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头条
娜夜诗歌的现代性追求


  导读:诗集《回味爱情》尽管有朦胧诗的影子,却依然是清浅明快的风格,稍有不同的是她选取的意象以及表达情感的方式与当时流行的诗歌流派不太一样,寄托了个人含蓄而节制的情感。
 

  “甘肃诗歌八骏”是新世纪以来甘肃文学的重要品牌,入选的18位诗人中,位列首届榜首的娜夜是唯一获鲁迅文学奖的诗人。回望娜夜诗歌可以引发我们对当下诗歌创作的进一步思考。1991年以来,娜夜出版了6本诗集,分别是《回味爱情》《冰唇》《娜夜诗选》《娜夜的诗》《睡前书》《个人简历》,这些诗集的名称源自她诗歌的代表作,依次阅读,会发现诗人的表现手法日趋圆熟并呈现出多样性。联系中国当代文学史来看,这20年是诗歌创作的“非常”时期,无论是作品的读者效应还是诗人群的影响力似乎都不如小说和散文,而娜夜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与深厚的内蕴拥有广泛的读者。

  诗集《回味爱情》尽管有朦胧诗的影子,却依然是清浅明快的风格,稍有不同的是她选取的意象以及表达情感的方式与当时流行的诗歌流派不太一样,寄托了个人含蓄而节制的情感。《娜夜诗选》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后,个人风格更为明显。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在之后的作品中圆熟,形成娜夜创作中较为稳定的风格。

  意象是诗歌塑造内在形象、传达感情的载体,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些经常出现的意象因有特定的文化背景而成为人们阅读时的一种审美范式。在现代文学史上,李金发、卞之琳、戴望舒、穆旦的诗歌打破了传统古诗词的和谐意境以及常见意象的固定意义,或是将日常生活中不具美感的事物、现象作为意象,或是直接将个人玄幻的情绪化为诗歌中的意象,并以此表达“丰富和丰富的痛苦”。这种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与中国传统诗词艺术的追求相结合,形成了中国新诗发展史另一种创作思潮。“现代性与本土性”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影响了后来的年轻诗人,在80年代的朦胧诗中有群体性的表现,娜夜的诗歌延续的也是这一创作手法。流传较广的代表作《生活》《起风了》已经显示了诗人对意象选取的独特性,在看似相悖的生活常识中寻找表达情感的载体,“黑糖球”与“忧伤”、“芦苇”与“爱”,尽管有古典诗词的意境,但已经超越了意象本身的艺术感染力,可视、可触、可感,但不可把握,而到了后期,多重隐晦意象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文本的深度,也部分地改变了早期的艺术风格。

  象征与隐喻几乎贯穿于她所有的诗歌创作中,以具体、繁复、隐晦的意象表达个人微妙的内心,扩充了诗歌的容量,强调表现个人在某一瞬间的感受,跳跃的情感延伸了文本的范畴,她的这些创作特征与“追求观念联络的奇特”的象征诗派相一致。

  如果把语言像人的性格一样分为冷静与炽热两类,娜夜的语言是冷静的,而传达的情感是炽热的。抒情是所有诗人创作时的共同特征,而诗歌如何抒情则形成了诗人风格的差异,制约着诗人的语言选择和意象组合。以内敛的语言表达炽热的情感,形成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这一特征在其后越来越明显。既有韵律的和谐,又有散文诗歌的自由,典雅又灵动,与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派”有艺术上的相通之处。无论是早期爱情诗的写作还是后来哲理性浓郁的诗歌,她的语言与情感始终都有一个“距离”,冷静的叙述掩饰不了炽热的诗情。

  娜夜的诗集《回味爱情》,尽管有多重繁复的意象叠加,读者依然可以领略其意蕴。之后的作品,则呈现出多义性,一首首诗歌像一个个猜不透的谜语,这一现象可能与她多重晦涩意象的组合有关。表达的无论是具体的事物、实物还是情绪,都有一种模糊性。她的诗借鉴并延续了中国新诗发展中的艺术方法,以其独到的创作实践展示了新诗发展的新成就。

责任编辑: 山野
要喝就喝纯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