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头条
梁敬泽:《当前90后创办诗歌民刊的现象及其他》


  导读:梁敬泽,1990年重阳节生于贵州绥阳,2016年创办并主编《无忧诗刊》,曾任民刊编辑﹑副主编﹑执行主编等职。作品见《诗刊》《时代文学》《中国诗歌》等刊物,入选《2017年中国诗歌排行榜》等多种选本,曾获国际华文诗歌奖(泰国文化部),首届雁翼诗歌奖,遵义市高端文艺奖,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潜力诗人等几十次奖项。被授予“上海市民创作达人 ”等称号。著有诗集《记忆落在纸笺上》《凌晨一点半》《隐喻》(合著)

  民刊,主要是指没有正规出版或发行刊号的民间印刷物,一般用于社会团体或民间组织内部交流使用。在科学﹑艺术﹑文学等领域比较常见(摘自百度百科)。我所要阐述的就是文学领域中的诗歌民刊,主要以诗歌﹑诗理论等有关“诗’”的艺术体现及诗讯。比如:北岛创办的《今天》,周伦佑﹑蓝马﹑杨黎创办的《非非》等前辈创办的影响力民间诗歌刊物。在我所知的还有周瑟瑟创办的《卡丘》,黄礼孩创办的《诗歌与人》,赵卫峰创办的《诗歌杂志》,发星创办的《独立》,江雪创办的《后天》,徐慢﹑丁成创办的《活塞》,徐江﹑萧沉创办的《葵》,张尔创办的《飞地》,张绍民创办的《自由》等在民间占有一定分量和影响。我们90后这一代创办的民间诗歌刊物,可能未有人关注总结。在闲暇之余,我根据所看到的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大概有90后诗人牛冲创办的《元素》,90后姚源清﹑末页等人发起的《镜像》(该刊于2012年11月于贵阳创办,未确认是否还在坚持办刊),本人创办的《无忧诗刊》等其他90后在社会中创办的民间诗歌刊物,由于这是属于90后在社会中创办民间诗歌刊物的小总结,所以暂未提及其他90后发起创办的校园刊物。
  站在90后的角度来讲,正是奋斗的大好年华,一旦步入社会,就是为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奔波,创办并做好刊物,是需要付出时间和金钱等代价的,而对有经济背景或专门从事文学的创办者来讲,这不是事。我们更多关注没有背景和经济支撑创办下来的刊物,或是咬着牙,挤出时间做的这件事。所以,我想对两个事做一下简单议论。一是谈民刊的编委团队及经费问题。二是谈民刊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趋势。我查阅了一下资料,比较保障的民刊生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挂靠宣传部﹑作协﹑文联﹑文化馆等相关单位,其二是个人集资或团体众筹创办的刊物,但这种随时因为资金短缺面临停刊。
  创办刊物的资费问题,有个人筹资,靠赞助和单位支持等方式,不管选择那一种办刊方式,其实都可以长期生存下来。比如:个人筹资者,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减少刊物分量和出版周期。其次,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单位支持的,那不用说,要做的就是把刊物的质和量同时做起来,以良好的时代背景,尽量把刊物做得更好更有影响力。其次,最好的办法可以说是众筹办刊。
  暂且不探讨刊物的理念是什么?怎么审稿?出版刊物的排版﹑设计﹑编辑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就谈如何“坚持,坚守”把自己的创新独特延续下去,把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改善,这是我对纯文学民间诗歌刊物的期盼和阐述。而对于捞取作者钱财,来延续刊物生命力的事,我是不做的。首先作者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劳动付出的表现,不赠样刊,不发稿酬,民刊都可以理解。但从中收取版面费等现象,不值得我们去付出和探讨。有人告诉说,他心甘情愿出点钱,上一次刊,拿钱买个发表,或者部分刊物不直接谈钱,而是换种招式让你心甘情愿掏钱的现象,极其严重。在这儿,我就不想举列子,谈是那些刊物和人在操作这样的事,这虽然不是我的权责,但我还是希望存在这样现象的刊物扭转局面,或休停,再考虑如何去坚持刊物的纯文学之路,如果心也坚定朝商业文学之路去发展或者选择随波逐流,那没办法了!我只能尽量告诉更多作者,不管是纸媒发表或参加诗歌赛事,应该要有选择性,有自己的审判和思想觉悟以及认知能力,而不是见到什么就参加什么,岂不是为中国诗歌民刊的良好现象增加了污色,为众多新人和作者,增加曲折,停留等不良状态。
  在90后创办的民间诗歌刊物中,这种事,我倒没发现,这是一件好事。发现的都是部分长辈的民刊主编在向刚刚进入文学圈子不懂的人,作重点发展对象,甚至发祝贺信,恭喜您,入选了!结尾是:需订刊2册,没订刊的显然要被落下,订刊的名单都在目录上,这也是我经常反感的民刊现象。也有诸多疑问想得到正确的认识,不得不去了解这些刊物主编,他的生活是以这个为经济来源吗?能赚多少钱?怎么赚?不赚钱,为何这样干?至于是什么刊物,我想不用提及,主编看到此文便会心知肚明,针对这样的事,我不怕国家相关单位对民刊的发展有所限制和整顿,我愿意接收审查,更乐意看到把文学当作商业卖卖的民刊,加强整顿或要求停刊,或接受相应的惩罚。
  民刊的发展,是极其艰难的,但民刊的存在,也是不可少的。把历史往前翻,有人对中国诗歌民刊进行过汇总,甚至有前辈创建中国诗歌民刊收藏馆,对于民刊诗歌主编的汇聚,也是我想做但无能为力,同时也不是我这个无名之辈年轻人做的。把优秀诗歌民刊汇聚成一股力量,必将在中国诗歌民刊的历史中画下沉重的一笔。我很敬佩那些对民间诗歌的付出,追求,展现出的面貌和执着精神。
  随着发展,有的民刊可以说在中国诗歌群体中已占有一定的影响,却没有坚持坚守他们当初创办刊物的那种追求和兴趣了!有的因资费,团体分散等各种缘由而停下,我感到惋惜,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但有的民间诗歌刊物虽然已停下,但它的历史和精神灵魂还在。同时,在这样的民间诗歌群体中,欣喜的是有的诗歌民刊又复刊了。
  同时,我们也偶尔会看到有新的民间诗歌刊物诞生,但有的生命力十分脆弱,创刊没有多久就奄奄一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建议创刊前要审视自己办刊的初衷是什么?或者根据自身条件进行简单过滤,而不是为一时的喜爱和激情。要知道创刊是一条平凡且艰辛的路程,自己是否可以坚持纯文学道路?而不是歪门邪道,赚取钱财,如果是这样的初衷和目的,建议不要办刊物,随之遭来的将是批评和不认可,认可您的都是一些刚踏入诗歌圈子不懂的人,才钻进您设下的“文学商业阵”,为您点赞称好!说一些感谢祝贺出刊的虚假现象,都是极其虚伪且不应该存在的假象。如果再坏一点,您将遭来的是面临法律的制裁或者接受错误的严惩,作为一个文字爱好者,从事者﹑编辑者﹑新媒体人,走歪门邪道之路,于良心何忍?
  文化,诗坛应该是一个不可沾污的神圣之地,更不应该存在金钱利益,买卖等关系。文化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我们应该对得起文化,对得起这个时代,没钱办刊,那么就可以选择暂停,而不是套取作者钱财维持刊物的生存及其他为目的。我说过作者在创作时本身就是一种劳动付出的体现,上刊不赠样刊,不发稿费,民刊是可以理解的。稿子达到发表标准,不订刊就不用稿。稿子很差,订刊就发等态度,是在做文艺还是在做商业?
  因此,中国民间诗歌刊物多是好事,但应该有序有节奏有良心有规范的进行,保持一个梯形,经受大众检阅,这将是中国民间诗歌的一大风采。遗憾的是有部分民刊的初衷和精神,良知已经不存在了,但还在绞尽脑汁的挣扎者。
  我是一个年轻诗歌作者,也是一个孤寂的民刊创办者之一,因为我不爱同污,但我爱与纯文学追求的作者和伙伴同流。在办刊路上,虽然有刘斯威﹑伊萍﹑冷燃﹑徐霞﹑许言木﹑姚伶﹑潘选其等人陪伴支持,确实也不易。
  我孤寂的缘由只有一个,就是发现目前我们90后这一代人创办诗歌民刊并坚持着的不多,也许是自己未知,同时基于这个年龄阶段也是正常现象,相信在我们这一代人中,随着生活的稳定和逐渐走向成熟的演变,将有许多家优秀民间诗歌刊物诞生,一起共写新篇章。
  接下来,我想谈谈对民刊的关注情况。如:《诗歌月刊》2014年第6期推出的全国诗歌民刊社团专号,《中国诗歌》(人民文学出版社),每年推出的“民刊诗选”专号,《北京诗人》推出的“中国诗歌民刊年鉴”,吴谨程主编的《2017年中国诗歌民刊年选》(中国经典文化出版社)等选本及各大报刊推出的民刊诗选。还有北京·汉语诗歌馆等其他相关杂志单位评选出的“十大诗歌民刊”。这些现象对中国诗歌民刊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和鼓励作用。除此之外,就是名家对民刊的关注。如:何言宏的《当代中国民间诗刊的文学文化意义》,对民刊的现象作了前所未有的概括。著名诗人梁平的《诗歌生态与社会担当》一文中说:“现在诗歌刊物无论公开出版还是民间印制,其数量覆盖远远超过上世纪80年代,即使不包括 网络,诗歌见诸刊物成为白字黑字,已经不是难事,公开发行的诗歌刊物尽管数量远不及民刊,但是因面向全国,出刊稳定,其影响力依然在诗歌场域里占有主导。一些相对稳定的民刊常年坚持下来,也显山露水,日渐丰满。如果我们把它们看成一个诗歌生态场域,就很容易发现,这些年来,这个场域的一些现象是我们应该警醒,或者说应该着手调整和改善的。办刊物很难,办纯文学类刊物更难”。这是摘取梁平老师关于办刊的一些话题,不难发现,还有很多名家关于民刊现象及发展的探讨,我就不一一提了。民刊既然是中国诗歌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相信会有更多人更多平台为中国诗歌民刊的发展提供宝贵意见及相应支持。
  我的这篇初稿在《黔文化营》公众平台发出后,其实是想得知两个信息:一是想知道更多前辈创办有影响力的诗歌民刊;二是想知道我们90后这一代,在这会中创办的诗歌刊物且坚持办刊的有那些?包含创办人,时间﹑地点﹑刊物名称。但未有所收获。希望本稿再次发出后,能够获得更多参考信息。以上是对90后以诗为主创办民刊或民刊现象的一些话题,但90后诗人主编的选本具有一定的影响和范围。大致有90后诗人马晓康主编的《中国首部90后诗选》(北岳文艺出版社),90后诗人顾懿初﹑杨歌发起主编的《中国诗歌精选300首》(德宏民族出版社),90后诗人李海泉主编的《中国90后先锋诗选》(纽约新世纪出版社)等等。其次,对于90后主持诗歌公众号和校园刊物的,若要去收集,工程量有点大。其实,我们不应该过于的去区分90后,80后。但我敢说90后是目前所有年代中,被提及最多,出现最广的一个年代,诸如还有:《上海文学》《作品》《山花》等各大重要文学期刊推出的90后诗歌及其他的90后话题。然而,提及90后在社会中创办民间诗歌刊物的,我倒没有发现,也许是我有些自恋了。但我也是为了更深刻细致的了解我们这个群体创办刊物的现象,能够多向更多同龄人共事,多向长辈请教学习,也至于不辜负这个时代,所以大胆地作了90后在社会中创办民间诗歌刊物的一个小总结。对于大的总结,我想,对于初出茅庐的我,还不能去谈更大的话题。
   
  
  2018.7.23
  
责任编辑: 山野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