健康的人、有文化的人和曾经的诗人,却为了稻粱谋而成天浑浑噩噩,如同行尸走肉!在一番自我检讨和批判后,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重新写起来!

    偶然事件促发的回归,毕竟仓促,再次涉足诗坛,两眼一抹黑,心中只有茫然。像一个长久远离耕地的农夫,突然面对在自己面前铺展开来的土地,感到手足无措一样。现在是流行间种还是套种,按季节时令播种与大棚种植哪个更好,甚至行距窝距是否有变化,农家肥与化肥是否需要搭配,所有这一切,全然一无所知。重新回归诗坛,完全凭感觉一通瞎写,如同一个盲人凭直觉试探着前行,深一脚浅一脚,摇摇晃晃、踉踉跄跄,滑稽又可笑。

    后来,在朋友引荐下,有幸加入了“中国新归来诗人”群,惶恐之心才稍感安慰,似乎有找到家和组织的感觉:我的回归并不是一个人的孤独之旅,原来还有这么多同行者!因各种各样的困顿、迷茫、诱惑,不少诗人或选择离开,或日渐掉队,若干年后,又因各不相同的诱因,不少诗人又在以各自的方式开始回归,这大概也可称之为中国诗坛的一大现象吧,对关注中国诗歌发展的人而言,应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级话题。

    在这群新归来诗人中,既有早就声名显赫者,也有现如今正炙手可热者;既有一直默默无闻的书写者,也有厚积薄发呈井喷之势者,让我受益匪浅的同时,更深的感触是,这些新归来诗人,大多正值壮年,处于事业的鼎盛时期,毅然选择回归诗歌,究竟是为了什么?为扬名立万,是否已过了年少气盛的轻狂期;为了寻求跳板,是否已过了一飞冲天的妄想期;为了养家糊口,是否也无可能而且也无必要……唯一的缘由,也许就是听从内心的呼唤,寻求精神的慰籍,追求诗意的生活。于是,群里每一次同题诗征文,才有了那么多踊跃的参与者;一本厚重的《中国新归来诗人》诗典,才顺利地摆在了各地诗人的书桌案头。

这样的交流、切磋和相互影响,也让我愈加明白,那看似偶然甚至误打误撞的回归诱因,其实只是外在的导火索,内在的必然是那颗本以为已经冷却了的诗心,尽管被欲望的尘埃一层层掩埋,却从来未曾真正死亡,才有可能在机缘巧合下再次破土发芽,给灰暗的生活增添一抹绿。

 微信图片_20170925133529

 

2016年12月团结出版社出版《中国新归来诗人》十年诗典

微信图片_20170925133533

 

责任编辑: 清清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