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廉俭方正 端谨厚重”是太仓市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社会现实、展示廉政形象、承续历史传统、引领未来发展的时代要求,对流传百年以来的陆增祥“廉砖”所形成的精神品质的概括与总结。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江苏省太仓市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实践中,对流传百年的陆增祥“廉砖”所形成的精神品质进行凝炼总结,形成了“廉俭方正 端谨厚重”的“廉砖精神”。
为广泛传播“廉砖精神”,积极倡导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风尚,现由江苏省太仓市纪委监委指导,上海文学杂志社、江苏省太仓市文联主办,中诗网、太仓市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太仓市诗歌学会共同承办的“廉砖颂”首届全国廉政诗歌创作大赛,征集各类优秀现代诗歌稿件。具体详情如下:
一、征文要求
1.参赛作品须以“廉砖精神”为主题,以正面宣传为主,反面警示为辅。
2.征稿作品为现代诗,要求原创,且没有在公开刊物、网站刊发。
3.诗歌行数不超过200行。
4.作品以电子文档形式(Word)投稿,不接收纸质稿件。作品后需附作者简介、通联地址、手机号、身份证号,不按要求投稿者为无效稿件,不参与评选。
5. 邮件主题请注明“廉砖颂”参赛稿件。投稿邮箱:zgsgxh@vip.qq.com。
二、奖项设置
征文结束后,主办方将邀请国内著名诗人、评论家、资深编辑等组成评委会,对来稿作品进行评选。
特等奖1名,奖金10000元;
一等奖2名,每人5000元;
二等奖3名,每人3000元;
三等奖5名,每人1000元;
优秀奖10名,每人500元。
鼓励奖20名,赠送上海文学2020年全年杂志
所有获奖作品收入《上海文学》廉砖颂增刊并在中诗网开设大赛专栏展出。
三、征稿范围及时间
凡国内外诗人、作家、诗歌爱好者均可投稿。
截稿日期:2019年5月15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9年6月底
颁奖活动时间:2019年10月中上旬
四、相关事宜
1.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作品获奖后,活动主办方拥有作品展览、展示、印刷出版和媒体传播使用权,不再另付稿酬。
2.获奖作品如发现有抄袭侵权行为,一经查实,取消获奖资格,投稿者并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3.作者投稿即视为确认并自愿遵守活动各项规定,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
附一:
“廉俭方正 端谨厚重”是太仓市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社会现实、展示廉政形象、承续历史传统、引领未来发展的时代要求,对流传百年以来的陆增祥“廉砖”所形成的精神品质的概括与总结,也是太仓市勤廉文化建设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历史文化和价值追求的重要体现。
“廉俭”包含了“廉砖精神”的核心内涵,“方正”展示了“廉砖精神”的外在风范,“端谨”体现了“廉砖精神”的行为特质,“厚重”呈现了“廉砖精神”的价值品格。
“廉俭方正 端谨厚重”集中诠释了“廉砖精神”的文化内涵和特质,植根历史传统,反映时代心声,提振精神情操,必将为太仓勤廉文化建设增添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附二:
陆增祥(1815-1882),江苏苏州太仓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他在殿试中一举夺魁,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陆增祥少时家境清贫,但家风家教甚严。其父陆树薰善书法,常用砖砚比喻做人的道理。如“但留方寸地,好与子孙耕”,其父把“方寸”比喻成砚台,就是告诫要靠文字知识养家糊口,不能巧取豪夺、谋不义之财。进一步说,就是要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陆树薰还常用制成砚台之砖进行比喻,说做学问要像砖那样踏踏实实,做人就要像青砖那样方方正正。入仕之后,陆增祥谨记父母教诲,将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不仅为官清廉,而且钻研学问,终有大成,美名流传后世。
状元府邸的“荒场”,其实恰恰是陆增祥秉承家风家教、为官数十载而两袖清风的见证。
陆增祥为官俸禄并不高,加上清正廉洁,家中并无多少积蓄,因此他从收集古砚,改为收集古砖。一些人将残缺古砖视为废物随手扔掉,陆增祥就捡之视为珍宝。他还自学雕刻砖砚之手艺,一些看似废弃的残砖,在他手中变成令人爱不释手的精品砖砚。陆增祥不仅有为官清廉的好名声,而且能成为工艺大师,有大成,令世人钦佩。
“苏州廉石”讲陆绩卸任太守离开郁林时,除有简单的行装和几箱书籍外,再无他物。负责运送的船家说:“舟轻不胜风浪,难以入海航行。”为行船安全,陆绩让船工搬了一块大石头用来压舱,方得以平安返归故里。明弘治九年(1496年)监察御史樊祉到苏州视察,看到此石后亲自题名“廉石”,并置于苏州城中察院场建亭保护。
而陆增祥的情况则正好相反。他在过江时,船上多砖头石块之类,所以船吃水颇深,被盗贼眼线发现,认为“大鱼”来了,后在岸上对他们进行抢劫时,却一无所获。因敬佩陆增祥为官清廉,盗贼只是呼喊“痴官”“傻官”,就绝尘而去。更为离奇的是,后来他们又有几次遇到疑似盗贼团伙,但或者围着他们转上数圈后拍马就走,或者干脆在远处指指点点后隐而不见。据说盗贼在确认清官后,不准再行打劫。回到太仓后,族人们听说此事,遂仿照先人陆绩“苏州廉石”之说法,将陆增祥的砖砚称为“太仓廉砖”。后来陆增祥将雕琢加工砖砚的书房命名为“三百砖斋”时,族人又将此书房称为“廉砖斋”。
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三百块汉砖砚,已陆续散失了,但在太仓的博物馆文物陈列橱窗与个别收藏家手里,还能见到它的真面目,虽粗糙,却古朴。这是廉政之砖,与“苏州廉石”一同成为古代苏州的廉政佳话。
太仓陆氏家族遗训说:“读书方能明理,明理方能成人。”陆氏家族至今人才辈出,在《太仓近当代名人》一书中,陆氏名人就有56位,涉及社会各行各业,这也寓意着“太仓廉砖”的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不息。(邰继轩 陆钟其)
附三:
【“廉砖”的由来】
“廉砖”源自于清代太仓状元陆增祥的清廉之名。陆增祥(1815-1882),清道光三十年(1850)一举夺魁,成为清朝第九十位状元。他一生清正廉洁,不仅学问有成,更痴迷石砖研究。所求石砖从不巧取豪夺,或自己亲自购买于市肆商贾,或出钱请人深入山林搜访拓榻,或通过亲友、僚属有偿收集、借录。当他辞官归隐过江时,因船上多石砖,所以吃水颇深,被盗贼发现,认为“大鱼”来了。可抢劫时,却一无所获,大失所望。因敬佩陆增祥为官清廉,盗贼只呼“痴官”“傻官”,绝尘而去。回到太仓后,人们听说此事,无不动容。遂仿照陆绩“廉石”之说法,将陆增祥的砖称为“廉砖”。后来陆增祥精选了300石砖并雕琢成砚台,将雕砖的书房命为“三百砖斋”,后人称颂为“廉砖斋”。
一百多年过去了,虽然这三百“廉砖”已存世无几,但陆增祥的“廉砖精神”以及他留下的“遇险”、“访砖”、“荒场”等典故仍将百世留芳……
【“廉砖”系列典故】
典故之一:“方正”铭“心间”
陆增祥年少时家境清贫,但家风家教甚严。其父陆树薰为人正直,时常教导说“但留方寸地,好与子孙耕”,意思是把“方寸”比作砚田的砚台,要求他做学问要像砖砚一样踏踏实实,做人就要像青砖那样方方正正、清清白白。
咸丰六年(1856),陆增祥充任顺天府“丙辰科”会试同考官,这是协同主考的阅卷之官。京城权贵显宦纷纷致书给他为子侄亲朋求情,陆增祥愤然掷书曰:“士子寒窗苦读,十年辛苦,无不思售,我岂能背良心、违国法、循私情,为后人笑。”为此,他始终秉公评卷,择优录取。陆增祥的不徇私情,受到了皇帝的赞赏,却遭到了权贵们的嫉妒和排挤。1860年,陆增祥赴广西庆远担任知府,他倡清廉、纠错案,深得百姓称赞。1863年任湖南辰、永沅、靖兵备道道员,他缉捕奸贼、安抚民人;减徭役,鼓励百姓耕作,政绩卓著。
真是:“身担要职心如镜,不为人情循私情;一生秉公行方正,清廉自有后人评。”
典故之二:“荒场”见“清廉”
道光三十一年(1861),在陆家士绅的资助下,陆增祥在太仓新华街建造了状元府第。其标志性建筑为进深20多米的“一致堂”议事大厅,西面为“容与堂”,后面则为多进院落。
在回家为母守孝时,正值太平天国战事,陆增祥在“一致堂”与知州商讨过应对之策,他的状元府成了太平军攻击的目标。激战时,炮弹将后面的几进院落夷为平地,可“一致堂”大厅和“容与堂”却完好无损。战事过后,状元府的中心地带成了一大片废墟瓦砾,族人多次商议,想要出资修复被毁的院落,但陆增祥没有同意,始终居住在“容与堂”。而府第中间的那一片废墟,则成了状元府中的“荒场”奇观,也印证了陆增祥秉承家风家教为官数十载的两袖清风。
真是:“府第初成遇战乱,“容与”“一致”两堂安;泰然居之心坦荡,赞曰荒场美名传。”
典故之三:“访砖”印“名声”
陆增祥一生清正廉洁,不仅学问有成,更痴迷石砖研究。所求石砖从不巧取豪夺,或自己亲自购买于市肆商贾,或出钱请人深入山林搜访拓榻,或通过亲友、僚属有偿收集、借录。
有一次,陆增祥路过一老妇人家,看到其家中的狗食盆下垫着一块古砖,他马上拿起来细细察看,决定花钱将其买下。老妇人见状,坚决不肯收钱并说:“这块残砖本来就没有什么用,送与大人了。”无奈之下,陆增祥命随从拿出一袋粮食给老人,用作交换。
陆增祥为官的俸禄不高,加上清正廉洁,积蓄并不多。为了收集古砖,他每到一处,都注重将废墟断垣中被人废弃作为垫脚板的古砖、残碑、碣石等收集拢来,自学雕刻砖砚的手艺,一些看似废物的残砖,在他手中能起死回生,变成令人爱不释手的精品砖砚。为此,陆增祥不仅有为官清廉的好名声,并终成工艺大师,令世人所钦佩。
真是:“为官之余重钻研,心系古石与砖砚;学问与民孰重要?以粮易砖显清廉。”
为广泛传播“廉砖精神”,积极倡导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风尚,现由江苏省太仓市纪委监委指导,上海文学杂志社、江苏省太仓市文联主办,中诗网、太仓市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太仓市诗歌学会共同承办的“廉砖颂”首届全国廉政诗歌创作大赛,征集各类优秀现代诗歌稿件。具体详情如下:
一、征文要求
1.参赛作品须以“廉砖精神”为主题,以正面宣传为主,反面警示为辅。
2.征稿作品为现代诗,要求原创,且没有在公开刊物、网站刊发。
3.诗歌行数不超过200行。
4.作品以电子文档形式(Word)投稿,不接收纸质稿件。作品后需附作者简介、通联地址、手机号、身份证号,不按要求投稿者为无效稿件,不参与评选。
5. 邮件主题请注明“廉砖颂”参赛稿件。投稿邮箱:zgsgxh@vip.qq.com。
二、奖项设置
征文结束后,主办方将邀请国内著名诗人、评论家、资深编辑等组成评委会,对来稿作品进行评选。
特等奖1名,奖金10000元;
一等奖2名,每人5000元;
二等奖3名,每人3000元;
三等奖5名,每人1000元;
优秀奖10名,每人500元。
鼓励奖20名,赠送上海文学2020年全年杂志
所有获奖作品收入《上海文学》廉砖颂增刊并在中诗网开设大赛专栏展出。
三、征稿范围及时间
凡国内外诗人、作家、诗歌爱好者均可投稿。
截稿日期:2019年5月15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9年6月底
颁奖活动时间:2019年10月中上旬
四、相关事宜
1.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作品获奖后,活动主办方拥有作品展览、展示、印刷出版和媒体传播使用权,不再另付稿酬。
2.获奖作品如发现有抄袭侵权行为,一经查实,取消获奖资格,投稿者并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3.作者投稿即视为确认并自愿遵守活动各项规定,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
附一:
“廉砖精神”:廉俭方正 端谨厚重
“廉砖精神”释义
“廉俭方正 端谨厚重”是太仓市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社会现实、展示廉政形象、承续历史传统、引领未来发展的时代要求,对流传百年以来的陆增祥“廉砖”所形成的精神品质的概括与总结,也是太仓市勤廉文化建设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历史文化和价值追求的重要体现。
“廉俭”即清廉节俭:
“廉俭”语出《汉书·朱博传》:“博为人廉俭。”“廉俭”是陆增祥为官数十载而两袖清风的真切写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历代从政者立身处事的基本准则。“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正是高度概括了我国历史上为政清廉与治国兴邦之间的必然联系。廉以清为本,政以德为重,拒贪防腐,不事奢华,砥砺清廉节俭的精神品格。“方正”即正直不阿:
“方正”语出《管子·明法》:“明主者,有法度之制,故群臣皆出于方正之治,而不敢为奸。”“方正”既是“廉砖”的外形特征,又赋予了为人之道。陆增祥之父常以制砚之砖喻示后代做人就要像青砖那样方方正正、清清白白。“方正”体现的是一种遵法守矩、正道直行、不曲阿逢迎的生活态度和为政原则。“端谨”即端正谨慎:
“端谨”语出《北史·王仲兴传》:“仲兴幼而端谨。”“端谨”,既体现了“廉砖”的端方有度、平整细腻的外在特征,又深刻寄予了为人要做到端庄诚实、行事须保持谨严细致的处世之道。“厚重”即敦厚持重:
“厚重”语出《汉纪·高祖纪》:“周勃厚重少文。”“厚重”呈现“廉砖”的份量和质地,更是揭示了“廉砖”精神的丰富内涵:除了追求个人品行的敦厚善良、稳重大度之外,还蕴含了厚德重义、厚生重民的价值目标。“廉俭”包含了“廉砖精神”的核心内涵,“方正”展示了“廉砖精神”的外在风范,“端谨”体现了“廉砖精神”的行为特质,“厚重”呈现了“廉砖精神”的价值品格。
“廉俭方正 端谨厚重”集中诠释了“廉砖精神”的文化内涵和特质,植根历史传统,反映时代心声,提振精神情操,必将为太仓勤廉文化建设增添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附二:
“廉砖斋”里话“廉砖”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邰继轩 陆钟其
“廉砖”和“廉砖斋”,源自于清代状元陆增祥的清廉之名。陆增祥(1815-1882),江苏苏州太仓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他在殿试中一举夺魁,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陆增祥少时家境清贫,但家风家教甚严。其父陆树薰善书法,常用砖砚比喻做人的道理。如“但留方寸地,好与子孙耕”,其父把“方寸”比喻成砚台,就是告诫要靠文字知识养家糊口,不能巧取豪夺、谋不义之财。进一步说,就是要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陆树薰还常用制成砚台之砖进行比喻,说做学问要像砖那样踏踏实实,做人就要像青砖那样方方正正。入仕之后,陆增祥谨记父母教诲,将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不仅为官清廉,而且钻研学问,终有大成,美名流传后世。
一
咸丰元年(1851年),陆增祥在太仓建成状元府第。状元府标志性建筑为进深二十多米的“一致堂”议事大厅,西面为“容与堂”,后面则为多进院落。当年陆增祥归家为母守孝,正值战乱。陆增祥曾在“一致堂”与时任知州商议应对之策,故此堂成为敌军攻击的目标。在战火纷飞的相互炮击中,漫天弹雨居然全部飞过“一致堂”,将后面的几进院落夷为废墟,而“一致堂”和“容与堂”却完好无损。族长多次召集族人商议,想要恢复被毁的那几进院落,但陆增祥一直没有同意,而且表示,即使再建也要自己掏钱。同治年间,陆增祥辞官回到太仓。因为自身为官清廉,没有积蓄,无法再建;再加上“一致堂”西面的“容与堂”院落也正好雅致可用,所以陆增祥晚年一直歇息于“容与堂”。那一片废墟岿然不动,荣获“荒场”称号,而成为状元府中的一大奇观。状元府邸的“荒场”,其实恰恰是陆增祥秉承家风家教、为官数十载而两袖清风的见证。
二
陆增祥痴迷于金石和砖砚之研究,但决不巧取豪夺。他或者亲自购买碑拓砖砚于市肆商贾,或者出钱请人深入山林搜访,或者通过亲戚朋友进行有偿收集或借录。为了节省开支,他特别注意废物利用,每到一处,就将废墟断垣中的古砖、残碑、碣石等收集起来。有一次,在一位老妇人家中,他看到狗食盆下垫着一块古砖,马上拿起细细察看,并要花钱将其买下。老妇人不肯收钱,陆增祥便以粮食作为交换。有时在水桥、桥堍等处,他发现被人废弃作为垫脚板的石刻之类,就会亲自将碑刻上的内容抄录下来,并反复校对。陆增祥为官俸禄并不高,加上清正廉洁,家中并无多少积蓄,因此他从收集古砚,改为收集古砖。一些人将残缺古砖视为废物随手扔掉,陆增祥就捡之视为珍宝。他还自学雕刻砖砚之手艺,一些看似废弃的残砖,在他手中变成令人爱不释手的精品砖砚。陆增祥不仅有为官清廉的好名声,而且能成为工艺大师,有大成,令世人钦佩。
三
陆增祥一生也曾多次历险,却总能化险为夷。时人讲述“三百砖斋”,评说其“吉人自有天佑”,这与“苏州廉石”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苏州廉石”讲陆绩卸任太守离开郁林时,除有简单的行装和几箱书籍外,再无他物。负责运送的船家说:“舟轻不胜风浪,难以入海航行。”为行船安全,陆绩让船工搬了一块大石头用来压舱,方得以平安返归故里。明弘治九年(1496年)监察御史樊祉到苏州视察,看到此石后亲自题名“廉石”,并置于苏州城中察院场建亭保护。
而陆增祥的情况则正好相反。他在过江时,船上多砖头石块之类,所以船吃水颇深,被盗贼眼线发现,认为“大鱼”来了,后在岸上对他们进行抢劫时,却一无所获。因敬佩陆增祥为官清廉,盗贼只是呼喊“痴官”“傻官”,就绝尘而去。更为离奇的是,后来他们又有几次遇到疑似盗贼团伙,但或者围着他们转上数圈后拍马就走,或者干脆在远处指指点点后隐而不见。据说盗贼在确认清官后,不准再行打劫。回到太仓后,族人们听说此事,遂仿照先人陆绩“苏州廉石”之说法,将陆增祥的砖砚称为“太仓廉砖”。后来陆增祥将雕琢加工砖砚的书房命名为“三百砖斋”时,族人又将此书房称为“廉砖斋”。
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三百块汉砖砚,已陆续散失了,但在太仓的博物馆文物陈列橱窗与个别收藏家手里,还能见到它的真面目,虽粗糙,却古朴。这是廉政之砖,与“苏州廉石”一同成为古代苏州的廉政佳话。
太仓陆氏家族遗训说:“读书方能明理,明理方能成人。”陆氏家族至今人才辈出,在《太仓近当代名人》一书中,陆氏名人就有56位,涉及社会各行各业,这也寓意着“太仓廉砖”的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不息。(邰继轩 陆钟其)
附三:
【“廉砖”的由来】
“廉砖”源自于清代太仓状元陆增祥的清廉之名。陆增祥(1815-1882),清道光三十年(1850)一举夺魁,成为清朝第九十位状元。他一生清正廉洁,不仅学问有成,更痴迷石砖研究。所求石砖从不巧取豪夺,或自己亲自购买于市肆商贾,或出钱请人深入山林搜访拓榻,或通过亲友、僚属有偿收集、借录。当他辞官归隐过江时,因船上多石砖,所以吃水颇深,被盗贼发现,认为“大鱼”来了。可抢劫时,却一无所获,大失所望。因敬佩陆增祥为官清廉,盗贼只呼“痴官”“傻官”,绝尘而去。回到太仓后,人们听说此事,无不动容。遂仿照陆绩“廉石”之说法,将陆增祥的砖称为“廉砖”。后来陆增祥精选了300石砖并雕琢成砚台,将雕砖的书房命为“三百砖斋”,后人称颂为“廉砖斋”。
一百多年过去了,虽然这三百“廉砖”已存世无几,但陆增祥的“廉砖精神”以及他留下的“遇险”、“访砖”、“荒场”等典故仍将百世留芳……
【“廉砖”系列典故】
典故之一:“方正”铭“心间”
陆增祥年少时家境清贫,但家风家教甚严。其父陆树薰为人正直,时常教导说“但留方寸地,好与子孙耕”,意思是把“方寸”比作砚田的砚台,要求他做学问要像砖砚一样踏踏实实,做人就要像青砖那样方方正正、清清白白。
咸丰六年(1856),陆增祥充任顺天府“丙辰科”会试同考官,这是协同主考的阅卷之官。京城权贵显宦纷纷致书给他为子侄亲朋求情,陆增祥愤然掷书曰:“士子寒窗苦读,十年辛苦,无不思售,我岂能背良心、违国法、循私情,为后人笑。”为此,他始终秉公评卷,择优录取。陆增祥的不徇私情,受到了皇帝的赞赏,却遭到了权贵们的嫉妒和排挤。1860年,陆增祥赴广西庆远担任知府,他倡清廉、纠错案,深得百姓称赞。1863年任湖南辰、永沅、靖兵备道道员,他缉捕奸贼、安抚民人;减徭役,鼓励百姓耕作,政绩卓著。
真是:“身担要职心如镜,不为人情循私情;一生秉公行方正,清廉自有后人评。”
典故之二:“荒场”见“清廉”
道光三十一年(1861),在陆家士绅的资助下,陆增祥在太仓新华街建造了状元府第。其标志性建筑为进深20多米的“一致堂”议事大厅,西面为“容与堂”,后面则为多进院落。
在回家为母守孝时,正值太平天国战事,陆增祥在“一致堂”与知州商讨过应对之策,他的状元府成了太平军攻击的目标。激战时,炮弹将后面的几进院落夷为平地,可“一致堂”大厅和“容与堂”却完好无损。战事过后,状元府的中心地带成了一大片废墟瓦砾,族人多次商议,想要出资修复被毁的院落,但陆增祥没有同意,始终居住在“容与堂”。而府第中间的那一片废墟,则成了状元府中的“荒场”奇观,也印证了陆增祥秉承家风家教为官数十载的两袖清风。
真是:“府第初成遇战乱,“容与”“一致”两堂安;泰然居之心坦荡,赞曰荒场美名传。”
典故之三:“访砖”印“名声”
陆增祥一生清正廉洁,不仅学问有成,更痴迷石砖研究。所求石砖从不巧取豪夺,或自己亲自购买于市肆商贾,或出钱请人深入山林搜访拓榻,或通过亲友、僚属有偿收集、借录。
有一次,陆增祥路过一老妇人家,看到其家中的狗食盆下垫着一块古砖,他马上拿起来细细察看,决定花钱将其买下。老妇人见状,坚决不肯收钱并说:“这块残砖本来就没有什么用,送与大人了。”无奈之下,陆增祥命随从拿出一袋粮食给老人,用作交换。
陆增祥为官的俸禄不高,加上清正廉洁,积蓄并不多。为了收集古砖,他每到一处,都注重将废墟断垣中被人废弃作为垫脚板的古砖、残碑、碣石等收集拢来,自学雕刻砖砚的手艺,一些看似废物的残砖,在他手中能起死回生,变成令人爱不释手的精品砖砚。为此,陆增祥不仅有为官清廉的好名声,并终成工艺大师,令世人所钦佩。
真是:“为官之余重钻研,心系古石与砖砚;学问与民孰重要?以粮易砖显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