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头条
《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主编李舫 用诗歌采撷丝路之花


  导读:李舫,吉林长春人,文艺理论博士。现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文艺理论评论委员会委员。

李舫。

 

 

  丝路悠远,驼铃声声。通衢大道,不光流动着丝绸、瓷器、茶叶、医药等实物,还荡漾着哲学思想、文学之美的光芒。作家、诗人们用文学、诗歌表达对丝路美好的祝福、希望,涌现出众多的作品。在此状况下,《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应运而生。出版社通过汇总、收录、梳理、展示文学名家有关丝绸之路的文学作品,致力于呈现文学中的丝绸之路,为广大读者以文学的方式理解丝绸之路提供标准读本。
  2018年10月中旬,中法诗人合集《夏天还很远 成都@巴黎》在第二届成都国际诗歌周亮相首发,引发众人瞩目。诗集中收录了来自成都的柏桦、梁平、向以鲜、尚仲敏、席永君、成都凸凹、龚学敏、熊焱等,以及来自巴黎的米歇尔·德吉、塞尔日·佩里、伊冯·勒芒、蒂埃里·勒纳尔等20多名诗人的诗作。称得上是成都诗人与巴黎诗人在文本意义上的一次精彩对话。
  据出版方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周洪波介绍,该诗集是《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继第一辑“散文卷”后第二辑“诗歌卷”的第一本。之后将继续选取陕西、云南、重庆、广东、浙江等共14个省份的14个代表城市,与14个丝绸之路相关国家的代表城市进行诗歌对话,出版相关诗集,比如西安@罗马、重庆@剑桥、三亚@华沙、南京@莫斯科、杭州@威尼斯等中外双城诗集。


丝绸之路
穿越数千年的文明图样

  封面新闻:身为一名作家、文艺批评家,您对文学有着高品质的审美。主编“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有着怎样的思路?
  李舫:法国总统戴高乐谈到中国时,曾经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中国不仅仅只是一个国家或是民族国家,她更是一种文明,一种独特而深邃的文明。”“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一种具体表达,一个具体符号,更是穿越数千年而沉淀下来的生活方式、交流图示、文明样式,如何将“丝绸之路”以及沿线的文明样式展现出来,是我们这套书库所有诗人、商务印书馆以及责任编辑柯湘一直努力探讨的,应该说,众人的智慧和才气凝结成了这套沉甸甸的作品集。
  封面新闻:2018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应运而生。您如何理解“一带一路”文明互鉴、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
  李舫: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国家期间,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倡议。同年10月,他又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仅仅三年时间,蓝图变为现实。今年,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还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世界聚焦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成就,愈加能够认识到,中国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正是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明证,正是中国致力于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全球治理的切实行动,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薪火相传
给后代留下一张识路图

  封面新闻:您认为丝绸之路在今天应该有着怎样的历史定位和文化内涵?
  李舫:16、17世纪,丝绸之路渐次荒凉。中国退回到封闭的陆路,丝绸之路的荒凉逼迫西方文明走向海洋,从而成就了欧洲的大航海时代,推动了欧洲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繁荣。《易经》有云:“往来不穷谓之通……推而行之谓之通。”文明的断裂带,常常是文明的融合带。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再次将全球的目光吸引到这条具有非凡历史意义的道路上。美国学者弗里德曼说,世界是平的。其实,在今天的现代化、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不仅是平的,而且是通的。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中华文化不仅是个人的智慧和记忆,而且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和集体记忆,是我们在未来道路上寻找家园的识路地图。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像种子一样飘向世界各地,但是不论在哪里,不论是何时,只要我们的文化传统血脉不断,薪火相传,我们就能找到我们的同心人—那些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久远熟悉的语言,那些频率相近的心跳,那些浸润至今的仪俗,那些茂密茁壮的传奇,那些心心相印的瞩望,这是我们中华民族识路地图上的印记和徽号。今天,我们有责任保存好这张识路地图,并将它交给后代,交给未来,交给与我们共荣共生的世界。
  封面新闻:就您的阅读经验和文学批评视角看来,当下的新诗,最常见的毛病、优点分别有哪些?
  李舫: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景象不同,当代诗歌正渐次退出广大受众的视野。钱理群先生在2006年写道:“坦白地说,我已经20年不读、不谈当代诗歌了,原因很简单,我读不懂了。”这种退出的原因是相当简单却也又相当复杂的。当然,我们可以说,文无定法,诗无达诂。然而,除却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特征让一切文学形式都转化为配角这一大势之外,我们不得不承认,诗歌文本的过度先锋化也疏离了创作者与受众的心理距离。诗歌写作的个人化倾向,对公共话题的回避,以及读者的个人化倾向,导致了诗歌的“产”“销”脱轨。与此同时,诗歌美学的滞后、诗学教育的缺失,也是一切严肃文学窄化、小众化的根源。中国当代绝大多数的诗歌读者审美品位几乎还停留在拜伦、雪莱、普希金、裴多菲时代,他们对波特莱尔之后的西方诗歌几乎一无可知。对中国新诗的认知,大多来源于基础语文教材和诗歌普及读物,由郭沫若、艾青、臧克家、郭小川等不同历史阶段构建的诗歌审美标准,一方面提高了大众的基本的美学品质,一方面又隔断了大众对具有文本实验性的当代诗歌的兴趣。从严格意义上讲,逐渐为大众所接受的朦胧诗以及稍后的被称之为“最后一个田园歌者”的海子,都没有超越这个阶段。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散文家李舫
以一己之力遥问苍穹

  在一个多媒体时代,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作家,难度是不小的。作家使用的文字比不上视频图像的鲜活直观,但同时要在见识上让聪明的读者服气,还要吸引住读者的趣味。在诸多文体中,散文家做得不错。近几年,出现了像李敬泽、祝勇、李舫、梁鸿、周晓枫、蒋蓝等实力派散文家。他们的作品显示出强大的知识、卓越的判断力,同时还开始融合进小说的叙述技艺,创作出一批优秀的散文作品。李舫便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读大唐之繁华 叹长安之衰沉

  与许多女性作家的柔婉、清丽和空灵相比,李舫的文字中却鼓荡着一股酣畅丰沛的须眉之气,既开阔激昂,又沉潜凝重。她的散文主题往往关注与时代和社会发展阶段息息相关的历史大变革。比如《千古斯文道场》再现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景象,哀悼“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国家智库意义的机构”短短150年的辉煌,同时反思“这一段历史究竟为我们的民族带来了怎样的启蒙,怎样的开篇”。又比如《苟利国家生死以》《春秋时代的春与秋》《千古斯文道场》《在火中生莲》这些文章名字便可以感受到,李舫的散文格局之大,气象之大。在一个热衷于蜻蜓点水,满足读者消遣以追逐点击量的网络时代,李舫的散文却反其道而行,选择了深刻、厚重,宏大,这是令真正爱好阅读人士振奋的。
  2018年1月12日,李舫的最新散文集《纸上乾坤》在北京发布。疏朗大气的风格,历史人物传递的一种刚直、洁净、峻拔、深邃的精神气质,让人对李舫的文笔之豪气干云,再次深深敬佩。有评论称之是一部“烧脑”的书。
  仅仅有壮阔的文化胸怀和视野,还不行。更要有精准表达的能力。李舫恰好二者兼具。学理科出身的她,逻辑缜密。同时她又是文学博士,旅行达人,种种修炼,让李舫仿佛拥有了打通古今中外、自由出入往来的本领。她的灵气也充分灌注到散文创作中。在《长相思,忆长安:1400年后,遥记大唐长安当年芳华》这篇文章中,李舫动用了细节还原、场景再现、电影蒙太奇等叙述文学的手法,讲述了大唐长安兴起、衰落的历程。她妙语连篇,长短句交错,句式壮阔,整篇文章气韵流动。读来令人对大唐的繁华心驰神往,对长安的衰落哀叹低沉。

以笔为刀为剑 为玫瑰为火炬

  李舫这样写,“长安是一座有世界性格的都城”,它不是一个人的长安,却是每一个人的长安,它是中国的长安,更是世界的长安——君王、美人、使者、名士、商贾、游侠、僧侣、王侯、将相。满城金甲的征战武士,夜夜笙歌的勾栏瓦肆,日暮云沙的边塞烽火,皎洁月色里的万户捣衣声……长安的记忆何尝不是中国的国家记忆?夜半不敢眠,忽然追忆起——秦川人家的炊烟,是怎样的遥袅?异域凛冽的酒香,是怎样的醉人?江湖侠客的芙蓉剑,应该何时出鞘?西市胡姬的紫罗裙,又是何等妖娆?”
  写长安的政治,李舫这样写,“整顿武周以来的弊政,择贤臣为良相,整饬腐败吏治,建立完善的考察制度,精简官僚,裁减冗官;在经济上,推崇节俭、抑制宗教泛滥,加强义仓制度,通过括户等手段缓解土地兼并导致的逃户弊端;在军事上,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并兴复马政,对外收复了辽西营州、河西九曲之地,并再次降服契丹、奚、室韦、靺鞨等民族政权,吞并大小勃律并且攻灭突骑施,降服复国的后突厥。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带领下,大唐王朝修生养息,春种秋藏,正在沉稳地走向它的巅峰。……”
  唐人有云:“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文艺”。李舫说:“我对于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以笔为刀、为剑、为玫瑰、为火炬的作家。以一己之力,遥问苍穹。而我对作家的定义,就是智慧和担当,作家以笔、以命、以心、以爱、以思,铺展历史的长卷,讴歌生命的宽阔,时而悲怆低回,时而驻足仰望,在暗夜里期冀星辰,他们宛如子规长歌,恰似啼血东风,幽微中蠡窥宏阔,黯淡里喜见光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我的日常生活。”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名家简介|

  李舫,吉林长春人,文艺理论博士。现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文艺理论评论委员会委员。代表作品有《春秋时代的春与秋》、《苟利国家生死以》、《能不忆江南——一座“天城”的前世今生》、《大道兮低回——大宋王朝在景德元年》、《在火中生莲》等,已出版的著作有《重返普罗旺斯》、《不安的缪斯》、《在响雷中炸响》、《魔鬼的契约》、《纸上乾坤》、《自在独行,丰盛的灵魂终将相遇》。14卷本中国文学“丝绸之路”大型名家散文文库主编(华文出版社》)、14卷本中国文学“丝绸之路”大型名家诗歌文库主编(商务印书馆),《见证——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人》(商务印书馆)主编。

责任编辑: 山野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