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者:花语
1、花语:在现实里,对习惯的依赖,是我最大的敌人,惯性写作是我诗歌写作的敌人。对您而言,现实里的敌人是什么?诗歌的敌人又是什么?
周占林:一开始,你的提问就让我出乎意料。习惯的依赖,是每一个人的本性,这没有对错之分。在现实中,我从没有过敌人,因为佛家有语:众生平等。所以,现实中只有我更亲近于什么,而不会把任何人、任何物当做自己的敌人看待。但,谈论到诗歌,你用到了敌人这个词,在我的意识里,诗歌是高过一切的生命活动,这里我说的是生命。如果确实要用“敌人”一词,那所谓存在的“敌人”就是惰性——总要到情不可抑时方才动笔。
2009年参加第二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
2、花语:是否有拖延症?是否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
周占林:拖延是惰性的一种表现,肯定有,但是,我时间观念比较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愿意拖到既定时间之外。执行力自我感觉还行,说不上很强,但总体上说得过去。因为在很多活动的组织工作中,常常要当“黄世仁”,生活逼迫自己得“恶”一点儿,否则,好多工作上的事情就执行不了。
3、花语:因何与诗结缘,最早写诗始于何年,有无崇拜的偶像?
周占林:每一个诗人与诗结缘的方式都不会相同,我结缘于诗已经很早了,那些记忆已经尘封。1976年,国家多难,我家也多事,父亲离我们而去,这一年,我仅仅12岁。我上初中,大哥在登封大冶高中上学。有一天,他从学校带回来一本《登封文艺》,并且说他的老师张存智调到县文化馆当编辑了,他的语气中透出一股子骄傲。随后,我把那一期《登封文艺》翻看了好几遍,因为这在当时的我来说,是真正接触的第一本刊物。当时的我,其实是很天真的,也不去想自己会不会写诗,更不想第一次写作能不能发表,只是好奇地写了一首诗后就寄了出去。天知道,第一次写的小诗,竟然真的发表了,看着自己的作品变成了铅字,散发着墨香,好长时间都处在激动之中,并且让大哥嫉妒了好久,经常在家人面前说他老师怎么这么样啊,他的作品从来都没有发过,却给我发了。那个时候,刚刚升入初中读书,只读过母亲为我们保存的繁体字版《红楼梦》《说唐》等等,还有就是同学们的连环画。所以,接触的诗人几乎都是当时课本上的,还不懂得什么是崇拜,也没有偶像。这对我以后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1992年在北京参加活动。前排祁人、李小雨、周占林
4、花语:诗歌在您生命里占有怎样的位置?
周占林:诗歌在我的生命里,从当初的一首小诗发表后,就占据了主导位置,四十多年来,诗歌带给我了无数幸福和快乐,也正因为诗歌,我和我的爱人才因共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栉风沐雨,相濡以沫。因为诗歌,我感恩我所经过的一切和遇到的所有人。
5、花语:好诗的标准是什么?
周占林:好诗的标准,我估计每一个人都会不一样,因为意识的形态决定了好诗的标准各不相同。在我的阅读中,我认为好诗的标准只有两个:一是诗歌的语言一定要经过提练,二是诗歌的意境要高雅。至于怎么写和写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把诗歌写得太随意。
6、花语:您是中诗网的主编,最初创办中诗网的初衷是什么?发展如何?
周占林:接触网络是在网络刚刚进入国内的时候。从1990年代开始,就一直和网络打交道。进入新千年之后,在焦作的一次采风活动中,张同吾老师和我做了一次深谈,他诚邀我到中国诗歌学会工作。进京一直是我的梦想,早在1992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进京梦,所以,对于张同吾老师的邀请,我回去和爱人商量后,于第二年春天到了中国诗歌学会。当时还是借调的,借调函还经过当年时任我们市组织部部长的同意。到学会后,祁人秘书长和我商议把网站建起来。当时,我经营的网站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经张同吾老师批准,我在我原来的网站基础上,经过改版,2004年正式推出了现在网站的雏形。在其后的八年里,网站发展势头良好,团结了一大批诗歌爱好者,也同时拥有相当的日IP访问量。2012年和中国诗歌学会合作结束,网站分为两部分,综合性网站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中诗”商标,正式更名为中诗网,原社区“中国诗歌论坛”还在沿用原来的名字。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推出了一批实力诗人,有的当年正是通过中国诗歌论坛才正式开始写诗,并且在诗歌界具有了一定的影响。
在中国诗歌学会工作时与张同吾秘书长在一起。
7、花语:中国诗歌万里行的宗旨是什么?您是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副秘书长,中国诗歌万里行发展到今天,都去过哪些地方,令人感动的故事,能否与我们分享?
周占林:中国诗歌万里行的宗旨是:遵循传承传统文化,致力于传播诗歌文化和诗意生活理念的推广,加强同社会各界的合作,为民族复兴做出积极地努力和贡献。我做为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副秘书长,说来还真是与诗歌万里行有缘,当年在湖北秭归启动时就有幸参加,并且也参加了中国诗歌万里行采风的真正第一站:走进楚雄。十几年来,我自己已经是中国诗歌万里行的一分子,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除宁夏、甘肃、台湾外,几乎参见中国诗歌万里行的诗人们,把他们的歌声唱遍了祖国大地。令人感动的故事实在太多,但最令我无法忘怀的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我们第一时间,用诗人的方式参与救灾抗震工作中去,中国诗歌万里行抗震救灾志愿小分队在柏林寺内第一时间成立,当时,张同吾、王燕生、朱先树、王久辛、李小雨等等还为我们小分队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奔赴四川后,我们在成都火车东站搬运救灾物资,在余震不断的灾区进行救援,到重灾区学校送去文具书包,对灾后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这一去就是三年,我们见证了汶川灾区震后重建的点点滴滴,体会到了全国人民的大爱和祖国的强盛。一样的场景,在青海玉树地震时同样出现,参加过抗震救灾的诗人们也成了生死兄弟。我们诗人,不是只仅仅会写诗就可以了,我们也是这个社会的一分子,不愿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当人民需要的时候,当祖需要的时候,是诗人们最早发出了声音,是诗人们最早开始行动。在这些大灾大难面前,其他活动中的故事我觉得都不算什么了。
参加中国诗歌万里行志愿者小分队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8、花语:您是《中诗作家文库》主编,中国现代诗歌研究院副院长,《诗歌地理》杂志社主编,中国文人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文人书画》杂志副主编,在您看来,编辑的责任是什么?
周占林:编辑的责任就是发现好作品,向社会推出好作家。头衔虽多,大多都无关紧要。十几年来。帮助二百多位诗人、作家推出了他们的作品集,在出版界具有了一定的影响。《中诗作家文库》因其质量高要求严也被多家出版社列为合作单位。2014年我们策划的《影响当代中国的百名文学艺术家图书大系》书系被中国文联出版社纳入2014—2015年度的重点出版规划,目前,此书系目前还在出版过程中。
诗人们为为汶川地震诗人志愿团送行。
9、花语:您是2015年十大诗歌活动家,都有哪些活动得益于您的创意、执行,及推广?
周占林:这个名号,好多人是不喜欢的。你一旦说某个诗人是诗歌活动家,他极有可能和你翻脸,而我则以为不然。既然大家要参与诗歌活动,就离不开策划者和组织者,如果大家都抱着只参与不奉献,那这个活动肯定无法搞下去,更不用说成不成功了。2015年主要是协助祁人秘书长策划组织中国诗歌万里行活动,同时,在12月份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策划的《中国新诗百年千家诗》编纂项目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启动,将从百年新诗史上、在浩如烟海的新诗作品中,甄选1000名诗人创作、经过历史检验、为大众所喜爱的名篇佳作。我做为一个工作者,参与其中,尽自己绵薄之力。
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楚雄右一为作者。
10、花语:您是河南登封人,能否说说您的家乡和少年成长经历!?
周占林:做为一个登封人,我很自豪,不但有名扬天下的少林寺,天地之中建筑群,还有苍娃、栓保、银环、任长霞等等大众熟知的戏曲人物和当代英模。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当年这里山也不青,水也不秀,但是山里人的淳朴和真诚却一直和我相伴。我的少年时代是一个苦难的时代,痛苦中却也充满了欢乐。由于我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已经是肝癌晚期,家里七八口人,只有母亲一个人挣工分,所以,我的少年时代,我只知道我们一直是贫困户,年年缺粮,每年每人可能只能分到三十来斤小麦。所以,在少年时候我曾有过三次乞讨的经历。第一次,还是刚上小学,本来家里安排的是二姐带着大哥去要饭的,但因大哥害羞,躲在外面找不到,我就陪二姐一起去。关于第一次要饭,我只记得在一个山区的亲戚家,吃到了香喷喷的捞面条,因此他家在我的记忆里一起储存到现在,刻骨铭心。第二次要饭,就快要小学毕业了。第三次要饭,则要感谢那些在禹州北干渠建设中的亲人们,我带着上小学的弟弟、妹妹,正是他们为我们提供的哪些剩馒头,哪怕有的已经长毛,却被母亲再加工后让我们度过了那个年代。这也是我人生最早的精神财富啊,让我过早地认知了这个社会上的善良与丑恶。
11、花语:是否相信爱情?你的爱情观、家庭观是什么样的?
周占林:相信爱情就像我相信诗歌一样。因为当年,我爱人嫁给我的时候,她是那个年代“吃国家粮”的医生,而我还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在登封第四高中作代课老师。正是因为爱情,我们才坚定不移地走到了一起,直到今天,我依然相信爱情是上天的赐予,我要好好珍惜。家庭是组成这个社会的基本单位,敬老爱幼不能仅仅表现在语言上,要落实在行动中。因此,当我送母亲到西方世界后,我只有悲伤,没有遗憾。母亲的大树虽然倒了,但新的树干也长大了。只有对家庭负责的人,才会对社会有责任感。
12、花语:您曾获《芒种》文学2009年度诗人奖、第二届全球编钟奖新诗类“银奖”、中国小说学会“当代小说奖”等,2010年最受《现代青年》读者喜欢的十大当代青年诗人等,对于当今五花八门的各类奖项,您怎么看?
周占林:要论获奖,当年年轻的时候热衷于参加,那是年轻的梦想,是表现的欲望,是检验自己创作成果的一种方式。对于当今的五花八门的各类奖项,我感觉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作者发表作品的门槛渐渐消失,那么,该如何评价他们的创作水平?我觉得参赛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既激励了他们的创作热情,也让他们了解到了自己的创作水准。各种大赛是好事儿,但不一定都能办好。
13、花语:是否喜欢阅读,都受过哪些书及书中人物的影响?
周占林:阅读当然是我生活和成长的必然经历,而喜欢阅读是从小受母亲的影响。我母亲知书识礼,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我讲故事、教我认字背诗,父亲教我打算盘。后来尽管自我感觉记性极差,但读书的热望却有增无减。书籍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里尽管也有苦难和泪水,但更多的是美好与希望;现实中的种种不完美及困惑,都可以通过阅读让内心获得释然,在高中阶段,县图书馆的中外名著基本上都被我看了个遍。现在,所有曾经的阅读早已融化在血液里,成为我生命不可分割的部分,我也无法再分离出它们。如果真要说哪些书对我影响较大,还是《红楼梦》和《普希金诗选》吧。在阅读《红楼梦》这样一个写历史、时代和人生的悲剧世界里,一边是感觉荡气回肠、撕心裂肺,一边是为书中众多男男女女、才子佳人的锦绣诗篇所折服。其他有影响的人物,还有少年时看的《说唐》里的一帮英雄豪杰。他们一直生活在我的记忆深处,伴我人生的时时刻刻。
14、花语:在诗歌的写作上,您更看中技艺部分,还是自身的生命体验?
周占林:关于诗歌,最有发言权的是那些优秀评论家。做为一个诗歌写作者个体,我对两者同样看重。技艺是术,生命体验是材,结合起来,方可盖起参天大厦。
15、花语:一个好诗人必备的品质是什么?
周占林:一个好诗人必备的品质是善良、慈悲、高尚的情怀。只有当你充满阳光的时候,你才能温暖别人。
16、花语:您喜欢的诗人有哪些?
周占林:所有对诗歌怀有敬畏之心并永远用心写作的诗人我都喜欢。
17、花语:您也算北漂大军中的一员,北漂之初是否遭遇困境,有没想过打退堂鼓?
周占林:做为北漂大军中的一员,酸甜苦辣,我心自知。北漂之初,几百元的工资不够吃饭,好在我提前买了房子。辞去老家的工作,说实话也是需要有一定胆量的。我这个人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打退堂鼓。宁愿在失败中懊悔,也不愿在前行中退却。对于那些在北漂中成功的奋斗者,我是怀着深深地敬意。
在玉树抗震救灾。
18、花语:您出版有长篇小说《一夜芙蓉》、诗集《夫妻树》《你坐在我的对面》《周占林诗选》《周占林抒情诗选》《中国诗歌·周占林卷》《盛开》《且歌且行》、散文集《弄潮》《重返与超越》等十余部,在小说、诗歌、散文的写作中,哪种文本写作您更得心应手?更喜欢哪种写作?
周占林:应该是诗歌。这时候,我突然记起昨夜的梦,梦到了我初中同学景青虎,梦中他考上了大学,我们互换礼物以作纪念。对于他也许就是我创作中的执念,久久不能忘怀。尽管他现在是一个世界级猎头公司的老总(同时把土气的名字换洋气了),但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怀念我们初中时的生活。当时,由于我们两家都是贫困户,所以在学习上,比别人要努力一些,也更亲近一些。值得我念念不忘的是我们的作文课,当其他学生还在绞尽脑汁苦思冥想的时候,我们两个在下午的两节课里都要写两篇作文。这不是老师的要求,是我们自觉的一种写作欲望。因此,写作对于我来说,从第一首小诗问世,便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散文、小说和诗歌都写,也都出版过集子,但诗歌的写作更多一些,因为最早发表的是诗歌吗,有点儿初恋情结。
简评:
周占林是一位行动着的诗人,也是一位总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着的诗人。我因参加“中国诗人万里行”等诗歌活动,与诗人周占林有许多交往,他为人诚恳、热情、常常在一个集体中,给大家做许多细微的事情。周占林对诗挚着而倾心,他一个人主持着诗歌学会的网站,默默地为诗歌做了许多事情。他创作较丰,这些年了出了十来本诗集,我读了他最近的新诗集《盛开》,感到他的作品更臻丰厚与成熟,其中《站在山坡上触摸乡愁》引起了我的关注,我以为,这首诗有着周占林的特色与个性,显示了诗人在诗艺与诗思上的新高度。
乡愁是诗歌一个永恒的主题,特别在当今中国,巨大的社会变更,无数人离开故乡进入城市,乡愁几乎是当代人的“心结”,正因为如此,余光中形式如同儿歌童谣的“乡愁”在大大小小的朗诵会上百诵不厌,说明了这是一个时代的主题。同样,正因为如此,乡愁也成为许多诗人信手拈来的诗篇,这样,也引出了读者的审美疲倦。
周占林善于捕捉精微的感觉,同时演化成美妙的想象,因此他的诗是一种心灵独语,是他对自己倾述最细微的人生感触和纤细的情感流势:“窗户依旧/我感觉到雨滴敲击的痛楚/那噼噼啪啪的响声/让我想起中午有太阳的时候/一个女孩在阳光下流泪”(《雨敲玻璃》);“牧鸭的少女摇动小船/有汉朝的情歌在河上飘动/你终于端坐我的面前/纤手去除我额前的思念”(《昨夜我做了一个汉代的梦》)。这不只是爱意的绵细和悠长,而且在缱绻之中有一种内在的忧伤之美,像春水在心中荡漾。面对出土的《黑陶》:“用我掌上的风/鼓起你鲜亮的焰光/在那炭火浓烟的缝隙里/暗暗潜藏/当年燃烧的秘密只有你知道/空虚 真诚 起伏/有一种感觉余音缭绕”。他在从已知向未知的飞跃中,包蕴着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用我温暖的大手/捂紧你伤残的灵魂/倾听昔日那破碎的声音/有阳光闪现”。这种大幅度的情思跳跃,展示了诗歌语言独有的内在包容性和诗歌文本独有的美学特征。
占林的诗歌显然是有高度有境界的写作。那是一个真诚、正义、善良的灵魂,对美敬畏又敏感,对万物悲悯,对生命无比的怜爱和珍惜,渴望着飞翔,热爱着温暖,而且他不希望这一切是空洞的,而是有着落,且能看得见摸得着的。
显然占林是一个唯物的诗人,也是一个有灵气的诗人,他的心胸紧贴大地,但时而乍现的灵光,让灵魂出窍,让诗如闪电划过天空,也撕开读者的麻木的神经,让思维有触电的感觉。
如果用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来对应,占林的写作属于实境,就是取材直朴,构思用语也不艰深,但是诗歌真情实感,脚踏实地。同时为了让诗意飞扬起来,他又在叙述方式上力求流动和委曲,像清水奔流,鲜花吐粉,还有轴心不同的转动。于是诗歌就有了动感和清亮,更有了大地的香味。所以占林的诗歌以视觉取胜,经过他比喻的整形,诗歌的意境清秀而娟丽。像一个没被红尘污染的女孩,清纯又清澈。这在当前阴霾太重的诗坛是一股可贵的清泉,一角奢侈的蔚蓝。
周占林是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副秘书长,他的诗歌大都是随万里行“行”出来的,所以他的诗歌都不玄乎,也不胡诌八扯,有具体的写作对象,有因此而产生的真情实感,具体说就是及物、及情、及时,又及声,即能吟诵。这种“万里行体”不冗长博大,但简洁鲜活,不深奥,但易懂易记,尤其能用声音诵读,这样就有了传播和推广的可能。正因如此,诗歌从缥缈的虚无中重回大地、身边和心灵,重回诗歌之源和根,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和有感而发。它的意义在于重塑和巩固本土诗歌美学的精神和气质,减轻诗歌沉重的身心负担,让小快灵的古典诗歌的精气神直抵人心。
读周占林的《你坐在我的对面》更印证了我的这种感受。他带着一双忧郁的眼睛,漫步在他的家乡颖河岸边,弹着他那朴实率真的诗行,他感伤着“古镇的美,被挥霍殆尽”,只有在那些山坡上漫生的狗尾巴草边,他才能舒展着心中的情怀,并独自地漫入往日的怀念。
我认识周占林,已有好多年了,他一直给我一个诚实勤奋的感觉,是那种从泥土里走出来并一直保持着农村气息的年轻人形象。在日益浮躁、市场化侵蚀着生活的今天,这种人越来越稀了。我担心着现代这种思潮也会把他俘获远去。但这些抒情诗证明我的忧虑是多余了,能流露出这样的情感,这样的诗行,那是只能从骨子里孕育出的。也就是说,能有如此的忧郁而真诚的情感,便不可能被商业的利所腐蚀。虽然他和我们所有的人都不会排斥那正当的、智慧的、劳动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