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头条
第二届“木兰诗会”在北京举行,两岸、香港等60位代表参会


  导读:10月25日,第二届“木兰诗会·世华文学传播研讨会暨两岸三地艺文交流”在北京举行

 
10月25日,第二届“木兰诗会·世华文学传播研讨会暨两岸三地艺文交流”在北京举行,林静助、曹宇翔、周瑟瑟、李文福、毕光明、廖继英、王国昌、周志伟、王爱红、中  岛、黄长江、张栓固 、詹美玲、黄宝雪、李秀圆、李景斌、周瀚、边小嵘、刘爱莅、关敏仪、张继征、庄薏洁、卢柏儒、孙晓东、章妮、程立龙、高淑霞、安琪、花语、李龙年、邝文圣、马翠先、傅志宏、朱家雄、李爱莲、王培静、彭鸣、纯玻璃、刘秀珍、郁葱、赵永强、郭欢、王苏华、臧思佳、何旭、马云萍、祁诗扬、王冰方、王心妮、谭心茹、王长征等来自北京、台湾、香港、马来西亚、海南、江苏、青岛等地60位文学界、影视界、书画艺术界及新闻界知名人士出席。

此次活动由北京城市未来文化艺术中心、台湾青溪新文艺学会联合主办,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中国诗歌艺术学会、台湾《艺文论坛》杂志、《诗参考》杂志、《中华风》杂志、《中国汉诗》杂志、华语作家网等十余家单位协办。围绕“智能时代世界华语文学走向”“排行榜中视野中的新世纪小说”“大陆青年诗歌文学现状”“台湾女性诗歌花园”“当代华文女性文学特质”“新世纪以来台湾女性散文特质与时代风貌”“香港国际当代华文诗歌概况”“江苏区域文化与历史民俗”等话题进行开放式探讨。



(台湾林静助先生发言)
台湾“中国文艺协会”两岸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委林静助在诗会上介绍了近年来台湾文学社团发展概况后指出,两岸文学界交流密切,成果丰硕,期待未来能加强探讨,共同促进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的推广。同时他将智能时代世界华语文学的变貌与走向概括为超时空、重人文、超性别、向前瞻等特征,希望世界各地的华人作家能够随时适应未来智能科技的变迁,采取多元化、多区域、多视角、无限扩展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共同开拓、深耕世界华文文学的成就、弘扬中华文化。

(香港作家沙浪先生)
海南师范大学教授毕光明认为,新世纪进入全媒体时代,文学阅读因而在全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有的分量越来越小,但是文学生产并没有因此而衰减,这得益于社会主义的文学体制保证了作家队伍的稳定和大学文学教育给文学作品准备了一大批专业的读者和评论研究工作者,这两部分人使社会主义大国的文学生产持续的繁荣。

(著名诗人曹宇翔发言)
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得主曹宇翔认为,诗歌的太阳照耀全球,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歌。新时代诗歌应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给人暖意,能让读者内心产生情感的共鸣。写诗增加了生命的厚度、宽度和长度,写诗就是反复地活。

(著名学者北塔先生发言)

(著名诗人周瑟瑟发言)
著名诗人、《中国诗歌排行榜》主编周瑟瑟表示,诗歌没有共识,诗是瞬间的艺术,一眨眼诗就过去了,直觉就是诗,当直觉还留在你的脑子里时适合写作,过了一天半天哪怕半个小时,诗的印记就淡了,要费很大劲才能恢复一部分原初直觉。

(《今日文艺报》主编黄长江发言)
《今日文艺报》主编黄长江认为,诗歌是时代的号角,它要吹醒时代人的心灵,让一代代人跟随着它,吟咏它,评品它,模仿它。诗歌更是一种精神,它能树起软弱民族的魂灵。让软弱民族充满斗志,在较量中充满必胜的信心,乃至真正的完胜。诗歌与时代精神是亲兄弟,甚至可能就是孪生兄弟,它们的身上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尤其要有一种默契的共同向上精神,默契的方向感和向度。但诗歌更应该是哥哥,很多地方它要为时代精神作指引,甚至很多时候是只有诗歌而没有时代精神,但这种时候,诗歌也会一阵阵地朝向时代呼唤,刺激时代的心筋,直到把时代唤醒,迎来时代精神的诞生。

(台湾女诗人詹美玲发言)
台湾女诗人、《艺文论坛》编辑部主任詹美玲在台湾女性文学中谈到,从打破狭义的“性别”观念,在从作品的细节中去做如实的客观阅读,到用双重视野去找出谁在说话,微观到读者自身的故事,这一条思辨途径,正是文学鉴赏与审美的趣味。

(著名女诗人安琪发言)

(《诗参考》主编 中岛发言)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章妮在“空间离合”视野下的史性书写中接近中国文学地理的真相,切实、系统的开展祖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文学的史料建设与文学史模型构建,不仅有助于厘清各区域文学的基本史实,还有助于在空间并置中呈现各区域文学的特点与可对话性。

(江苏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秘书长 孙晓东发言)

(香港学者周瀚发言)
香港作家、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周瀚认为,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因此要加强青少年教育,让他们满怀理想、茁壮地成长,成为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栋梁,为祖国效劳尤为重要。诗人作家要以向青少年灌输积极进取的人生观、陶铸高尚的灵魂,培养美好的品德为己任。

(著名诗人程立龙发言)

(著名诗人 花语发言)
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学者刘秀珍认为,新世纪以来的台湾女性散文创作,在散文主题、散文艺术方面呈现出繁复多变的风貌,确立了清醒的女性主题意识。女性散文作家或以家族史、生命史书写方式彰显女性意识,寻求身份认同,或赋予旅行文学以新内涵,注重内心风景的描绘,或以漫游者姿态书写都市风貌,从散漫的感性出发提炼哲学思索,在散文主题艺术书写方面体现了集成的新变,呈现出后现代文化特质。

同时,著名诗人、学者北塔、安琪、花语、中岛、王爱红、李龙年、程立龙、王培静等嘉宾纷纷做了重要发言。

活动中,著名书法教育家周志伟代表大陆主办方向台湾代表赠送了书法作品《登襄阳城》,这幅作品记述了诗人在秋高气爽的九月登临襄阳城楼的瞬间感受。作者纵目四望,心胸豁然开朗,仿佛这壮美的山川景物扫尽了游子心头的愁云,既有怀古,也有“思归”。以此赠给台湾,希望两岸早日和平统一。

同时,作为回赠,台湾向大陆主办方赠送了岛内著名玻璃艺术大师李文福、黄宝雪夫妇的“熊猫”主题的工艺品。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曾多次担任“和平外交”的礼品,对发展友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希望借此美好象征,谋求长期的良好关系。



当天下午举行艺术分享,由多位艺术家等对“台湾玻璃艺术”“当代油画”“当代水墨画”进行现场诠释和展示。组委会对两岸三地的艺术家詹美玲、李文福、黄宝雪、廖继英、王国昌、毕光明、王培静、沙朗、章妮、孙晓东、周志伟、等人授予“木兰艺术奖”荣誉称号。

主办方代表、青年诗人王长征表示,“木兰诗会”来源于汉代乐府诗的代表作《木兰辞》,传承历史文化传统是本次大会的重要议题。举办木兰诗会是他多年的愿望,针对当前诗坛流派纷呈,乱象丛生,他认为中国诗歌不管今后如何发展,都不能完全脱离中国文化传统,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传统诗歌的基础上,进行现代诗歌的写作。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诗歌发展虽然两岸有一些差异,但基本上是一致的。通过举办木兰诗会,一方面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促进诗歌的共同繁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诗歌全盘西化,失去中华民族最本根的东西。诗歌的教育功能与娱乐功能是相辅相成的,或叙事或抒情,既要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也要关注社会,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木兰诗会,支持木兰诗会,不断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为繁荣中华传统文化,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台湾著名艺术家李文福、黄宝雪夫妇介绍台湾玻璃艺术)

(台湾著名画家廖继英演讲)

(著名画家、台湾中华漆画学会副理事长 王国昌演讲)
26日,来自台湾和香港的与会者前往鸟巢、水立方、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美术馆、北京前门大街等地参观考察,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
 

(部分代表参观中国现代文学馆)


(部分代表中国美术馆前留影)

(部分代表鸟巢前留影)

(部分嘉宾水立方前留影)
 

(诗人代表走进北京前门大街)

(部分诗人作家留影)

责任编辑: 马文秀
要喝就喝纯贵坊